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另一個角度看元宇宙與RPA:人工世界、平行員工與RPA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機器人是鐵打營盤人類是流水兵,未來元宇宙的虛實分工RPA機會巨大

文/王吉偉

元宇宙是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拟空間,這個說法已被大家廣泛認同。

自從人類發明網際網路後,這個平行空間就已誕生。網際網路向民用市場開放以後,人類就一刻不停地往這個虛拟空間遷移。在以後網際網路發展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人類通過與這個平行空間互動擷取各種知識,網際網路與人類的關系也從連接配接人與資訊,逐漸更新成為連接配接人與服務。

而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的成熟與應用,現在的人類基本已經實作與平行空間的常态連接配接。即便你身上沒有可穿戴裝備,時不時就要看一下的手機,也能将你的行為資料随時随地上傳到各種APP的伺服器上。

在王吉偉頻道看來,人類的生産、生活乃至生存都早已離不開這個平行空間,它一直存在并持續影響着我們。

這個平行空間,在不同時期人們對它有不同的叫法。“控制論”剛被提出後,這個空間被稱作賽博空間(Cyberspace),後來被叫作鏡像空間,再後來它成了賽博朋克小說的主要元素:在《玩家1号》中被稱作“綠洲”,在《雪崩》中則被描繪為“Metaverse”。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現在我們來到了web3.0時代,元宇宙概念火爆後迅速成為它的化身。

現在的網絡空間中,網友們圍觀吃瓜是最常見的事。未來随着區塊鍊、VR等技術的發展與完善,加上虛實經濟趨勢與各組織的商業推動,大家會在沉浸感更強的元宇宙中參與更多的工作、娛樂及活動。

有人就會有江湖,有江湖就會有秩序。現實社會需要各種治理,虛拟空間與虛實融合的空間更需要管控。是以,平行空間最後總要走向平行控制、平行管理以及平行職能。

由此,“像控制機器人一樣管理人,像管理人一樣控制機器”的控制論本質,也将成為元宇宙的真谛。

從“三個世界”到人工世界

在元宇宙被更廣泛認知的同時,實體世界、虛拟世界以及虛實融合世界的概念,也正在被更多人所接受。而提及多個世界,很多人會想到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著名的“三個世界”理論:

卡爾·波普爾認為,宇宙中存在着三個世界:

世界1:是實體世界,包括物質和能量;

世界2:是主觀知識世界,即意識狀态和主觀經驗的世界,也就是心理世界。

世界3:是客觀知識世界,包括由各種載體記錄并儲存起來的文化、文明、科學技術等理論體系的人類精神産物。

在先後順序上,先有世界1,後有世界2,再有世界3,并且三個世界是互相作用的。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世界1和世界2容易被了解,但世界3總會讓人模棱兩可,在實體世界和心理世界還會有一個第三世界的存在嗎?卡爾·波普爾眼中的第三世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知識世界,意味着這是一個能夠客觀記錄各種知識的虛拟世界。

最近,在央視網攜手人工智能領域權威部門發起的以"論道數智變革"為主題的中國智慧産業發展大會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王飛躍教授,直接将第三世界稱之為人工世界。

人工世界即artificial world,它并不是簡單的人工智能世界,而是由計算機技術、網際網路技術、虛拟現實等人工高科技技術綜合創造的一個世界。人工世界是2018年公布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但它的存在感遠沒有元宇宙這個詞有沖擊力。

人工世界與卡爾·波普爾所定義的世界3異曲同工:不是實體世界也不是主觀世界,卻可以用來記錄與存儲各種人類精神的産物。

“三個世界”理論誕生于1967年,人工智能真正誕生于1956年,按道理說如果波普爾足夠了解這一領域,三個世界理論中的世界3或許可以直接定義為人工世界,這可能跟他的學說大多趨向于哲學有一定關系。

人工世界發展促進知識自動化

王吉偉頻道認為,“三個世界”理論中的世界3,在當代可以與人工世界劃上等号。而王飛躍教授早在2014年左右就已提出這個觀點,并且在近些年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驗證。

王飛躍教授認為,從實體世界到心理世界再到人工世界,背後關聯的是三個時代的IT技術。實體世界對應工業時代的工業技術(Industrial Technology),将其稱之為“老”IT;心理世界(認知)對應資訊時代(Infomation Technology),稱之為“舊”IT;人工世界則對應正在到來的智能時代(Intelligent Technology),稱之為“新”IT。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老”IT解決了資源不對稱的問題,“舊”IT解決了資訊不對稱的問題,目前的“新”IT則正在解決智力不對稱的問題。

新老IT技術在不斷更疊,同時也在互相作用。前兩種技術已經将實體世界和心理世界開發到盡頭,現在我們要開發人工世界,是以人工智能就熱了,IT也變成了“新”IT了。在新IT對應的人工世界,可以做到任何領域的“無中生有”,能夠簡單地實作低成本、高效率、高智能。

當各種技術構成的交通網、資訊網、能源網、物聯網、智聯網等連接配接起虛榮交融的三個世界後,我們的世界就會與往日有極大的不同。

未來web3.0、區塊鍊、VR等一系列技術都被純熟地應用于三個世界之中後,各種自動、自主、有序、去中心化的DAO組織将會自動生成,人類社會自然也就會進入工業5.0社會,知識自動化的時代也就真正到來。

知識自動化造就虛實分工

知識自動化這個詞,在2013年出現在麥肯錫《展望 2025:決定未來經濟的12大颠覆技術》報告中時,很多人都甚為不解。麥肯錫對其倍加推崇,并且将其放到了雲計算、機器人、增材制造等技術之前。

知識自動化的定義是,知識工作者如律師、設計師、醫生等等,将會有大量的工作可以通過軟體來完成。這個解釋,起初隻是引起了廣泛思考卻并未引起波瀾,畢竟現代組織營運都是建立在IT架構之上的,軟體是資訊化的基礎應用。

但2016年IBM沃森在拉斯維加斯電子消費品展上的亮眼表現,以及2017年谷歌AlphaGo戰勝頂級人類圍棋對手的事實,進一步挑戰了人們對于機器和軟體的思維極限。

而這一切,均源自于“知識自動化”的實踐和發展。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現在,知識自動化被定義為一種可執行知識工作任務的智能軟體系統。知識自動化通過把各種工業技術體系模型化,然後将模型移植到智能設計與制造平台上,并通過平台,來驅動各種軟體,包括設計、仿真、計算、試驗、制造系統等,進而可以由機器完成原先需要人去完成的大部分工作,而由人完成進階的創造性、決策性工作。

比如可重用設計的問題。許多工程師設計一個産品時,往往從頭開始,而實際上如果能夠運用成組技術,将産品大量子產品化。那麼工程師設計一個新産品的時候,效率會被大幅度提高。也隻有這樣,才能讓工程師得以用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新。

知識自動化的使命,緻力于将人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在王吉偉頻道看來,三個世界中的人工世界做的正是這個事情,它通過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替代大量人力資源的重複性工作,讓人類去做更多具有決策性的工作,充分發揮人類知識的重要性。

而随着人工世界的越發完善,知識自動化的徹底實作,虛實經濟會進一步成型,人類社會的分工也必然會從人機分工走向虛實分工。

虛實分工催生平行員工

知識自動化解決的是人與機器的分工問題,或者說是人與資料、人與知識的連接配接問題。

三個世界的打通,AR、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通過對來自不同世界的資料進行運算與提煉,在持續優化的模型與算法之下,将三個世界整體改造成智能、自動、安全、可持續的智能生态新世界,讓現實空間與平行空間更好的交融,繼而創造更加多元與繁榮的虛實經濟,也就是各大廠商對未來元宇宙的終極圖景。

事實上,知識自動化的背後是人機分工的極限。專業分工下的人類組織無法實作更高的效率,蒸汽機、電力等新技術出現立即就産生了人機分工。而目前人機分工中人與機器都無法承受更高的工作強度并提高效率的情況下,必然也會迎來新的分工模式,虛實分工也就應運而生。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虛實分工會把現實場景、虛拟空間、經營、戰略等有機結合起來,把實體空間的無序轉變為虛拟空間的有序,然後再通過虛拟空間反過來影響現實場景,這樣形成一個閉環,進而每個組織都能造就核心的知識自動化。

通過知識自動化,以人機協同、虛實共生為基礎的虛實分工可以将人與機器的效率發揮到最佳,進而在虛實融合的環境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同時,基于平行空間的虛實分工也将創造一個新的工種-平行員工,泛指與平行空間機器人協同工作的人,未來虛實交融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将是平行員工。

平行員工、人機協同與RPA

未來作為平行員工,至少會有一個軟體機器人與你一起工作,甚至還會有更多的硬體機器人與你協同。

說到這裡,大家想到了什麼?沒錯,現在很多RPA廠商描繪的未來願景都是“人手一個機器人”。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從三大廠商的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到國産廠商來也科技、雲擴科技、實在智能、影刀等都一直以具體行動積極踐行這一願景,他們在産品易用性、開發者生态等方面努力嘗試與創新,正在讓越來越多的業務人員成為平民開發者。

王吉偉頻道認為,軟體自動化發展到今天,融合人工智能、低代碼、流程挖掘等技術的RPA可以算是其中的集大成者。知識自動化的核心是最大程度地解放人力資源,通過人機協同增強人機分工效率,這對于虛實融合中的虛實分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知識自動化的重點在于自動化與智能化,而擁有投資少、易部署、見效快、非侵入等諸多優點的RPA,作為目前人機協同的最佳工具之一,它的大量應用對于推進知識自動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說,RPA的“人人可用”足以加速知識自動化的快速普及,各組織的虛實分工也就能夠快速實作,自然也就能夠在未來的元宇宙中打造更強的競争力。

從元宇宙到平行員工,人工世界推動的虛實分工利好RPA

未來,大家的工作都會與機器共同工作的人機協作狀态,每個人都會成為平行空間的“平行員工”。并且不是虛實分工的公司你可能不敢去,畢竟誰也不願意讓公司拿你當“超算”使用。

是以,未來的公司不會再有所謂的傳統企業,沒有所謂的線上與線下,虛實分工會裹挾着所有組織集體向元宇宙邁進。

王飛躍教授在分享中有這麼一句話:虛拟的知識機器人員工才是鐵打的營盤,人類隻是流水的兵,因為我們會跳槽、請假、退休、生病,、而機器人員工永遠都在。

這意味着,将來各種虛實融合的組織都會基于各種機器人構成的“平行系統”而生。而從現在RPA正在成為流程自動化的主要解決方案來看,RPA必将成為在建構“平行系統”程序中的最得力人機協同工具之一,更會成為未來各組織締造“平行系統”的深度參與者。

由此,RPA的未來價值也将因元宇宙而再度放大。

【王吉偉頻道,關注TMT與IoT,專注數字化轉型、業務流程自動化與RP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