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王醫生一直在做腹外科麻醉,是以麻醉掌控越來越好,頗有心得。尤其在麻醉深度與蘇醒的沖突之間,已經摸索出一套非常理想的麻醉方案。那種效果,幾乎可以用“想什麼時候醒,就能什麼時候醒”。關鍵是,患者醒來也沒有明顯的疼痛感。一時間,他甚至有一點飄了。

然而,剛剛過去的一台手術,讓他真真切切感受到現實的打臉:患者在手術結束的時候确實醒了,但嗷嗷喊疼。如果不是幾個人按着,患者都快從手術台上下來了。沒辦法,隻能再給藥,又把患者麻過去了。第二輪醒來,依然疼,好在能稍微配合了。沒辦法,再給藥。折騰了一個多小時,總算把患者送出手術室了。
把患者送回去之後,他幾乎完全失去信心了。之前的各種成就感,完全因為這台“失敗的”麻醉了。當時他就在想: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在把整個手術的 過程重新複盤一遍之後,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地方:這台手術,由于患有重度肥胖、又伴有很嚴重的糖尿病,是以外科醫生在縫好刀口的基礎上增加了兩根雙十絲線作為減張線。其目的,就是要減少刀口部位的張力,以防止刀口裂開。
有人說,之前那麼多手術,就沒有胖子嗎?
有。但是這個患者實在是太胖了,加上嚴重的糖尿病,大家都擔心術後會發生刀口裂開。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但仍然要找到原因,找到解決方案,讓不良事件不再上演。
于是,王醫生找外科商量,看看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在他看來,那兩根絲線就像緊箍咒一樣勒住刀口,得多給不少鎮痛藥物才行。但是,多給鎮痛藥就不可避免地與尚未代謝完全的鎮靜類藥物協同作用而導緻蘇醒延遲。
外科不能改,那隻能在麻醉方案上、鎮痛方案上想辦法。
經過讨論,決定在以後麻醉這類患者的時候,首選硬膜外加全麻的複合麻醉。硬膜外用來提供确切的術中和術後疼痛阻斷,全麻用來為手術提供更好的手術條件、為患者帶來更舒适的體驗。如果不能采取硬膜外麻醉,則采用神經阻滞或者刀口部位逐層浸潤麻醉。
經過這樣改進,确實很少再發生手術後劇痛的情況了。
有人會說,這樣做,患者的費用是不是增加了?
其實,雖然表面上看似乎增加了費用,但硬膜外或者神經阻滞減少了全麻用藥,用另一種方式減少了費用。總體看,可能會增加一點費用,但少遭多少罪呀!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解密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