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病重時,唐太宗帶着太子和新城公主前去看望,許諾将新山公主許配給魏征長子魏書玉,可魏征去世半年後,唐太宗不僅解除了同魏征長子魏書玉婚禮,也将魏征墓碑推到。

唐太宗為一代明君,确實不假,可實際上他也是個愛聽好話的君主,魏征多次直言納谏,唐太宗李世民内心不可能每次保持平常心态,隻是不願追究。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隻鹞鷹,玩得很高興。得知魏征要進入宮中,連忙将鳥藏在懷中,魏征發現後,故意找個借口不走,以至于鹞鷹S掉了,唐太宗長舒了一口氣,他說甯願失去樂子,也不願意魏征說他玩物喪志。
唐太宗想進入秦嶺打獵,準備好遲遲不願意出發。魏征發現不對勁便前來詢問你,唐太宗回答:“我是有這個想法,可又怕你直言勸誡,是以就不想去了”
魏征有時候極為不給唐太宗面子,私下找了魏征讓他換一個方法勸解,可魏征說:“不可以,陛下這不是稷、契對待堯、舜的态度”。有一次,魏征直言納谏讓唐太宗很沒面子,回宮後氣憤地說:“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朕早晚殺卻此田舍漢。”
魏征曾經請求唐太宗将其視為良臣而不是忠臣,唐太宗問有何差別?魏征答:“自己有好名聲,侍奉的君主也就是明君,此為良臣。自己慘遭殺戮,讓君主成為暴君,家國并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
也就是說如果魏征因為谏言被殺,那就是忠臣,唐太宗就是暴君。唐太宗如果采納魏征良言,就是良臣,唐太宗就是明君。
魏征以為他拿捏帝王心理極為準确,獲得免死金牌,可是他想不到唐太宗表面隐忍,實在内心早有不平,這也是魏征死後受辱的原因。
魏征向唐太宗推薦過侯君集、杜正倫,并誇獎這兩人很有才能,于是杜正倫成為兵部員外郎,侯君內建為吏部尚書。魏征死後,這兩人牽連進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一個被流放,一個被殺。
兩人身上問題很容易讓唐太宗懷疑到魏征也存在一定問題,于是讓人去查魏征,褚遂良招認魏征将谏言奏疏交給史官的事。唐太宗勃然大怒,怒罵魏征居心何在?
魏征将奏疏底稿交給史官,犯了李世民大忌。魏征代表山東大族,李世民代表關隴集團。這兩個勢力有一定沖突,李世民多次打擊關隴集團,并利用征戰高麗機會,進而減弱山東大族力量。魏征自小飽受戰亂之苦,他反複勸李世民要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不要征伐高麗。可在李世民看來這是魏征在保護山東世族大家。
魏征不知出于何意将奏書底稿交給史官,可能這樣一來能留下一個好名聲吧。
盛怒之下,唐太宗下旨取消了新城公主和魏叔玉婚禮,并下旨推倒自己給魏征所立墓碑,第二年,唐太宗出征高麗,結果慘敗而歸。這讓其又想起魏征讓不要征高麗,如若魏征還在,肯定反對自己出兵高麗,那就會避免這場戰争,唐太宗極為後悔,又下令重新立起魏征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