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福: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高福: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12月23日,中國合成生物學學術年會暨第三屆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光明科學城2021在深圳成功舉辦。大會以“探索無盡前沿 開啟合成生物光明未來”為主題,集政、學、産、資各界嘉賓齊聚,圍繞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技術創新、産業轉化、資本應用等熱點話題,探讨了合成生物學領域颠覆性技術、産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幹貨滿滿。

與前兩屆大會相比,本次大會在學術産業資本融合方面進一步加強,除了邀請到産業和資本屆領軍人物外,諸多來自學術界的重磅嘉賓受邀參會。為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大會采取“線上+線下會議+雲直播”形式開展,直播超530萬次觀看。

主題報告

新賽道新機遇 合成生物學領域前景廣闊

高福: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高福: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合成生物學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該如何實作産業落地,将技術加速從實驗室帶到每個人身邊?大會上,來自學界的衆多重量級大咖分享了幹貨滿滿的主題報告,表達了對合成生物學領域未來發展的期待。高福在報告中表示,新冠疫情打了一場漂亮的科技戰,我們在全球首次發現病毒,本着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态度,公開資訊,共享資料。他号召大家一起“苗苗苗”,以便防感染、防發病、防傳播、防重症和死亡,“現在這‘四防’效果非常好,可能會有人發病,感染了還會傳播,但是防重症和防死亡非常有效。”

高福呼籲,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疫苗是國際的公共産品。防控以新冠為代表的病毒,大家不要去談邊界,“我們隻有一個邊界,就是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關系,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地球。”他也希望,合成生物學能夠真正解決一些廣譜合成的疫苗。

元英進:DNA存儲研發需要大量年輕人投身

高福: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元英進表示,希望看到合成生物學和資訊技術更好地融合,而DNA存儲則是很好的載體,不過目前DNA存儲也面臨着合成成本高、讀寫速度慢,與現代系統融合等等挑戰,是以需要大量的青年人投身相關領域加以研究。

劉陳立:合成生物學的造車比喻

高福: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何為合成生物學?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副院長、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院長劉陳立打了個比方,“如果我們把一輛車子比作一個生命體,生物學就是把這個車子給拆了,自上而下地進行,一邊拆一邊了解零件的功能、了解零件之間的聯系,然後去了解生命。合成生物學是自下而上的,重新組裝它,把這些零件重新組裝回去,看這個功能是怎麼來的,我們還可以改造一些功能,從頭開始造一個車子,或者造出新的功能。”

産業界嘉賓主題分享

今年投資熱度高并非技術突破的激勵

合成生物學産業進入成長期

除了學界大咖,産業界重量級嘉賓也帶來了主題分享。蒙牛集團總裁兼執行董事盧敏放認為,中國乳業發展得非常快,乳品消費需求快速增加,但一些問題也随之而來,比如說碳排放。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合成生物學發力的機會衆多,比如降低碳排放和甲烷排放。在後端加工等環節中,合成生物學也能給乳業帶來很多新的機會。

在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壯大過程中,資本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器”,衆多來自資本界的大咖在大會上分享了合成生物學賽道的“投資熱”盛況。高瓴集團創始人張磊表示,從階段上來看,投早、投小、投牛人,是高瓴關注的鮮明投資主體。從實驗室到廣袤的市場,要邁過創新的死亡谷。在這個價值鍊上,該如何發揮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張磊認為,首先,要尊重科學家,讓科學家做C位。其次,要建立基礎設施。目前合成生物學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從實驗室走向産業的成功案例還不夠多,沒有形成共性。最後,在充分尊重科學家精神的同時,也要吸引更多的工程、資訊技術人員加入,充分尊重企業家精神的綻放。

經緯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分享了經緯創投在科研創新和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布局。他認為,合成生物學是一個底層平台,在此基礎上應該能誕生各個細分領域一系列颠覆性的公司。經緯創投在合成生物領域仍在持續布局,加速投資節奏,希望找到全球範圍内科研能力頂尖、工程能力一流的團隊。

峰瑞資本合夥人馬睿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峰瑞資本在2017年入局,是國内最早的一批投資者,投資了藍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熱門企業。從去年開始,合成生物行業賽道越來越熱,投資和創業都處于增量市場的階段。馬睿認為,合成生物産業将加速發展,投資該領域可以先看清賽道,做相關研究,明确方向與價值,再做技術判斷,分析産業化和商業落地程度,以及綜合考慮團隊的能力。

華安證券首席分析師劉萬鵬向南都記者分析了合成生物這一尚處“黎明期”的産業為何迎來“投資熱”。他表示,今年合成生物領域投資熱度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今年有許多相關公司上市。實際上,今年合成生物學沒有技術上的突破,并不是技術層面的激勵,二級市場公司的上市間接證明了合成生物學産業進入了成長期,“我認為隻要持續關注二級市場公司的情況,就能大概判斷一級市場的投資熱度能不能長期維持住。如果二級市場能夠保持流暢的上市節奏和高估值,一級市場的熱度就能維持住。”

高端圓桌對話

賽道尚處黎明期 亟需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高福: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在高端圓桌對話環節,學術界、産業界、資本界嘉賓代表圍繞“如何打造高端工程生物産業叢集”暢所欲言。目前,國際上有通過多要素關聯促進産業叢集形成的豐富經驗,對中國來說有哪些可借鑒的地方?在中國做這件事,會碰到哪些難點?目前的瓶頸在哪裡?論壇主持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陳立首先抛出了問題。

随後,學術代表暢所欲言。其中,樊建平表示,生命科學的産業化時代已經到來了,非常像90年代的PC以及2000年的網際網路,是以先進院進行了大量布局,從醫藥到腦科學研究,到生命健康儀器,再到合成生物學。關于生物産業和資訊産業的差異,他認為資訊産業的産業鍊很長,更新換代很快,而合成生物産業鍊很短,更新換代很慢,要依靠組團,優勢互補,把這些産業的要素融合在一起。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王欽宏則針對合成生物産業叢集的打造發表了觀點。他表示,到目前為止,合成生物學發展的源頭技術供給仍然非常欠缺,導緻未來在打造高端産業時面臨很大的挑戰。他建議,如要打造高端産業叢集,還是要進一步梳理體系,包括“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産業培育”,甚至反哺,要持續資助基礎科學研究,打通該循環和生态體系。

合成生物體系多學科交叉,為專業人才培養帶來巨大挑戰。該如何培養人才?清華大學化工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長邢新會提出,首先要以問題為導向,解決某些領域重要的“卡脖子”問題。此外,高校要了解需求端,更好地組織多學科做一些原創性的裝備研究,以支撐核心生物學高端産業的發展,再次要與企業緊密互動,找到企業真正的需求,真正培養出能頂天立地的學生,才是未來合成生物學發展中高校要承擔的重要使命。

資本屆中,代表們充分認識到了合成生物行業面臨的挑戰與風險,但他們深信該行業前景光明。經緯中國合夥人喻志雲說:“合成生物賽道還處于黎明時期。我們非常清醒地知道這個行業面臨的挑戰,也做好了有些公司不能堅持到最後的準備,但我們本來就是為了做這些有風險但未來充滿潛力的行業而生的。是以總得來講,我們還是在積極布局,當然我們選公司的标準也會很高。”

如何引導科研成果的轉化?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李建立表示,“我們已聯合深圳先進院、清華、南科大等36所學校的科研機構,跟我們子基金投的項目對接,把這些初創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聯系起來,打造一個聯合體;同時,把初創企業推給産業集團,因為很多小企業在某個領域有突破的情況下,一旦跟大企業合作,既能解決大企業研發和突破的問題,又為自身解決了出路和生存問題。如此,才能把産業叢集、生态體系打造起來,進而有利于整個産業的發展和整個上下遊的發展。”

采寫:見習記者 嚴兆鑫 南都記者 王玉鳳

攝影:南都記者 冷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