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城是西北國民黨軍老巢,為何未經激烈戰鬥即宣告解放

西安城是西北國民黨軍老巢,為何未經激烈戰鬥即宣告解放

▲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西安城是西北國民黨軍老巢,為何未經激烈戰鬥即宣告解放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百萬大軍強渡長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摧毀國民黨軍号稱“固若金湯”的千裡長江防線。23日,國民黨統治核心南京城解放,次日淩晨,紅旗被插上總統府門樓,宣告蔣介石政權長達22年的反動統治被推翻,并以此為标志開始了對殘餘國民黨的大追殲。

西安城是西北國民黨軍老巢,為何未經激烈戰鬥即宣告解放

▲蔣介石與胡宗南

胡宗南集團決定南撤入川

此時,全國範圍内僅剩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在數量上還占據優勢,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統轄西北各省,一度曾統轄40餘萬大軍,此時雖然僅剩下殘缺不全的7個軍龜縮在關中地區,但總兵力仍有20餘萬大軍。為儲存最後這點兒可憐的家底,胡宗南決定實行戰略退卻,将部隊從關中平原的邊緣地區,集中到三原、泾陽、鹹陽、高陵、臨潼等地,形成跨泾河、渭河的弧形防禦地帶,進可與青海軍閥馬步芳、甯夏軍閥馬鴻逵相配合,阻止解放軍西進,確定西北;退可翻越秦嶺山脈進入四川,保障西南半壁。

如此一來,防守西安這座西北第一大城市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但西安畢竟是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西周、秦、漢到隋唐五代,先後有11個王朝在此建都,在國内外都有巨大影響;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這裡更是國民黨軍封鎖陝甘甯邊區的重要基地,囤積了大量的物資,輕易放棄的确可惜。但胡宗南又不願投入精銳防守,遂下令第17軍軍長楊德亮率部進駐西安,接管城防。

西安城是西北國民黨軍老巢,為何未經激烈戰鬥即宣告解放

▲解放軍突破渭河防線

臨時組建的西安守軍聞風潰逃

第17軍此前屢遭重創,在1948年10月的荔北戰役中更是遭受殲滅性打擊,剛剛重建不久,此時還處于整訓期間,滿營不是強征的新兵,就是被俘後逃回的潰兵,戰力孱弱,即使被消滅了也不心疼。為彌補兵力不足,胡宗南又煞費苦心地指令陝西省政府主席董钊出面,自籌資金、槍械組建一支地方保安隊,以西安市群眾自衛總隊名義,在西安四周挖壕溝、修碉堡,煞有介事的修築城防工事。但實際上,胡宗南集團主力已經全線後退,所屬第1軍、第38軍、第65軍、第90軍等部集結在鳳翔、寶雞一帶;第17軍幹脆退至秦嶺布防,為全軍布置入川通道。

5月18日,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6軍奉命向西安進軍,并迅速渡過無人防守的泾河,又在20日淩晨突破渭河防線,殲滅守軍4個營,直逼西安城下。西安城内守軍慌作一團,第17軍軍長兼西安警備司令楊德亮匆忙下令群眾自衛總隊接替城防,就率部逃跑出城,由于時間倉促,連擔任軍部掩護的1個團都沒能及時跟上。

西安城是西北國民黨軍老巢,為何未經激烈戰鬥即宣告解放

群眾自衛總隊主動打開城門

第17軍前腳剛走,僅有2000餘人的群眾自衛總隊就主動與地下黨接觸,并按照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護城内機關、工廠和檔案,加強崗哨巡邏,防止特務破壞搗亂方面。20日上午11點,第6軍16師49團作為先頭部隊抵達西安西門,群眾自衛總隊當即撤出城防、大開城門迎接。到下午2點,第6軍已經完全控制了西安全城;次日,第6軍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數十萬居民湧上街頭,敲鑼打鼓歡慶解放。

西安城是西北國民黨軍老巢,為何未經激烈戰鬥即宣告解放

▲關于西安解放的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