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易車原創天下大勢,縱然分合在所難免,但十幾年的光陰也未免有些短暫,日前有相關消息曝出大衆欲拆分保時捷單獨上市,仔細想想,大衆與保時捷那場經典的收購與反向收購仍在眼前,這才僅僅十數年就傳出了要分家的消息,這背後究竟隐藏着些什麼?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保時捷品牌是知名汽車工程師費迪南德·保時捷1931年創立,作為第一代創始人,保時捷在費迪南德的手中逐漸成長,其除了設計出甲殼蟲這一經典車型,後續356、911等也陸續推出,但随着保時捷影響力逐漸擴大,内部逐漸形成了保時捷和皮耶希兩大家族,兩大家族明争暗鬥,但當争鬥最終擺上台面,在種種原因面前,費迪南德·保時捷外孫費迪南德·皮耶希落敗。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皮耶希

後來皮耶希入職奧迪,在1993年成為大衆汽車CEO,2002年出任大衆集團監事會主席,大衆和保時捷,在保時捷和皮耶希面前,其實非常微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正在開始。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要知道,保時捷作為豪車品牌,雖然銷量沒那麼高,但單車利潤很高,手裡有着衆多的現金,保時捷從2005年宣布計劃收購大衆,此時其開始從二級市場逐漸吃進大衆股票,進而達到最終完成收購的目的。

但大衆汽車在德國地位非常特殊,德國甚至專門為大衆集團設立了相關法律,在法律中規定如果想控制大衆,就必須要持股超過80%,但由于德國政府持有大衆20.1%的股份,是以這是不可能實作的事情。

為了成功拿下大衆,保時捷另辟蹊徑,到歐盟法院以違反公平交易為由要求廢除大衆法,并最終獲得了通過,為何選擇歐盟法院,因為保時捷注冊在歐盟,可以繞過80%才能收購大衆的桎梏,在保時捷收購大衆股票的過程中,也遭遇了空頭的做空,經過一系列操作,将空頭逼上絕路,最終完成軋空,由于足夠精彩,保時捷也獲得了汽車圈基金公司的名号。

但此時危機正在逐漸逼近,人算不如天算,金融危機緊随而至,在市場寒冬的大背景下,買豪車的人群大幅減少,保時捷出現資金危機,現金流大幅下降,加上此前借的巨額債務,手持的大衆股票也下降,在這麼下去可能會造成根本性損傷,甚至會拖垮自己,在這樣的情勢下,保時捷計劃和大衆講和。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但大衆方面已經看出了保時捷面臨的困境,他們清楚主動權在自己手中,按兵不動就足以拖垮保時捷,由此大衆反将一軍,啟動反向收購,2009年7月最終以84.7億歐元全資收購保時捷成為旗下子公司,在大衆的樹蔭下,保時捷營運也逐漸回複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衆全資持有保時捷品牌,但大衆最大股東卻是保時捷控股,環環相扣,非常微妙。

其實細想拆分保時捷也并非天方夜譚,大衆要全面轉向電動化早已不是秘密,而就在不久前,其公布了未來産品規劃,到2026年時旗下四分之一的銷售量将會是電動車,同時還将會在電動出行、混合動力、數字化技術等領域投資890億歐元(約6401億人民币)。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更扁平化的logo也代表大衆擁抱電氣化的決心

據了解,890億歐元的投資将占該公司這一時期資本支出計劃總額(1590億歐元)的56%。其中80億用于混動技術投入,減少30%,520億用于電動出行,增加50%,另外300億用于數字化自動駕駛的進展。

大衆汽車集團一直在整頓其龐大的業務,以便騰出資金用于開發電池和軟體能力,其目标是成為電動汽車行業的上司者,德國沃爾夫斯堡工廠将于2024年開始全面生産電動汽車,從2026年起,該工廠将會開建Trinity項目,屆時全新電動車将會擁有高于4級駕駛自動化的能力,到2030年時,第二個“尖端電動車制造工廠”也将會在沃爾夫斯堡建成。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到2025年時,漢諾威工廠将會生産ID.BUZZ系列車型。而奧迪Artemis項目也将在該工廠生産,賓利首款純電車型也基于奧迪Artemis項目打造。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萊比錫工廠将會生産奧迪和保時捷共同開發的PPE平台兩款全新保時捷産品,其中包括全新Macan純電版,内卡蘇姆工廠将會生産全新奧迪A6 e-tron系列車型。到2026年時,布魯塞爾工廠将會開始生産全新奧迪Q8 e-tron旗艦SUV。

說了這麼多,這些都需要錢。

縱然财大氣粗如大衆,890億歐元也絕非小數目,想輕易拿出來不容易,但對于雄心勃勃的大衆來說,其以明确表示未來将向電氣化轉型,是以,如何籌得發展所需的巨額資金,也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而在傳出考慮讓保時捷獨立上市的消息後,股市方面就給出了回應,大衆法蘭克福股價短線拉升逾10歐元,當日整體上漲幅度達到了8.3%。

想完成大象轉身比新人輕裝上陣要難得多,大衆汽車集團此前就在整頓其龐大的業務,挪動資金投入到電氣化的研發當中,而對于保時捷拆分獨立上市的想法,自然也屬于其此前戰略思路的延伸。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保時捷純電動車Taycan

就目前而言,保時捷電動化轉型已經取得市場初步認可,而據相關分析師表示,單保時捷的市值就已超過1000億歐元,此前迪斯也表示,像大衆這樣的老牌車企應該學習新勢力的理念,學會利用資本的力量對其本身賦能,進而獲得資本上的獲利,就保時捷而言,目前的預估市值加上市場對其認可所帶來的的溢價,足以讓大衆獲益良多。

若保時捷成功實作IPO(首次公開募股),大衆方面就可以募集到一筆相當可觀的資金,這筆資金也可以解決大衆未來企業轉型所需要的巨額資金,而保時捷獨立上市,其未來的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同樣需要資金,相比目前完全由大衆負擔,未來也可以借助市場資本的力量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單獨上市的保時捷也将獲得比目前更高的話語權,從某些層面來講可謂雙赢。

當然謀求讓保時捷獨立上市,也隻會出售少部分的保時捷股權,保時捷仍然由大衆控股,大衆也依然由保時捷控股集團掌控,在拿到資金的同時,保時捷和皮耶希兩大家族的地位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謂依然穩固。

将單個車企拆分獨立上市并不是什麼新鮮概念,在任何領域都比較常見,對汽車來說,此前也已經有不少先例,比如大衆卡車部門單獨IPO,戴姆勒卡車部門IPO,就連吉利,也有欲将沃爾沃、極星拿出來單獨上市的消息曝出。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而對于車企将豪車品牌拆分,此前也早有先例,2015年,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為了償還債務,将旗下法拉利品牌剝離,通過讓法拉利在紐交所上市,獲得了巨額資金,上市當日法拉利市值約為110億美元,之後一路上漲,而今市值已經超過650億美元,可謂賺的盆滿缽滿。

大衆/保時捷竟又動了“分家”的念頭?誰才是最後赢家

當然有成功也有失敗,2018年阿斯頓·馬丁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可上市第一天,股價曾一度大跌6.5%,截至收盤跌幅收至4.74%,市值蒸發2億英鎊(約合人民币17億人民币元)。截至目前,阿斯頓·馬丁每股價格僅為1.29英鎊(約合人民币11元),僅占剛上市時的每股19英鎊的6.7%,下跌約93.3%,可謂一片慘淡。

當然,大衆想要拆分保時捷此前已有傳聞,當然這絕非“棄車保帥”,從多元度考慮,在控制權還屬于自己的前提上,最大程度撬動金融杠杆,利用保時捷的價值融得更多資金,對現階段需要大量資金的大衆來講,還是利大于弊,是以大衆和保時捷未來會走向哪裡,就靜靜等待時間來給答案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