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天空依然陰霾依然有鴿子在飛翔,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村莊依然安詳,年輕的人們消失在白桦林。”

這是樸樹的經典歌曲《白桦林》的歌詞,手風琴哀傷的旋律配上沉郁的歌聲,生動細膩地勾畫出二戰時期的蘇聯人民為了保家衛國做出的偉大犧牲,對戰争的厭倦和對和平的期待。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事實上,在中國北方的中俄邊境,也曾經湧現出無數抗日志士,為抗擊帝國主義侵略者和法西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就是一名美麗英勇的“和平使者”:17歲的她,冒死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她,就是嘎麗娅。

美麗聰慧的混血姑娘

看過電影《紫日》的人們,都會記住劇中美麗清純的日本少女秋葉子:原本受到軍國主義毒害的她,在目睹戰争奪走親人和夫妻之後,開始反思自己受到的教育,并選擇站在反法西斯的蘇軍和中國人一邊。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日本投降後,她向祖國的士兵們“報喜”,歡呼雀躍地以為可以回到家鄉,卻被喪盡天良的日本法西斯殺害。

不為人知的是,這位可憐可愛的秋葉子,在二戰中卻有其原型。隻不過真實的“秋葉子”并非被從小洗腦的日本女孩,而是一名美麗勇敢的中俄混血姑娘——嘎麗娅。

1928年,嘎麗娅出生在中蘇邊境的綏芬河市。嘎麗娅的父親是中國人張煥新,是早年離開家鄉到東北“闖關東”的山東人。由于張煥新從事邊境貿易,常年在海參崴和綏芬河一帶活動,又被稱為“跑崴子”。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多年的邊貿生涯,讓他認識了不少蘇聯人,也在那裡邂逅了他的烏克蘭裔蘇聯人妻子菲涅。與菲涅結婚後,菲涅按照俄國傳統随夫姓,取名叫張·菲約格拉。

婚後不久,他們便有了兩個孩子。大兒子取名張國列,而小女兒則依照俄國的習慣叫做嘎麗娅·瓦西裡耶夫娜·杜别耶娃,不過因為這個名字太長,家裡人實際上叫她嘎拉。

嘎麗娅兄妹也繼承了父親的英俊和母親的秀美,有着高挑健美的身材和深邃的斯拉夫式五官,尤其是妹妹嘎麗娅,就像洋娃娃一樣漂亮。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小時候的嘎麗娅,生活非常幸福。家人疼愛她,悉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又送她上學接受正規的教育。

性格開朗的嘎麗娅,在學校與中、日、蘇、蒙等多民族的同學們相處得也很好,聰明伶俐的她很快就學會了中、日、俄三種語言。

不僅如此,她還愛好音樂,有着一副“金嗓子”。1941年,13歲的她和同學麗達一起參加俄羅斯僑民音樂會,用一曲《白色的刺莓花》,斬獲“金百合歌手獎”一等獎。

14歲從綏芬河露西亞俄喬學校畢業後,因為成績優異,她留校代理教授音樂課和日語課。但由于父親生意繁忙,她在兩個星期後,就回家幫忙了。嘎麗娅的生活本應平靜而溫暖,直到戰争打破了這一切。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戰火中盛開的刺莓花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悍然侵略中國東北,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戰争的陰霾籠罩了祖國東北美麗的白桦林。

日軍不僅侵占遼闊的黑土地,欺壓淳樸的東北人民,還試圖通過綏芬河一帶的天長山進犯蘇聯的遠東地區。

為了維護其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日本帝國主義抛出“大東亞共榮圈”作為幌子,以掩飾其在東北亞的無恥行徑。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不僅如此,日軍還意欲将東北作為其新開辟的殖民地,大量遷移本土居民“墾荒”,試圖把東三省當成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根據地。

更令人發指的是,為了更好地“管控”憤怒的群眾,他們甚至推行一系列的奴化教育,用軍國主義洗腦下一代。此舉激怒了中蘇兩國人民,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用實際行動反抗日軍的蹂躏和淩辱。

這一切被年輕的嘎麗娅看在眼裡,在她純淨的心靈中埋藏着對日本侵略者刻骨的仇恨。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1945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局面的扭轉,三大法西斯軸心國在盟軍的反攻下相繼倒下,日軍在中國也隻剩下苟延殘喘。

8月9日,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打擊日本殘寇,兩軍在綏芬河邊境的天長山對峙。天長山是中蘇邊境的最後一道防線,日軍曾在此處部署大量軍事要塞,要塞内也有不少遷來的日本婦女和兒童。

奉行人道主義的蘇軍不忍讓要塞内的婦女兒童受傷,決定在轟炸要塞之前,派人前去勸降。然而,蘇軍使用的是俄語,而其中無人會說日語,他們需要一個翻譯,負責人便在綏芬河尋找合适的翻譯人選。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得知蘇軍需要一名精通日俄兩國語言的翻譯,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嘎麗娅,隻有她一人會說三國語言,于是有人向蘇軍推薦了嘎麗娅。

嘎麗娅也随即站出來表态,自己确實懂得三國語言。她與蘇軍溝通過之後,覺得此去十分安全:蘇軍方面會派出4名士兵和她一起進入要塞保護她,她便欣然同意。

然而,嘎麗娅的母親卻不放心,她擔心窮兇極惡的日本士兵會傷害自己的女兒。不過嘎麗娅告訴母親,沒必要擔心,要塞裡還有她的日本朋友,她這是在保護自己的好友們。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10月8日,嘎麗娅臨行前,母親見拗不過她,隻得将自己頭上的花頭巾摘下,系在心愛的女兒頭上,目送她前往天長山的深處。

英勇就義的和平天使

為了說服窮兇極惡的日軍投降,嘎麗娅一行人費了好一番功夫。據說,他們到要塞裡談了3次,第二次日軍假意答應下午3點就會停止抵抗,繳械投降。

善良的嘎麗娅以為日軍不會欺騙他們,便相信了。到了下午,卻遲遲不見日軍準備好,于是他們再次上山。結果日軍就背信棄義,開槍将同去的蘇軍打死,把手無寸鐵的嘎麗娅拖進山洞。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山下的蘇軍焦急地等了一夜,卻不見人影,知道是出事了,便懷着對侵略者的滿腔怒火炮轟要塞。要塞中的日軍見狀作困獸之鬥,可惜寡不敵衆,日本投降後,他們僅剩下26名士兵,隻能束手就擒。

戰鬥結束後,大家紛紛尋找嘎麗娅的下落,卻杳無音訊。最後,人們在山上找到了她的花頭巾。這條頭巾被交給她的母親菲涅,連同她在這世界上留下的、唯一的與哥哥合照的相片,成為最後的遺物。

戰争結束後,當年策劃勸降行動的蘇聯軍官菲多爾琴科,是以獲得紅星勳章。而為之犧牲的嘎麗娅和4位蘇軍戰士,則在曆史的塵埃中消失無蹤,除了綏芬河的百姓,沒有人認為他們是烈士。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嘎麗娅犧牲30年後,菲多爾琴科終于在電視節目中兩度吐露當年真情,告知世人綏芬河勸降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動情地說,這枚勳章應該屬于嘎麗娅。

60年後,綏芬河市為了紀念這位年輕的烈士,特地為此建立嘎麗娅公園,其中矗立着一尊美麗的青銅雕像,名為“和平使者”。

雕像再現了嘎麗娅就義前揮舞頭巾,無畏地走向天長山的場景,她的身旁是一對翅膀,象征着正義與和平。

17歲的嘎麗娅,上山勸日軍投降,卻被粗暴拖入山洞,隻剩一塊頭巾

在公園内,33位當年的蘇軍老戰士和中國抗日老兵一起,為她栽下她最喜愛的雲杉和白桦——分别象征着俄羅斯和中國兩國的文明,也寓意着中俄兩國人民唇齒相依、友誼長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