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會,中國準備好了!(國際論道)

北京冬奧會,中國準備好了!(國際論道)

圖為北京冬奧村光伏發電現場。 胡慶明攝(人民視覺)

北京冬奧會,中國準備好了!(國際論道)

随着北京冬奧會的臨近,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運動新業态在中國逐漸“熱”了起來,全民冰雪運動的熱潮也越來越濃厚。圖為12月21日,在山西省呂梁市區一滑冰場内,來自泰化國小的小朋友正在體驗滑冰帶來的樂趣。 劉亮亮攝(人民視覺)

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已不到40天。作為東道主,北京和張家口正在緊鑼密鼓地做着最後沖刺準備,即将迎接世界各地的冰雪健兒。衆多外媒也将目光彙聚中國,熱切關注這場冰雪盛會的來臨。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特殊背景下,國際社會期待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辦,給世界帶來更多活力與信心。

一切已準備就緒

俄新社近日報道稱,北京各處安裝的冬奧會倒計時牌顯示,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已不到50天。該社指出,随着第24屆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北京将成為世界上第一座“雙奧之城”。中國承諾,所有場館設施都将做好充分準備,向世界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報道稱,北京冬奧會的一切已準備就緒:冬奧會火種已從希臘抵達北京,獎牌、服裝和火炬設計已向公衆展示,吉祥物熊貓“冰墩墩”和燈籠“雪容融”早已廣為人知。中方為各國代表團準備的防疫手冊已制作完成,各個場館也都舉行了測試賽。明年1月27日,中國将開放奧運村,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

俄羅斯《勞動報》網站近日報道稱,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計劃使用的場館,到目前為止都已建造完成,準備投入營運。國家速滑館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的冰面。北京有7座場館使用了這種世界最先進的制冰技術。它能把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内,以避免出現各個部位溫度不一樣、冰面硬度不均勻的情況。這種制冰技術代替了對環境不利的傳統方法,碳排放趨近于零,且可以節省40%以上的能耗。此外,還可利用制冰過程中産生的熱量制備溫度為60至65攝氏度的熱水,一年可節省約200萬度電。

綠色低碳成為北京冬奧會的一張閃亮名片,也成為外媒報道的熱點。路透社介紹,冬奧會為北京和張家口的場館提供了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氫氣等清潔能源,此外張家口将在冬奧會期間在賽區投入655輛氫燃料公共汽車。英國《獨立報》刊文稱,“2022年北京冬奧會将是一項碳中和賽事”。

肯亞主流媒體《民族報》刊文,高度評價中國為舉辦“安全、開放、清潔、綠色”奧運所作的不懈努力和矚目成果。文章稱,冬奧會首次使用綠色能源,将體育與生态保護相結合,啟動綜合計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并為與會人員提供疫苗,中國嚴密有效的疫情防控體系為運動員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冰雪運動熱起來

拉美社報道稱,自10月以來,由于許多涉及國内外運動員的預選賽啟動以及各個比賽場館和保障服務的測試進行,冬奧會的籌備工作如火如荼,北京的冬奧氛圍越來越濃厚。有關北京冬奧會的消息在中國各大媒體上呈現,而在社會層面,這一體育盛事通過在各個年齡段人群中更好地推廣冬季運動而更受期待。對此,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贊賞中國通過“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推動冰雪運動邁上新台階、達到新水準。

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是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時向國際社會做出的鄭重承諾。北京冬奧組委釋出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2020)》顯示,2020—2021雪季,在確定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全國31個省區市共184個地級市開展了超過1200場次群衆性冰雪賽事活動,直接參與和間接影響的人數規模近億人次。

不少外媒注意到,在中國,随着冰雪運動成為“熱運動”,冰雪産業也成為“熱經濟”。《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距北京冬奧會開幕越來越近,中國滑雪市場越來越受到關注。有分析認為,随着人們接觸滑雪的機會增多,這一市場所覆寫的客戶群體将由滑雪愛好者和高收入人群逐漸擴充至更大範圍。歐美體育用品公司看好其中商機,紛紛赴中國拓展業務。中國滑雪市場被廣泛看好,原因除了中國疫情控制較好以外,還有其休閑市場展現出的巨大潛力。滑雪愛好者的增加将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民間商機不斷顯現。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根據歐盟中小企業中心2018年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滑雪産業到2022年的市場規模預計為39.7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480%以上。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釋出的《中國冰雪産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冰雪産業從2015年的2700億元迅速增至2019年的4200多億元。到2025年,預計中國冰雪産業的規模将超過1萬億元,在整個體育産業中占比接近1/5。

展示國際合作決心

近來,以美國為首的個别西方國家相繼宣布“不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對此,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接受德媒采訪時表示,大多數國家都不會加入美方主導的這一行動。

在此之前,路透社也引述國際奧委會進階委員龐德的表态稱,“從一個能舉辦一場有組織、出色的奧運會的東道主角度來說,中國絕對沒有問題,”他還強調,“中國是一個非常好、非常有組織的國家。”

“中國緻力于在2022年呈現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包括将疫情風險降到最低,保護各國運動員。中國還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即放棄大型儀式,不大量邀請國際觀衆。盡管中國做出這些合理和負責任的努力,但西方媒體卻扮演了一個可恥的角色,一再不負責任地指責中國。”希臘“現代外交”網站刊文指出,美國對待北京冬奧會的态度有道德缺陷,顯然是出于遏制中國崛起的地緣政治考慮。然而,這種地緣政治算計注定會失敗。

目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已表示應邀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此外,還有不少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和王室成員注冊出席北京冬奧會。同時,南韓、南非、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多國也都通過不同方式發聲,支援北京冬奧會。

挪威駐華大使白思娜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挪威将派出一個由運動員和支援人員組成的300多人的龐大代表團參加北京冬奧會。白思娜表示,挪中兩國近年來在冬季運動方面的合作,生動地诠釋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參與精神。“我們希望更多的國家參與冰雪運動,各國之間應當交流互鑒、攜手合作”。

《民族報》認為,奧林匹克精神把人們聚在一起,彌合曆史、文化甚至意識形态分歧,建立國家間的友好關系。通過北京冬奧會,中國展示了其國際合作決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