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台積電一直是半導體市場矚目的焦點,同時也是晶片制造技術的風向标。每一次台積電都能帶來領先的技術工藝,向着摩爾定律的極限持續發起沖擊。

台積電已經确定在2022年下半年量産3nm了,而關于更先進的2nm,台積電也官宣了。台積電在2nm方面有哪些準備呢?摩爾定律的極限能否延續?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台積電2nm采用新工藝

台積電和三星展開高端制程角逐,目前雙方都已經實作了4nm工藝晶片的量産。到了5nm制程以下,每一次的進步突破都來之不易,想要在有限的晶片空間内容納更多的半導體,就必須對工藝技術不斷更新。

除了靠外部的裝置支援,晶片制造商本身也需要投入龐大的研發生産力量。有付出就會得到回報,台積電這幾年砸入了不計其數的資源,終于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也大緻确定了2nm晶片的發展方向。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在內建電路産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中,台積電南京總經理羅鎮球表示,台積電會在2nm節點推出Nanosheet/Nanowire的半導體架構,同時還将采用新的材料。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這項半導體架構是台積電在2nm工藝上的準備,至于羅鎮球提到的新材料,或将使用二維材料作為半導體,可以更好地實作功耗包括,性能提升。

關于Nanosheet/Nanowire半導體架構,台積電有超過15年的研發曆史。它的架構工藝和環繞栅極半導體(GAA)類似,

想要了解台積電2nm采用的新工藝,就得先知道半導體和架構之間的關系。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半導體是使用半導體材料加工而成的電流開關結構,是晶片資料傳輸的樞紐。而架構則是建立半導體栅極,漏極和源極之間的模式。過去一直普遍采用FinFET 半導體架構,半導體的結構模式就好比鳍片樹立的形狀,是以也被叫做鳍式場效應半導體。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環繞栅極半導體架構打算被台積電用在3nm工藝制程上,這種架構可以用在5nm以下。

但是台積電并沒有采用環繞栅極半導體架構,而是選擇了與之類似但又不同的Nanosheet/Nanowire。再配合新材料和更好的3D封裝技術,進而實作2nm晶片的生産制造。

Nanosheet/Nanowire系台積電業内首創,除了有豐厚的技術積累,還有望幫助台積電在2nm工藝時代取得核心競争力。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摩爾定律極限能否延續?

台積電已經在規劃2nm工藝了,以台積電的實力,既然台積電做出了相關規劃,那麼到時候肯定能取得相應的突破和進步。

但前面說到,到了5nm以下,每一次的突破都來之不易。因為摩爾定律的束縛,想要打破束縛,突破極限并不容易。

按照摩爾定律所說,晶片可容納半導體數量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翻倍。言外之意就是晶片的性能會一直提升。目前已經發展到了4nm,3nm和2nm似乎也不是極限,那麼未來呢?摩爾定律的極限能否延續?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恐怕在極限到來之前,沒有人能給出準确答案。甚至在2nm之下,也有可能繼續突破。

根據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研究表示,到2027年時會實作1nm的實用化,而0.7nm預計在2029年後量産。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對于這一消息,估計許多人是抱有懷疑态度的。不敢想象晶片工藝到了1nm時會有怎樣的科技創新突破景象。

如果是别的研究機構給出這樣的研究結論可能是不屑一顧,多半會覺得這是在異想天開。但是對IMEC有了解的人會知道,這是全球最具有權威性的半導體研究機構。其積累的很多理論知識幫助半導體行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研究成果被業界廣泛采用。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既然IMEC給出了相關結論,或許是有一定理論基礎支撐的。而且從過去看現在,若是把時間調回到十年前,相信那時候也沒有人會覺得現代科技能取得如此大的進展,人類的科技工藝可以發展到5nm,4nm。

因為在當時,發光二極管可能就是電子工藝的天花闆了,如果是實作了微米工藝的技術突破,有可能還處于世界領先的水準。

但是現在,這種十年前的工藝已經是小衆産品,早已跟不上主流了。再結合台積電打算在2nm上推出新工藝,新材料,是以有望讓摩爾定律的極限繼續延續。也許五年,也許十年,也許沒有極限。

台積電正式官宣,事關2nm新工藝,系業内首創

總結

半導體行業新的十年已經開始,台積電在2020年實作了5nm工藝晶片的量産,今年攻克了4nm,明年3nm。預計到2024年到2025年期間會進入到2nm。在更遙遠的未來,人類晶片技術将進入怎樣的輝煌,令人期待。

對台積電2nm采用新工藝你有什麼看法呢?

科技有趣味,帶你了解新鮮科技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