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
“秉時禦氣暮春初,靈沼靈台豔裔舒。似毯綠茵承步辇,含胎紅杏倚玫斜。空回雁無憂弋,畫水紋鱗底用漁。滿眼韶光如有待,東風着意為吹噓。”——《三月初八日幸圓明園》乾隆

我們知道,乾隆寫詩向來口碑不怎麼好,一生寫詩四萬多首,但就沒有幾首流傳下來,但這首歌早期圓明園的詩,卻是難得的佳作,至少我們還能從他的詩句中,看到往昔的圓明園最美時的樣子。
圓明園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早是康熙皇帝賜給自己的第四子雍正,也就是乾隆父親的園子,1722年,雍正繼位後,便開始擴大圓明園的範圍,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閣和六部等政務中樞。
擴建後的圓明園已經成為了一個宏偉的宮殿群和森林覆寫的皇家園林,占地面積達3000畝,除了一座座宏偉的宮殿以及各種名貴的花草樹木以外,還有假山、湖泊和曲折蜿蜒的人造河流,實乃人間勝境。
乾隆皇帝繼位後,同樣對已經成規模的圓明園進行了再次擴建,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園林景觀,并且增添了建築組群,使其看上去更加的富麗堂皇,由于外國傳教士郎世甯等人的參與設計,這座中國園林還引進了許多的國外的風格。
當你步入圓明園,能看到成片的白色大力士建築,既有中國古老的石雕風格,又有西方典雅的雕塑風格,是以而被稱之為“萬園之園”,連當年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都忍不住贊歎:“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然而這座世界建築史的瑰寶,卻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的炮火和焚燒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天傍晚時分,英法聯軍侵占了圓明園,他們縱容軍官和士兵随意的進行搶劫和破壞,數以百萬件珍貴的文物遭到了洗劫。
更可惡的是,在搶劫一空之後,10月18日米切爾中将率領了3500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大火連續燒了三天三夜,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就此化為了灰燼。後人能看到的隻是殘痕斷壁,再也不複往日的繁華。
1860年,當時正處于第二次鴉片戰争,近代史的開端。盡管當時照相機已經出現,但在清末還沒有在中國普及,是以沒有人留下過圓明園美麗的身影。倒是在英法聯軍燒圓明園之前,一位名叫費利斯·比特的英國記者拍下了幾張照片。
盡管這些照片隻能展現出圓明園的冰山一角,但也足夠的令人驚豔,在近代一場拍賣會上,這組珍貴的老照片被拍出了20萬英鎊的價格,約合人民币175萬元左右。
這座萬園之園想要通過技術再出複原已經很難了,首先當年被英法聯軍劫走的寶物如今許多便還流失海外,至于複原的成本更是難以估量,或許永遠都隻能在一些老照片中欣賞最初的圓明園了,而圓明園的被焚毀後的樣子,同時也在提醒着後人們,隻有自身強大了才能不被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