天天看點

千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放在露天不保護?專家:不敢動

上世紀80年代末,永濟縣博物館發現了“黃河鐵牛”,專家們将它們撈出後,這些被深埋于黃河河床下的“黃河鐵牛”,曆經千年之久終于跟世人見面。

按理說,“黃河鐵牛”是珍貴的文物,理應被妥善管理,得到更好地保護,可相關部門不但沒有管理,還将它們露天放置。追問原因,專家居然表示:不敢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千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放在露天不保護?專家:不敢動

01

曆史背景

衆所周知,黃河是位于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河,也是我們的母親河。但是在曆史上,黃河經常出現泛濫的問題,不但淹沒了黃河兩岸的農作物,還嚴重損害了農民的收成。

黃河泛濫問題,不但有傷及百姓生命的問題,還使得國家經濟遭受嚴重損失,是以古人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鑄造鐵牛在黃河岸邊。

“黃河鐵牛”可以追溯到唐開元年間,那一時期黃河泛濫比較嚴重,唐朝人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不然這巨型物件想必不會有人想要鑄造出來。

千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放在露天不保護?專家:不敢動

02

用途

“黃河鐵牛”每尊高約1.9米,長約3米,寬約1.3米,牛角上還有紋飾,十分逼真,但百姓們鑄造“黃河鐵牛”是為了鎮河。

古人十分迷信,相信鬼神之說,他們将“黃河鐵牛”放置在河岸兩旁,利用五行相克的原理,以此達到鎮壓的效果。不管“黃河鐵牛”能否治理黃河泛濫,最起碼起到了安撫民心的作用。

除此之外,“黃河鐵牛”還有固定橋的作用,他們是以兩個為一組放置在河的兩岸,而索橋就固定在“黃河鐵牛”上。

千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放在露天不保護?專家:不敢動

03

出土經過

“黃河鐵牛”放置的位置大家都清楚了,但是随着時代變遷,以及黃河的情況,導緻“黃河鐵牛”被淹沒到了河床底下。

它的體積過大,并且不好移動,但在20世紀40年代時,有老人在下水時摸到過鐵牛角。

随着有關部門多年來的查訪勘探,終于讓“黃河鐵牛”重見了天日,由此可見專家們還是知道“黃河鐵牛”的重要性。

千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放在露天不保護?專家:不敢動

04

為何露天放置無人管?

既然專家們如此重視“黃河鐵牛”,為何多年來無人管理,甚至将他們放置?專家們給出了答案,因為确實是不敢動。

首先文物保管是有等級劃分的,而鐵質文物恰恰是最難處理的。“黃河鐵牛”經過長時間的浸泡,表面上已經出現很多鐵鏽,這對保護“黃河鐵牛”加大了難度。

為了減少“黃河鐵牛”被破壞得更嚴重,專家們采取“就地保護”的方法,将它放置在了岸邊,并非無人管理。

專家們并不擔心“黃河鐵牛”被偷走,“鐵牛”的重量并非幾人就能輕易搬走的,如果這麼容易,專家們早就将它們搬進博物館保護了。

要知道,建于公元953年的滄州鐵獅子,就是因為專家保護方法不當,現在多處破裂、鏽蝕嚴重。

這些文物并不是人們不保護,而是不需要保護,是以就這樣放在原地,更具有文物的價值。

如很多古寺廟儲存下來的鑄鐵柱,大的長十幾米,粗幾十公分,重十幾噸,都是立在露天而幾百、上千年而不鏽。

千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放在露天不保護?專家:不敢動

05

總結

“黃河鐵牛”被打撈出來後,一直保持原本的狀态,由此可以證明,鑄造“鐵牛”的過程中,古人對它們進行過某種防鏽處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黃河鐵牛”的一生十分坎坷,它曾被衆人稱贊,守護一方平安,也曾經曆風雨,褪去了往日的光輝。

千年前的“黃河鐵牛”撈出後,為何放在露天不保護?專家:不敢動

如今它再次現世,是黃河千年曆史的見證者,也是見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更是我國重要的曆史文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