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朝廷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

今天是11·11,既是新興的“雙十一購物節”,更是光棍節。

是以,我們讨論一個應景的話題: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過多問題的?

光棍問題,無論古今,都是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好在,在今天,晚婚晚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是以,年輕人自願加入到光棍大軍之中,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但在古代,如果出現過多的光棍,則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古代朝廷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

一是人口數量問題。在古代,每逢改朝換代,都幾乎伴随着多年的戰亂,而這直接導緻了人口的驟減。

據梁啟超統計,秦王朝統一全國時,全國有人口約2000萬,但到了漢初,人口驟降到了600萬。

漢末三國時期,天下大亂,戰火紛飛,到了公元263年,也就是魏滅蜀之際,全國人口隻剩下了767萬。

這樣的人口數量,不僅是生産無以為繼,恐怕也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再出現那麼多的光棍,這顯然是一個王朝無法接受的。

古代朝廷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

二是古代生産方式問題。在中國古代大部分時間裡,社會最基礎的生産單元,是農民以戶為機關,租種地主的土地,也就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

小農經濟最突出的缺點,無疑是其脆弱性。一旦遇到天災,顆粒無收,全家都将面臨餓死的危險。

是以,這就要求人們盡早的結婚、生孩子,為家庭培養更多的勞動力。而如果子女繁衍後代太晚,或者幹脆都去打光棍,肯定将影響一家子的生産力。是以,作為一個家庭來說,也要盡可能的消滅光棍。

那麼,古代朝廷最有效的消滅光棍的方法是什麼呢?答案是:早婚。

在《左傳》中,有“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則可以生民矣。”的說法

男子16歲,女子14歲,就被賦予了生育繁衍的責任。

古代朝廷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

而在當時的越國,勾踐更是用法令來強制人們早婚:

“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要罪其父母;生子生女,都予獎勵。”

兩漢時期,也幾乎延續了早婚的政策,這在一些皇帝的結婚年齡上即可見端倪。比如漢文帝結婚時年僅15歲,漢武帝結婚時也才16歲。東漢時期的漢桓帝16歲結婚,漢靈帝14歲結婚。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戰亂頻仍,人口銳減,朝廷鼓勵早婚、消滅光棍的步伐,更是刻不容緩。比如北周武帝就規定:“自今以後男十五,女十三以上,所在軍民須依時嫁娶。”

唐朝初年,随着人口的增長,男女婚齡稍有提高,男20歲、女15歲。

不過,到了唐中期以後,由于安史之亂的影響,婚齡再次降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

到了宋代,雖然人口數量首次過億,但對于婚齡的規定,仍未放開:一般男16歲,而女14歲以上。

古代朝廷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

明清時期,早婚現象依然嚴重。

“滿州之早婚,在全國可居第一,男女十三四歲即結婚至二十歲以上方結婚者,俱為貧人。”(《中華全國風俗志》)

男女13歲即可結婚,而20歲以上才結婚的,乃是窮人。

這一點其實很好了解。我們今天還有句俗語叫“窮大輩”,意思是在一個家族中,如果一個家庭的人輩分都很大,那麼這個家庭肯定是貧困之家無疑。

這是因為,該家庭的男性成員打光棍的時間太長,結婚生孩子太晚,一代兩代人之後,他們在家族中的輩分自然會很快上升。

是以,在一些稍微大一點的家族中,有人二三十歲就被稱為“爺爺”。

從根本上講,還是因為他們違背了我國古代傳統的“早婚習俗”,不管這原因是主觀還是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