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作為如今汽車市場中的香饽饽,可是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内、外廠商進入其中。而未來,誰能率先從中破局,那麼勢必會占據市場的主導權。而根據11月份的資料統計來看,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們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長,“蔚小理”這三家頭部企業均是率先拔得了頭籌,紛紛取得了銷量破萬的成績。但談及其中真正的C位選手,在筆者看來還是理想汽車更合适。

雖說銷量上理想汽車并不是最高,但僅憑借着理想ONE這一款車型,就能夠和蔚來、小鵬這兩個車企打得有來有回,可見理想ONE這款車非常受大家喜歡。并且,憑借着11月份13438輛的成績,理想ONE還成為了造車新勢力中首款月銷破萬的車型,也是30萬以上價位市場中,我們中國品牌首次實作月傳遞量破萬的車型,可以說是創造了不少的銷量紀錄。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如今新能源市場競争愈漸激烈,以及品牌、廠商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理想ONE又是如何突出重圍的呢?在筆者看來首先肯定是理想ONE産品本身,畢竟這是消費者選擇一輛車的最終決定因素。首先,作為一款33.8萬售價的中大型SUV,從本身尺寸級别和售價來說,理想ONE的成本效益就比較突出。
其次,個人認為理想ONE在技術路線上的選擇,其實也非常正确。衆所周知,目前新能源市場中的電動車技術其實是不太完善的,除了充電網絡覆寫率較低以外,電池本身的安全性、續航、冬季電量衰減等,都是新能源消費者日常用車時需要面臨的問題。而理想ONE采用的增程式動力,則是規避了這些問題。
在增程式動力的加持下,理想ONE擁有“城市用電、長途發電”的優勢,諸如城市使用中開啟純電模式,188km的純電續航,不僅能夠滿足日常通勤需求,經濟性表現也能很突出;而發電模式則是針對沒電或者是跑長途的情況下使用,可以通過燃油來補給的特點,使得理想ONE是沒有純電車型的“續航焦慮”。而正是這種用起來放心且省心的特點,進而讓理想ONE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睐,并且還打破了之前大衆CEO馮思翰針對增程式動力不利的言論。
當然,除了産品本身以外,筆者認為理想ONE能夠成功,也是離不開其品牌在技術、産能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就比如說在産能方面,如今的理想汽車可是有着妥妥的造車大廠實力,在常州工廠+北京工廠一起投産的情況下,明年标準設計産能是能夠達到50萬台,雙班制更是能夠達到70萬台以上,能夠為理想ONE的産能供給需求,提供可靠保障。
在技術研發方面,理想汽車也比較舍得投入。根據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車的研發經費是達到了8.885億元人民币,在第二季度的6.534億元人民币的基礎上,是又增加了36%。而正是如此大量的資金投入,才保障了理想汽車在技術、産品方面的可靠和領先。比如理想的第二款車型X01,如今也被提上了日程,預計會在明年第二季度釋出,然後在第三季度正式傳遞。如果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說實話,理想X01肯定是不會來到這麼快的。
綜合來說,理想ONE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在筆者看來是離不開産品力和品牌實力這兩方面的因素。畢竟增程式動力無裡程焦慮的特點,再加之理想汽車本身的品牌實力作為依托,讓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了理想ONE。而随着明年第二款車型理想X01的到來,相信在未來,理想汽車也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