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響戰争的決定——經濟篇

作者:寞寒

經濟,簡單來說,就是錢的問題,當然了,大家會說,沒有錢,不管你要造槍還是造炮,都不現實,即使是在古代,組建一支精銳的軍隊,也需要大量的金錢,打赢了要給獎金買人頭,打輸了得花更多的錢才能補上缺額,總而言之就是沒錢你拿什麼玩戰争遊戲?但是,

你見過因為自己太富有而玩不起戰争遊戲的嗎?見過因為自己太窮而赢得戰争的嗎?

影響戰争的決定——經濟篇

154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現在玻利維亞的波托西發現了銀礦,1546年,同樣是西班牙人,在現在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發現銀礦,兩個銀礦儲量之巨大,甚至影響到西班牙人的諺語“人生要有大價值,就成為波托西人吧”“實為天佑的聖母的薩卡特卡斯”。

要知道,不論是兩千年前的奴隸制社會,還是現代的結算化體系,黃金都是以本位制最高結算位存在而不是作為日常流通貨币存在。(當然,如果硬要擡杠說古希臘什麼的用的就是金币,小寞也沒轍,畢竟這個話題小寞可以寫上一篇十萬字論文以友善咱們深入交流一下看法)

日常流通的就是白銀、黃銅這些玩意兒,在那個沒有紙币,一兩白銀能換370來斤大米或者一頭小一點的豬的年代,當你發現了兩個巨大的銀礦,簡直應了一句話“這不是去銀行搶鈔票,這是獲得在自己家印鈔票的許可。”

受益于這些巨大的貴金屬礦山的穩定産出,從1550年起,每年有超過240噸的白銀以及5噸的黃金運回西班牙,30年後的1580年起,這個數字後面還要加上一個0!或者大家對于純數字,沒有什麼直覺的概念,那麼這麼說,在1580年同期,全世界有80%的白銀控制在西班牙王室或商人手中,即使是二戰剛結束時的美國,也沒有瘋狂到這種程度。

金錢是萬能的,但是當金錢來的過于容易以及過于多的時候,對整個國家和群眾就不見得是好事了。面對“唾手可得的巨大财富”,整個西班牙瘋狂了:務農?不,我是自由民,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絕不是腳下這一畝三分地。工業生産?不,别開玩笑了,我投資着美洲的銀礦,什麼,和英國人的合同拿什麼履約,别着急,從米蘭買回來換上西班牙包裝就好了。這就是整個西班牙上上下下的心态…

影響戰争的決定——經濟篇

至于當兵冒着被人砍死的風險去掙軍饷,老兄,别開玩笑,我甯可選擇去珍寶船隊服役遠航。有着無窮無盡的巨大銀礦、盛名遠播的西班牙長槍步兵方陣以及龐大的海軍艦隊,西班牙的國王極度飄。

1557年,西班牙與法國的戰争結束,西班牙在聖康坦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使得法國在未來百年内一蹶不振,此時的西歐大陸,隻剩下了西班牙一個龐大帝國,但是其統治者腓力二世絲毫沒有喜悅感,因為這位西歐權勢滔天的俗世統治者的父親查理五世就是因為這場戰役退位的,是以菲力二世在戰役結束後不久就宣布西班牙王室破産了…拿着全世界最大的銀礦收入最多的王室,竟然打完一場戰役就破産…這是什麼操作?别急,咱們先接着往後看,看完了再分析原因。

影響戰争的決定——經濟篇

1571年,西班牙在維持着與尼德蘭八十年戰争的期間,為了響應教皇的号召,在熱那亞與奧斯曼帝國在地中海幹了一場大的,西班牙與教皇聯軍成功幹挺了在勒潘托的奧斯曼艦隊,取得了曆史上基督教對伊斯蘭教最大的海戰勝利。于此同時,西班牙步兵在北非也進展順利…傳來的捷報越多,腓力二世就越悲催,1575年,他再度宣布破産…

1588年,西班牙和英國開戰,龐大的無敵艦隊六征英國,天災人禍不單行,英國人破罐子破摔沒啥事,畢竟一窮二白的島國本身就是幹一票撐死沒幹成就宣布破産,問題是咱們最富有的菲力二世同志在他臨死的1598年,再度宣布破産…死後清算,負債7300萬金币(每枚大約3.5克黃金,當時歐洲黃金白銀比率大約是12:1,具體值多少錢嘛…)如果換成當時西班牙王室每年除開開戰外的淨收入,大概15年也還清了,當然,繼位的菲力三世消費得受點限制,同時,還不用付利息…最後,在菲力二世的兒子和孫子手裡,終于将他發起的或者說接受發起的戰争打完了,西班牙也成功沒落成為二流國家直至今日。

影響戰争的決定——經濟篇

好了,現在咱們回頭來看西班牙是為什麼把自己玩崩了的。經濟上的通貨膨脹咱們且不說,就說咱們的本題————戰争。

首先,為了獲得殖民地,西班牙王室要與土著開戰,這是小打小鬧,千把人的和歐洲乞丐無異的遠征軍和幾艘百把來噸位的破帆船,花不了幾個錢。但發現有金礦銀礦後情況就不同了(傳統觀念認為殖民者主要靠掠奪當地土著的積累緻富,實際上并不确切),最先找上門來的就是法國人,政治上的導火索倒是其次,最原始的驅動力還是看上了傳說中的新大陸的财富(戰争開打時是1525年,此時美洲那些巨大的金銀礦還老老實實的呆在山上,不過打到1550年,就變味了。)

第二,為了從政治上得到教皇對王室從美洲攫取的巨額财富的認可,西班牙王室不得不承着教皇的意思,搞起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戰争…驅逐猶太人、與穆斯林開戰、與新教決裂以及驅逐莫斯科人…于是乎,除了西班牙人自己(加泰羅尼亞例外,當時的明朝東亞勢力範圍也例外),西班牙人開始打遍全世界,沒有盟友,義無反顧…甚至是教皇眼皮子底下的羅馬也要和西班牙人來上這麼一場。

影響戰争的決定——經濟篇

第三,為了應對越來越沒完沒了的戰争,西班牙王室不得不不斷加大美洲銀礦産出以及在尼德蘭等境外省份的稅收,然後就帶來了暴動和起義,然後就需要花錢去雇傭士兵建造海軍艦隊去平定,次數一多,雇傭金也水漲船高,建造軍艦的戰略物資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自然也會漲價,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打仗—收稅、挖礦—起義—雇傭士兵打仗—收稅、挖礦—雇傭更多士兵打仗…”。這個惡性循環直接來了八十年,直到西班牙帝國毀滅…

第四,珍寶船隊規模越來越大,英國等敵國越來越眼紅,最後不惜政府資助海盜一起上陣,然後西班牙不得不建造了龐大的護航艦隊————無敵艦隊(私下認為這個翻譯太過了,直譯應該是幸運的不可戰勝的艦隊),那麼艦隊在沒有護航任務時幹啥?畢竟珍寶艦隊一年就一次,白養這麼久可不行,那就打仗呗,反正咱們有錢…然後我們就看到了六征英國…

影響戰争的決定——經濟篇

最後,到了頂峰期間,西班牙一度需要将全年收入的90%以上拿去應付戰争開支及戰争開支的利息,整個國家内部的中産階級幾乎全部破産,在資本主義完成原始積累的1617世紀,有着“聖母天佑”的西班牙,卻徹徹底底的錯失了原始積累及産業更新的機會。一切戰争都是為了錢,一切都是錢惹的禍!

正如塞萬提斯在《唐吉诃德》中描述的那樣,被金錢征服的西班牙,達到了文化藝術的頂峰,同時也摧毀了西班牙經濟、政治、軍事的平衡。塞萬提斯在參加勒潘托海戰時,其統帥堂胡安在戰後望着地中海上熊熊燃燒的奧斯曼軍艦以及漂浮的屍體時說:“我的時間花在了建造空中樓閣上,但最終,我和我的樓閣都将随風飄散。”(話說,小寞真的奇怪這麼一個從統帥到士兵都如此文藝的軍隊是怎麼撐住一百多年國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