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全面爆發後,湧現出很多為國家奮鬥的有志青年,他們大多都出身農民家庭,甚至是在家庭條件吃不飽飯的情況下參軍。但是,有這麼一位八路軍的将領,他和别人略顯不同。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投身戰争中,還成為了八路軍的旅長,連賀老總都很欽佩他,他是誰呢?

他就是高士一,1895年出生于河北任丘市,是一個地主家庭。家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人們習慣稱他為"高四爺"。高家在高士一父親的經營下,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戶人家,家中擁有良田4000多畝,還有面粉廠、養殖場等産業。在父親去世後,兄弟四人就分家了,高士一得到的家産可以保他一輩子榮華富貴。
而且高士一很是仗義,鄉親們有就需用錢的時候,隻要向高士一開口,都不會空手而歸。高士一還為家鄉修建國小,讓貧苦人家的孩子可以學習。可以說,高士一在家鄉的威望很高,生活很是安逸。
高士一本可以這樣過一輩,但是他的生活被日軍侵略者打破了。在日軍侵占了河北之後,戰火也将很快蔓延到他的家鄉。他親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惡行,很是憤怒。在1937年,高士一在共産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号召下,與楊琪良等共産黨員共同組織了"人民自衛軍",高士一為總指揮。
在成立了自衛軍之後,高士一就把自己家中的錢财幾乎全部捐了出來,用作自衛軍的開支。但是對于高士一的行為,高家的幾個兄弟産生了分歧。大哥對高士一很是支援,并讓自己的兒子也加入其中,但是三哥卻不同,他看到高士一和共産黨走的那麼近,就勸高士一說:要是将來出了事,高家該怎麼辦?
可是,三哥的反對并不能阻止高士一對共産黨的擁護,他堅決跟着共産黨走,說:要是日本人打過了,國都沒有了,哪來的家?在組織的上司下和高士一的努力下,自衛軍的隊伍不斷壯大,當時,河北的行政督察員曾以高官、武器等條件想拉攏高士一,但都被高士一拒絕了,并将此情況彙報上級。
1939年,八路軍120師715團和獨立四支隊的3個團,再加上高士一的自衛軍,改編成了120師獨1旅,高士一擔任旅長。高士一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麼高的職位,很是感激賀老總的信任,但賀老總說:"我很是服人,你高四爺算一個!你家大業大,本可以安逸地享受生活,但是為了抗日,你将自己的财産全部捐贈了出來,實屬難得。"
而且,當時八路軍的大部分幹部都是來自貧農家庭,賀老總怕他們為難出身地主家庭的高士一,還專門找到副旅長王尚榮等人談話:"高士一是旅長,你們要尊重他,在生活上要照顧他,要是有什麼沖突的話,我找你們算好賬。"
抗日戰争失利後,高士一調離了獨一旅,擔任晉綏軍區後勤部的部長等職位,1961年,高士一擔任國務院參事,很受上級上司的關心。
1968年,高士一因病去世,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