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三子玄烨因何脫穎而出,并最終承襲了皇位?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六歲繼位,七歲随攝政王多爾衮入關、十三歲親政,在位十八年,駕崩後被追尊為: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追上廟号世祖(蒙古汗号額耶爾劄薩克汗),享年二十四歲(實際二十二歲)。順治帝共有四位皇後,其中兩位在生前主位中宮((一位即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一位被廢,即順治帝廢後博爾濟吉特氏),一位去世後被順治帝追尊為皇後(孝獻皇後董鄂氏),一位因子而貴,在順治帝駕崩、自己所生之子繼承皇位後被尊奉為皇太後、薨逝後又被追尊為皇後(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自順治八年(1651年)十一月,順治帝庶妃筆什赫氏(巴氏)為其生下皇長子牛鈕以來,順治帝一共誕育了八位皇子,六位皇女,另外還收養了三位養女,一共十七位子女,這對于一個享壽隻有二十四歲的青年來說,實在是多子多福了。

皇三子玄烨因何脫穎而出,并最終承襲了皇位?

但在這麼多的皇子皇女中,沒有一位是順治帝的在任皇後所生(即廢後和孝惠章皇後姑侄兩人),也就是說,順治帝所有的子女都是庶出,沒有嫡子嫡女。皇女不涉及帝位傳承,這裡不再複述,而順治帝的八個兒子,他們的出身分别是:

皇長子牛鈕,順治八年(1651年)十一月生,生母庶妃筆什赫氏。牛鈕于順治九年(1652年)正月夭折,在這個世上隻活了八十三天。牛鈕也是順治帝第一個子嗣,他出生時,順治帝才十四歲(實際是十三周歲),實在太強悍了。

皇次子福全,順治十年(1653年)七月生,生母庶妃董鄂氏(甯悫妃)。福全平安長大,日後晉封為裕親王。

皇三子玄烨,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生,生母庶妃佟佳氏(孝康章皇後)。玄烨即清聖祖康熙帝。

皇四子,順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生,生母是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孝獻皇後)。順治帝極為寵愛董鄂氏,是以愛屋及烏、也十分喜歡皇四子,稱其為“朕第一子”,待遇如同嫡長子。不過皇四子在順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不幸夭折,連名字也沒有起。

皇五子常甯,順治十四年(1658年)十一月生,生母是庶妃陳氏。常甯日後平安成長,并在成年後晉封為恭親王。

皇六子奇绶,順治十六(1659年)年十一月生,生母是庶妃唐氏。奇绶于康熙四年(1665年)十一月夭折,年僅七歲。

皇七子隆禧,順治十七年(1660年)四月生,生母為庶妃鈕钴祿氏。隆禧成人後晉封純親王,不過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就早早去世,年僅二十歲,其子也早夭,傳承斷絕。

皇八子永幹,順治十七年(1660年)十二月生,生母為庶妃塞母肯氏。康熙六年(1667年)十二月,永幹早夭,年僅八歲。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順治帝的八個兒子中,沒有一個是皇後所出(包括前後兩任皇後),全部是庶子身份。

皇三子玄烨因何脫穎而出,并最終承襲了皇位?

其中,順治帝皇四子因為其母皇貴妃董鄂氏受寵于順治帝,是以極得順治帝喜愛,他出生時順治帝為此祭告天地,令群臣向自己朝賀,并舉行隆重慶典慶賀皇子降生,還大赦天下,而這些都是皇後所生嫡長子出生時才會有的待遇。這已經表明順治帝内心是以皇四子為自己的嫡長子、并當做皇儲看待的。如果一切正常,皇四子必将被明立為皇太子,而他的生母董鄂氏也将代替不得寵的皇後(孝惠章皇後)入主中宮,成為順治帝的第三任皇後。

世事難料,順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剛剛滿百日的皇四子連名字都來不及取,就不幸夭折了(很有可能是天花),這使得順治帝大受打擊、痛心不已。為了追思愛子,順治帝不顧祖制,在京師西北黃花山下為皇四子修建了豪華的陵寝,并追封這個早逝的嬰兒為“和碩榮親王”。

皇四子夭折後,皇貴妃董鄂氏心憂成疾,從此一病不起,延宕兩年後于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薨逝于承乾宮,順治帝追封愛妃為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因為愛子和寵愛的妃子先後離世,導緻順治帝心情沮喪、不思飲食,有了棄世出家的念頭。雖然最終沒有實作心願,但順治帝從此以後精神恍惚、狀态萎靡,再也無力心處理政務、緊握權柄、管理龐大的王朝了。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一,順治帝突患天花不治之症,且病勢洶洶。至正月初五,順治帝已病入膏肓、隻能躺在乾清宮寝殿内,靜靜等待最後時刻的來臨。

因為在這之前順治帝并沒有明立皇儲,以定國本,是以在他病危的時刻,皇位傳承的問題就不得不被擺上明面,讓順治帝必須做出抉擇了。

起初,順治帝考慮到諸子都十分年幼(最大的福全才八歲,最小的永幹剛剛出生,還沒滿月),如果傳位給皇子的話,那麼自己當年沖齡踐位、年幼無知而受制于攝政王多爾衮的舊事将很大程度上再次發生,嗣皇帝也将身處險地。為了不使幼主繼位導緻社稷不穩的情況出現,是以順治帝一開始是準備選擇才能出衆、威望服人、又忠厚平和的堂兄——安親王嶽樂(太祖第七子饒餘郡王阿巴泰次子)繼位,這樣自己駕崩之後由長君入繼,朝廷就不會出現幼主登基、權臣亂政的情況。

皇三子玄烨因何脫穎而出,并最終承襲了皇位?

但是順治帝生母、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堅決反對順治帝的意見:皇太後認為恰恰是順治帝的長兄肅親王豪格和十四叔睿親王多爾衮當年在太宗駕崩後為了争奪皇位而互不相讓,彼此不肯做出讓步,這才讓宗室王公、親貴大臣們為了維護團結而選擇了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的太宗第九子、六歲的福臨作為替代人選承襲了皇位。之後母子倆曆經艱辛,才從攝政王多爾衮專橫跋扈的擅權歲月中幸存下來,在多爾衮意外去世後依靠老臣們的支援穩固了帝系大統、保住了皇帝之位。這麼辛苦不易得來的皇位,自然要在順治帝的後裔中代代傳承、一直沿襲下去,怎麼能僅僅因為害怕猜測中的“幼主繼位、權臣亂政”情況,就輕易地舍棄帝系、将皇位傳給外人呢?

更加讓皇太後擔憂的是:安親王嶽樂并不是太宗一系的後人,如果順治帝把皇位傳給了他,那麼太宗一系子孫将永遠和以後的帝系告别,同時,他們很大可能将在失去帝位傳承資格後遭遇悲慘的命運,而皇太後本人作為太宗在世時的妃子、在任皇帝的生母、帝系一脈的太後,在日後外人繼位後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甚至有被趕下尊貴的皇太後之位的危險。

面對關系到自身和整個太宗一系宗室将來命運的生死攸關時刻,皇太後一步也不敢離開,牢牢守在乾清宮内,無論奄奄一息的順治帝怎麼樣從社稷安穩、江山永固方面再三勸慰苦求,就是不準即将駕崩的兒子下诏宣安親王嶽樂進宮,把皇位傳給他,一定要順治帝在諸位皇子中選擇一個合适者,入繼大統。

至正月初六傍晚,皇太後和順治帝已經激烈争論了一整天,還是無法達成一緻。此時身體虛弱、油盡燈枯的順治帝不能再繼續堅持,氣息開始變小,體力也無法支撐,眼看即将駕崩。皇太後一面是悲痛欲絕,一面又絕不能放任皇位被外人所繼承,于是忍住悲傷再一次向順治帝加以勸說,并舉例:金太宗不傳親子而傳侄孫,導緻日後子孫七十多人被屠戮一空;金章宗不傳親兄弟而傳叔父,自己一駕崩,懷孕的妃子就被處死或者強行堕胎、子嗣斷絕;明武宗傳位于堂兄,結果死後母親被降低待遇、母家被抄家滅族。皇太後以這幾個例子作為鮮活的證明,讓順治帝慎重考慮,不要不顧及身後的子嗣以及母親,導緻不忍言之事發生。皇太後還聲淚俱下地請求順治帝,一定要把皇位傳給皇子,以保持帝系傳承不外移,這才是維系太宗一脈帝系大統傳承的根本所在。

皇太後的哀哀懇求、苦苦勸慰,并以曆史上的反面例子作為明證,使得年輕的順治帝在思前想後之下終于改變心意,同意了皇太後的意見,決定将皇位傳給皇子,以保證皇室大宗世系的穩定性。

決定了把皇位傳給皇子之後,順治帝開始考慮究竟将由哪一位皇子承襲皇位。此時,順治帝的皇長子牛鈕和皇四子榮親王已經夭折,在世的皇子還剩下六位,分别是: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五子常甯、皇六子奇绶、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幹。這六位皇子都是順治帝的庶妃們所生,在平時也并沒有誰特别受皇父的偏愛,彼此都沒有高人一頭的優勢。是以皇太後和順治帝并沒有拿定主意,在第一時間就決定由哪一位皇子繼位。

而諸皇子中,皇五子常甯此時隻有三歲(實際兩周歲)、皇六子奇绶、皇七子隆禧都是一歲左右,皇八子永幹還沒有滿月,是以,皇太後和順治帝在接下來的商議中達成一緻,不再考慮這幾個過于年幼的皇子,承襲皇位的目标,就落在了皇次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身上。

皇三子玄烨因何脫穎而出,并最終承襲了皇位?

皇次子福全,是順治帝實際上的長子(皇長子牛鈕已夭折),在皇子的行輩排序上具有優勢,為人也謙恭有禮,穩重平和。但玄烨雖是皇三子,可是自幼就被皇太後親自撫養,深得祖母寵愛,是以也有一定優勢。按照倫序原則,應該立皇次子福全為儲君,但皇太後相對來說更喜愛皇三子玄烨,于是傾向于讓順治帝立玄烨為儲君。

在皇太後提出讓玄烨繼位的意見後,順治帝也回想起當初視察皇子讀書、考核他們學問之時,曾向諸子詢問過将來的志向,福全的回答是“願為賢王”,而玄烨回答則是“願效法皇父”,從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兩兄弟的心氣和秉性。相對溫和低調的福全來說,玄烨的表現更加外向、顯露出敢于任事、果斷大氣的特點。(另外,玄烨年紀雖小,但氣度不凡,聰穎慧質,具有人君風度。而福全雖然也是溫厚平和、穆穆中正,但是氣質上稍顯平淡,并且左眼還有疾病,這一點身體缺陷也降低了他繼位的可能性。)

另外,為了穩妥起見,當時十分受皇室尊敬、又具有一定醫學知識的的外國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被皇太後尊為義父,順治帝則稱其為“湯瑪法”,瑪法就是爺爺的意思)被順治帝母子火速召進皇宮、向他詢問立儲之事的意見。而湯若望得知是病重的皇帝要征求自己的意見、讓自己從兩位皇子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征詢儲君人選的事情後,便毫不猶豫地指出皇三子玄烨已經出過天花,對于這種可怕的疾病已經擁有終身的抵抗力,不會再重蹈皇帝本人的悲劇了(順治帝正是感染了天花而即将駕崩)。而皇次子福全尚未出天花,并不知道将來運氣如何,如果選擇福全為嗣君,萬一将來罹患天花之禍,那麼社稷将再一次陷入混亂境地,而朝廷再也經不起第二次皇帝突然駕崩的折騰了。

皇三子玄烨因何脫穎而出,并最終承襲了皇位?

是以,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固、和帝系傳承的穩定,湯若望建議選擇皇三子玄烨為順治帝的嗣君人選。

得到了自己衷心敬佩的“湯瑪法”不偏不倚的肺腑之言後,氣息奄奄的順治帝終于下定了決心,在和皇太後交換意見後,宣布立皇三子玄烨為皇儲,承襲皇位。此時已經是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六深夜了。

儲君人選已定,皇太後立即以順治帝的名義急召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前内閣學士麻勒吉兩人入宮,趕到乾清宮寝殿内觐見順治帝,由順治帝當面向他們口授傳位遺诏。王熙、麻勒吉二人牢牢記住順治帝口述的诏書,然後在乾清門外臨時搭起的圍屏内連夜撰寫。正月初七清晨,兩人終于寫好了傳位诏書,馬上交給等候在寝宮内、徹夜未眠的順治帝禦覽修改。

順治帝本來就已經病入膏肓,又經曆了兩天的艱難心路曆程,其實已經油盡燈枯,并且不能進食,隻能少許飲水,駕崩隻在旦夕之間。但因為最重要的傳位遺诏還沒有落實,是以他咬着牙強撐,先後三次親自修改斟酌其中的字句,直到傍晚時分才最終确定下來。這期間皇太後強忍生死離别的心情,一直陪伴于順治帝身旁,并親自安排皇宮守衛,以維持朝廷内外的穩定。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晚,确定了傳位诏書和嗣皇帝人選的順治帝再也沒有力氣繼續堅持,在皇太後及内廷諸人的守護下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駕崩于乾清宮寝宮内,時年二十四歲。

順治帝駕崩之後,麻勒吉立即将遺诏轉交給皇太後,于是皇太後馬上下懿旨,命宗室王公、内閣諸大學士、宮内領侍衛内大臣等緊急入宮,向他們當衆宣讀了大行皇帝的遺诏,宣布皇三子玄烨為皇太子,入繼大統,承襲帝位,并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四人為顧命大臣,共同輔佐新君。

皇三子玄烨因何脫穎而出,并最終承襲了皇位?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九,時年八歲(實際上是六歲零十個月)的順治帝庶三子玄烨奉皇父遺诏,在皇宮太和殿舉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禮,正式繼位,成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并以明年為康熙元年,這就是日後在位長達六十一年的清聖祖康熙帝,他在皇父順治帝病危、将要從諸皇子中選擇合适者繼位的緊急時刻,以本身的行輩稍長、同時又得皇祖母的寵愛、和自身出過天花不會重蹈皇父覆轍的數個有利條件,從諸位兄弟中脫穎而出,一舉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以庶子身份承襲大統,登基稱帝,成為了王朝新的統治者。

而他在漫長的六十一年皇帝生涯内的其他風雲曆程,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