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電視劇中“一兩銀子”,到底是現在多少錢?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定境界,貨币就會應運而生,而我國的貨币史可謂是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是貝殼成為了以物換物中的一般等價物,後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有鑄币。有的是刀币,有的是銅錢,還有的幹脆用金子,各色各樣的值錢物品作為流通的道具在各個地區盛行。秦朝統一以後,圓形方孔錢則成為了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币。而宋朝時期,會子和交子的出現,意味着中國又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紙币的國家。隻是不管是銅錢還是紙币盛行的時候,另一種貨币始終沒有離開人們的視野,這就是白銀。

古代電視劇中“一兩銀子”,到底是現在多少錢?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國民政府開始推廣銀元的使用以後,銀兩才慢慢地退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其實,清末時期的各種戰争賠款帶來了大量的中國白銀外流,也成了銀兩流通減少的重要原因。不過即使是在白銀充足的年代,直接用白銀交易的場景也不多見。就像現代人不會動不動拿黃金交易一樣。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銀價隻是一個相對波動的區間,不是一個固定的比率。第二個是,白銀是非常大額的,普通交易也沒有那麼大額的款項。

古代電視劇中“一兩銀子”,到底是現在多少錢?

拿中國曆史上最開放同時也是最繁華的時代—盛唐時期來說,當時的唐朝施行錢帛并行制度,由銅錢和絲綢兩種在國際貿易中的硬通貨來進行交易。隻有這兩種物品才是中央政府承認的流通法币。白銀在那時候并不多見,隻有貴族或者大商賈之間的特大額度的交易才會使用。根據現代專家學者對于當時物價和生産力發展水準的衡量,結合曆史記載,唐代一兩銀子大概在一千文到一千五百文之間浮動。當時的錢用繩子串起來,一千文稱為一貫錢,正常情況下大概是20石大米。

古代電視劇中“一兩銀子”,到底是現在多少錢?

按照唐朝時期的計量機關,20石大米約合現在的1180市斤。而現在的米價格大概是3到4元之間,是以當時一兩銀子大概有現在4000元人民币的價值尺度。不過由于價格并不是這種簡單的換算,當時的生産力發展水準和現在不同,物價也和現在不盡相同。“長安米貴”也是早有耳聞的事情,是以當時這種算法實際上是不嚴謹的,不過盛唐時期總歸白銀的購買力大概一兩等于今天的2到3千元左右。?

古代電視劇中“一兩銀子”,到底是現在多少錢?

随着海外貿易的發展,通過絲綢、茶葉和陶瓷的銷售,經過了宋元時期,明朝白銀價格大幅度下跌,明清時期的白銀購買力,高的時候相當于八九百元人民币,低的時候隻有兩三百元人民币而已。你們知道這些嗎?歡迎留言和我們探讨,更多精彩記得關注我們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