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曆史淵源看,為何德國能為侵略曆史檢討,日本卻連承認也不願

從曆史淵源看,為何德國能為侵略曆史檢討,日本卻連承認也不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日本是歐亞兩大洲的的禍首和戰争策源地,戰後70多年來,對于那場曾給人類造成空前浩劫的戰争,兩國的政府卻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德國對侵略曆史始終态度明朗,多數政治家敢于直面曆史,勇于承擔戰争罪責,真誠檢討和道歉。1970年12月,西德前總理勃蘭特下跪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的驚世之舉,感動了波蘭乃至世界,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好評。而日本政府在戰争責任問題上則采取了回避、推诿的暧昧态度。

為此半個多世紀來東亞人民從沒有停止過對日本的譴責,但效果甚微。為什麼半個世紀過去了,面對自己的曆史,德日兩國的态度如此迥然不同呢?從曆史淵源看,這兩個國家對錯誤的承受能力和檢討本來就有着本質差別。

從曆史淵源看,為何德國能為侵略曆史檢討,日本卻連承認也不願

德國

曆史上連遭挫折,輸得起,也時常自省

生活在現今德國的居民通常被稱為日耳曼人,但日耳曼人并不是德國土地上的最早居民。他們最初居住在德國北部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鳥的南部。寒冷的氣候,貧瘠的土地培育了他們旺盛的生存本能。為了求生,他們無休無止的征戰,到處侵占土地,掠奪食物,并從蠻荒時代,就産生了統治世界的“千年之夢”。

連續1000多年的争戰,讓日耳曼人成為令人生畏的骁勇的忠誠戰士,但也造成了德國曆史上多年的諸侯割據、勾心鬥角,導緻“千年之夢”一次又一次被無情的現實擊碎,每次夢想的破滅,都會使德意志承受一次恥辱。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敗,德國遭到了協約國集團十分苛刻的清算,使得榮譽感、紀律性極強的德國人蒙受了極大屈辱。

從曆史淵源看,為何德國能為侵略曆史檢討,日本卻連承認也不願

日本是封閉島國,狂妄又自卑,輸不起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擁有天然的安全屏障,除非日本人主動引進、學習,否則外來影響很難進入。在日本的曆史上,基本統一了日本的大和國為了掠奪财富和奴隸,曾兩次對北韓半島發動過侵略,并掠奪了大批财富和土地,導緻擴張主義思潮在嘗到甜頭的日本貴族階層中大肆泛濫。

相對封閉的地緣環境和侵略的曆史,使得日本人産生了既狂妄自大又自卑自憐,既充滿危機感又發憤圖強的所謂“島國心态”。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大增,早已沉澱在其民族性格深處的狂妄徹底暴露,甲午戰争的勝利更讓其侵略野心急劇膨脹,接着就發動了一連串的擴張戰争。

綜上所述,在上千年的曆史發展程序中,德國飽嘗挫折,經曆過無數次的大悲大喜,承受能力較日本強,自我檢討、反思古而有之。而日本常年封閉,民族經曆較為平坦,即使對外侵略遭受挫折也根本影響不了本土,整個民族很少承認錯誤,更不會自省。

從曆史淵源看,為何德國能為侵略曆史檢討,日本卻連承認也不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