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的紅軍軍史上,有一支十分傳奇的部隊,那便是由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改編紅四軍,這支隊伍從在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始,随後離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能征善戰,威名遠播,逐漸發展壯大,1929年6月來到福建閩西龍岩,取得了一次重大的軍事勝利,再次進行了改編,紅四軍下轄四個縱隊,一縱司令員林總,二縱司令員劉安恭,三縱司令員伍中豪,四縱司令員傅柏翠。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紅四軍下轄四個縱隊的司令員,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縱隊司令員林總建國後成為開國元帥外。二縱司令員劉安恭,率部在福建永定與廣東大埔交界的石下壩,與敵人作戰中不幸身負重傷,不久犧牲;三縱司令員伍中豪在随後擔任紅十二軍軍長時,在江西安福縣城突遭敵安福靖衛團襲擊,倉促應戰,戰士死傷過半。伍中豪組織突圍,至安福城郊亮家山時,彈盡援絕,被靖衛團殺害壯烈犧牲。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後人稱,紅四軍劉安恭、伍中豪這二位縱隊司令員要不英年早逝,能活到建國後,至少可以成為開國上将以上軍銜,說不定授予大将、元帥也有可能。當然,還有一位司令員傅柏翠是活到了建國後,但他的傳奇經曆卻是令人噓唏。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傅柏翠,福建上杭蛟洋人,其家為當時閩西一帶的大地主之一,每年可收租四千擔米谷,在晚清的大變局中,“衣食足而知革命”成為許多富家子弟的風尚,傅柏翠也不例外,辛亥革命爆發那一年他才15歲,剛剛從上杭縣城的琴岡高等國小堂畢業,少年意氣的他立刻加入了這場革命洪流,不但在第一時間剪掉了辮子,還和幾名要好的同學“每人交了一進制大洋的會費”,加入了同盟會。

随後,傅柏翠東渡日本,就讀于早稻田大學法政專科,學成回國後,傅柏翠擔任縣黨部秘書兼代理常務委員,參加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就在這個時期,他入了黨,擔任上杭北四區支部書記,區委組織部部長等職務,“四一二政變”時,他成為通緝對象,幸好早得知消息的他在深夜跳下城牆,化妝逃回蛟洋家鄉。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1927年9月4日,在福建西部的長汀,當地居民好奇地看着一群外省口音,頭戴紅五星的軍人扛着槍從寶珠門進入了汀州城,那一天長汀下了幾場小雨,但天氣卻依然很炎熱,這群軍人一進入汀州城,就開始在牆上用石灰水粉刷“實行土地革命”等智語,一些政勞工員還拿着小紅旗站在闆凳上演講,号召人們起來打倒土豪劣紳。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這是一路南征來到閩西的南昌起義部隊,正被通緝的傅柏翠在第一時間成為這支部隊的發展對象,部分起義隊伍離開長汀前往上杭,傅柏翠成為上杭第一批接應南昌起義軍的人,接着,他在蛟洋創辦平民學校和農民夜校,這個富家子弟想盡辦法讓農民認識“封建剝削制度”,比如他寫了《農民苦》一歌,讓當地農民傳唱,在這首歌曲裡,農民的生活是“朝晨起來做到暗,衣食都不足飽暖”,而地主的生活則是“快活收田租”;同時,傅柏翠一家作為當地最大的地主帶頭退租,其他中小地主也不得不效仿。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蛟洋農會就成為當地最有力量的組織,并建起了農民自衛軍,由傅柏翠率領。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在短短的時間裡,傅柏翠上司的農民自衛軍發展到230多人,有槍200餘支,這支武裝隊伍,能打仗,會爬山,個個生龍活虎,為開展武裝鬥争奠定了基礎。緊接着,這支隊伍在組織的上司下,舉行的武裝暴動,打土豪、燒田契,分田地,使暴動隊員信心大增,影響不斷擴大,隊伍也得到了迅速擴充,也積累了鬥争經驗。它揭開了上杭武裝鬥争的序幕,史稱蛟洋暴動,是當年閩西四大暴動之一。它不僅教育了幹部群衆,擴大了政治影響,也鍛煉了地方黨組織,為以後建立閩西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傅柏翠蛟洋上司的農民赤衛隊,靈活運用遊擊戰術,拔堡壘、滅民團、除土劣,革命群衆無不拍手稱快。北四區各鄉村群衆十分高興,自發組織起來,為自己的部隊送糧送菜,而且日夜輪流放哨,那些處于地下秘密活動的革命同志也公開活動,北四區(蛟洋)、北五區(古田)連成一片,恢複組織和農會,上司群衆抗租抗稅,同封建勢力作鬥争。北二區(白砂)、北三區(華家),在傅柏翠上司的武裝鬥争勝利的影響下,貧苦農民紛紛組織起來,燒毀田契,抗交地租,打擊豪紳地主。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1929年3月紅四軍挺進閩西,當時全軍主力隻有3600多人,下轄三個縱隊,此時,成立閩西臨時特委,同時,組織閩西暴動委員會,傅柏翠擔任副總指揮,并把杭、永、岩的暴動武裝整編為閩西紅軍第七軍第十九師,下轄了3個團。其中龍岩白土和上杭蛟洋的暴動武裝編為五十五團,團長傅柏翠,此後,這支隊伍成為紅四軍第四縱隊的骨幹力量。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紅四軍攻下龍岩城後,為了适應形勢的需要,轉戰上杭時召開會議,決定組建紅四軍第四縱隊,軍長朱德到連城新泉傳達紅四軍前委的決定,并宣布紅四軍第四縱隊正式成立。任命傅柏翠為縱隊司令員,張鼎丞為黨代表,譚震林為政治部主任,羅瑞卿為參謀長,四縱隊共編有七、八兩個支隊。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傅柏翠上司的蛟洋暴動由地方武裝發展成為正規紅軍,曾揮戈贛南,開展新的鬥争,四縱隊官兵經古田會議期間的整訓,面貌煥然一新。在戰鬥中,四縱隊裝備得到改善,人員擴大到800多人。此後,配合兄弟部隊,連克多城,打開了粵贛邊界的新局面。随後,他率部參加了紅四軍組織的第二次攻打龍岩和白沙的戰鬥。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被委為四縱隊司令員的傅柏翠,是他在革命生涯的一次躍升,但也正是這時起,他同紅四軍特别是同閩西特委發生沖突,且關系日益緊張,僅過了4個月即與紅四軍及閩西特委分道揚镳,以緻他的人生道路發生改變。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史料記載,傅柏翠首先是在四縱隊初建時,對四縱隊的建制與對紅四軍派來幫助整頓的幹部作風不滿。據他回憶,紅四軍攻占龍岩後,四縱隊在翁家花園整編時,堅持要按照他的意願編制,甚至以紅四軍派來幫助整編的“軍閥作風較嚴重的幹部有意見,提出了辭職要求”,由此“大家批評他的農民意識”,以緻軍長在組織生活會上親自作了答辯并作了調解。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随後,傅柏翠因與閩西特委上司對組織問題有不同看法,拒絕接受特委配置設定的工作,而閩西特委又不耐心教育,采取了懲辦主義,将他開除黨籍,并緻信于他,要他交槍,閩西特委派重兵包圍傅柏翠的家鄉上杭古蛟地區,他一怒之下率部分地方武裝擁兵對抗,并取得了勝利,控制的蛟洋、古田遂成為閩西蘇區的一片特殊區域。這樣,傅柏翠走上了與特委公開對抗之路,并率部分地方武裝脫離革命隊伍後,組織地方保安隊,自任總隊長,實行地方自治,對當時閩西中央蘇區造成了損失。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紅軍主力反“圍剿”長征後,閩西一帶仍有紅軍遊擊隊活動,傅柏翠率領的農民自衛軍和這些紅軍遊擊隊保持一種互不侵犯的關系,紅軍遊擊隊不攻打傅柏翠的武裝,不到蛟洋、古田活動;作為回報,傅柏翠在他的勢力範圍内對紅軍遊擊隊不禁糧,不封鎖物資。重新來到閩西的國民黨力量,則從未真正有效地控制這一片區域,尤其是在上杭,無論是地方軍閥勢力,還是國民黨當局派駐的縣長,都不敢在蛟洋、古田一帶征兵征糧,使得這一帶成為極其罕見的一片“不共不國”的完全實施農民自治的獨立區域。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抗日戰争時期先後任國民黨政府永定縣縣長、福建省保安第十一團代理團長、甯化縣縣長,永定縣縣長,福建省參議員等職,曾同閩西遊擊隊達成聯合抗日的協定,進行敵後抗日遊擊鬥争。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解放戰争戰争期間,他參與組織國民黨閩西地方軍政人員武裝的反蔣起義準備。後率領地方武裝起義,任閩西義勇軍臨時行動委員會主任,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閩西,并擔任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司令部進階參謀。

紅四軍四縱隊司令員開除後叛變,解放時率部起義,建國後成副省級

建國後,傅柏翠曾經擔任省省法院院長、文史館副館長和館長、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民革福建省主任委員、民革中央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成為一名副省級幹部,1986年他90歲那年,組織準許他重新入黨,1993年1月30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8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