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嶺上,杏仙和4仙翁,做了啥事?惹得悟空八戒,斷然斬草除根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經曆的九九八十一難中,有些災難很是兇險難過,天庭、佛、道等三界諸神,齊心協力,方保得唐僧九死一生。
有些災難卻是溫柔鄉裡的情關,比如唐僧在西梁女兒國遇到的女王逼親,以及在荊棘嶺上的一番遭遇。
唐僧通過夜晚掃塔,幫助祭賽國金光寺的僧人找回了丢失的夜明珠,一掃往日冤屈。取經團隊們繼續西行,便來到了一條長滿了荊刺的長嶺。
“夾道柔茵亂,漫山翠蓋張,密密搓搓初發葉,攀攀扯扯正芬芳。遙望不知何所盡,近觀一似綠雲茫……為人誰不遭荊棘,那見西方荊棘長。”
這條長嶺到底有多遠,孫悟空曾站立雲頭向遠處望去,回答了師父的疑問:一望無際,大約有千裡之遙。

西遊神話中,唐僧師徒從此經過的山嶺,就因棘荊過多,取名——荊棘嶺。
在八戒的九齒釘耙左右開弓下,唐僧師徒有了一條蜿蜒的小路,直通荊棘嶺上。
日趕夜趕,唐僧師徒馬不停蹄地西行趕路,還是于天幕降臨前,趕到了一座古廟處。
剛剛坐下休息片刻,孫悟空便遇見到了一個精瘦的老者和一個青臉獠牙的鬼使,自稱是荊棘嶺上的土地,得知聖僧遠道而來,特來迎接。
老者說話彬彬有禮,鬼使頭頂一盤蒸餅,向唐僧師徒獻禮,用以取經人暫時充饑。
豬八戒食欲較大,早就饑腸辘辘,不分真假,上前伸手接過來了面餅,就要往嘴裡塞。
可孫悟空火眼金睛,直視二人片刻,便發現了端倪,大喝一聲:且慢!這厮不是什麼好人,冒充什麼土地,來诳俺老孫,看棍!
在孫悟空的金箍棒下,老者和鬼使便化成一陣陰風,瞬間消失,走的時候,還不忘将唐僧攝走!
四大名著《西遊記》原著第64回,“荊棘嶺司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一章節中,談到:這個老者是荊棘嶺上的勁節十八公,也就是一棵修行千年成精的松樹;頂着一盤面餅的紅臉赤身鬼使,是一棵楓樹。
二人将唐僧擡到一個叫做“木仙庵”的石屋前,告訴唐僧他們并非歹人,而是荊棘嶺上的仙翁,除了他十八公外,還有三位老者,同稱“荊棘嶺四仙翁”。分别是千年松樹成精孤直公,桧樹成精的淩空子,竹竿成精的指雲叟。
起初,荊棘嶺四仙翁,正如十八公所說的那樣,都并非存心相加害他,想吃唐僧肉的壞人,而是早聞唐僧大名,想與高德聖僧探讨一番禅法和詩歌。
在幾個小時的探讨中,唐僧與荊棘嶺四仙翁,也談得很是投緣。如果照此下去,唐僧與四仙翁相會,不僅不是一次磨難,還是西天取經路上的一樁美談。
皓月當空,正當大家在荒郊野嶺的“木仙庵”,聊得投機之時,石屋外,又來了漂亮迷人的杏仙和兩個挑着绛耗燈籠的青衣女童。
古人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男女組合在一起,氛圍也會更加有情調!可杏仙向唐僧和荊棘嶺四仙翁,接觸不久,便春心蕩漾,内心懷春,當衆有了想與唐僧在一起交合玩耍之意。
第二天初曉,孫悟空和八戒及時趕到,吓退了杏仙和荊棘嶺四仙翁。
孫悟空和八戒聽說了師父在荊棘嶺上的一夜遭遇後,在懸崖上找到了幾棵成精的老樹,連築帶耙,帶根帶枝地将這些成精的樹木,清除了個底朝天。
西遊記86版影視劇中,荊棘嶺四仙翁和杏仙,似乎并沒有對唐僧做出過分的事情,而唐僧也是心懷慈悲,苦勸徒弟們手下留情,給荊棘嶺上的這些精怪們些警戒教訓即可,孫悟空最後揮起金箍棒,将一塊巨大石塊兒,打得粉碎。
在《西遊記》原著中,唐僧的兩個徒弟悟空和八戒,最後卻是下了狠手,将荊棘嶺上的四仙翁、杏仙、鬼使,青衣女童,均一一斬草除根。
網絡中,有讀者提問,荊棘嶺的這些修行成精的仙人或精怪們,為何最後下場如此慘烈,悟空和八戒雙雙對其大打出手呢?
結合《西遊記》原著,我們會發現,荊棘嶺的這些精怪們,本來有些操守,可犯了幾個緻命的錯誤,才導緻全軍覆沒。
其一、四仙翁和杏仙等人,雖然個個活得年數不短,經曆得風霜雪雨不少,也有些本領,卻無過硬的背景;
其二、十八公等人純粹沒事找事,為了向大德高僧探讨禅機,賦詩作樂,倒也說得過去,可他們後來的舉動和表現,顯得品味淺顯低俗;
其三、假冒天庭基層公務人員——荊棘嶺土地神,還用不法手段将唐僧強行掠走;
其四、面對杏仙的求合,荊棘嶺四仙翁,不僅不加以阻止,反而或幫助杏仙說情,或想充當媒人,更為甚者還逼迫唐僧,推波助瀾,助纣為虐。
其五、荊棘嶺仙翁等人,極有可能借談道說法,聯合假設了一出“美人計”!
您看,《西遊記》原著中,唐僧看到孤直公和拂雲叟還想做媒,十八公和淩空子想要保親時,頓時勃然大怒,怒斥:爾等皆是一類邪物,如今怎麼以美人局,來騙害貧僧,這般誘我!是何道理。
而孫悟空和八戒,聽說了師父的遭遇後,也是義憤填膺,聯手将這些樹精打得東倒西歪,根下俱是鮮血淋漓。
面對唐僧的勸阻,孫悟空回複說:師父不能憐惜他們,恐怕日後成了大怪,害人不淺也!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閱讀完整内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