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賈浩楠 萬博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衆号 QbitAI

高快速路上開車,這樣的煩心體驗是不是你也有過?

知道接下來要變道彙出,但最佳時機總把握不好,一不小心就欲變而不得,眼睜睜錯過;

還有複雜路口、特殊路口訓示不清晰,兩個相鄰近出口,傻傻分不清楚;

之前吧,這都是“老司機”能力的一部分。

畢竟在中國開車上路,不光得是駕駛水準,還得有經驗的積累和加成。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不過,就在百度地圖最新更新後,第二代車道級導航上馬——同時融合了北鬥定位服務、移動5G速率和百度前沿AI技術的三方能力,上述依賴“老司機經驗”的痛點,如今都有了産品化解決方案。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确實夠香。

車道定位明明白白,還能實時最優車道指引,屏顯UI也更加精細化疊代…

有人還在用後給出評價:保姆級體驗。

全場景更新,還能智能推薦車道

第二代車道級導航的更新,涵蓋導航使用場景的方方面面。

歸納起來有3點。

首先是智能推薦最優車道。

名如其用,就是在基于車道級定位,替駕駛員完成車道選擇和變道時機選擇。

比如開車過程中,不知道走哪條車道最安全?

想變道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變道最合适?

這些問題可以通通抛給百度地圖第二代車道級導航,使用者要完成的就剩下操作層面的任務。

除此之外,導航還能準确識别出應急車道、公共汽車專用道等多種道路場景。

像不小心誤入應急車道、公共汽車專用道而導緻違章罰款的煩惱可以最大程度規避。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面上同級别導航應用中,這項功能還是首次實作。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功能拓展同時也需要導航界面的更新适配。

第二代車道級導航更新的第2點,就是根據路況的複雜性和行車狀态,新增了分/全屏動态導航界面和8個導航視角。

在路況相對複雜的路口場景,導航界面會自動切換全屏形态,呈現範圍更廣,要素呈現也更加詳細豐富。

而在非路口場景下,車輛面對的路況相對簡單,以線路資訊傳達和車輛變道提醒為主的分屏形态,就會自動切換。

除了界面切換,百度地圖第二代車道級導航還會根據不同情況設定8種導航視角。

比如巡航視角和跟車視角,可以任意切換。

道路資訊和車輛狀态,都能在一塊小小的手機螢幕上詳細呈現和最快讀取。

不過導航更新的個性化設計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使用習慣主動設定界面模式和導航視角。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當然,道路場景的複雜程度遠不止于此。

第二代車道級導航更新的第3點,就是導航界面精細化,最大程度還原道路真實場景。

限速資訊、地面道路配色、标線、高速護欄……連道路訓示牌上寫的什麼字也真實還原。

簡而言之,更加精細的車道級元素表達,就是更大限度的延伸駕駛員的視角範圍,減少視覺盲區。

而且在精細化的基礎上,第二代車道級導航還會對視野之外的危險狀況進行提前預警。

前方道路管制、施工或者發生事故導緻無法通行?導航會提前提醒你并且還能給出解決方案。

前方有車輛彙入看不見?導航也會指引你提前變道,而且連在哪變道都給你指出來了。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而這些能力,看起來更像是自動駕駛的低門檻體驗。

但百度地圖,現在用自己的更新,完成了一次最前沿技術能力的普及。

問題隻剩下一個?為什麼是百度地圖率先“上車”?

國之重器、自主創新,百度地圖背後不簡單

百度地圖第二代車道級導航産品更新成“保姆級”,實際是自主創新技術的一次聯合作戰。

國之重器、自主創新缺一不可。

國内科技企業之是以有條件自研高精度定位系統,基礎可以追溯到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北鬥三号系統曆經11年建成,發射數十次,在前期一二号系統上擴充到55顆衛星,能在全球範圍内全天候、全天時提供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測速、授時服務。

百度地圖第二代車道導航的亞米級定位精度,配合精準的速度測量,能夠實時确定你在何方、哪條車道,基礎能力就來自于北鬥系統。

當然,基礎定位導航能力具備,距離成熟地圖導航産品仍差一個關鍵部分。

地圖産品落地使用者需求,首先要保證的是信号的低延遲時間和穩定性。

否則面對轉瞬即逝的動态路況,後知後覺的通信效率會讓導航實用性大打折扣。

5G網絡的低延時和高可靠性則完美地契合了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的需求,而中國領先的5G基礎設施建設也成了國外地圖商羨慕的優勢。

今年5月,百度地圖與中國移動達成戰略合作,依托全球規模最大的“北鬥+5G”高精度定位系統,成為業内首家支援中國移動時空資訊服務的地圖廠商。

也正因為有了大規模的5G網絡,百度地圖才能将高可靠、高精度、智能化的定位服務深入應用于國民生活,變成觸手可及、低門檻、低成本的公共服務。

兩大國之重器加持,百度自身積累的AI技術優勢在地圖導航産品上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 百度地圖智能高精定位服務

移動端的百度地圖高精定位服務,核心是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進行實時動态定位。

主要使用基站觀測消差的方式,實時地提供終端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動态可達亞米級,靜态可達厘米級精度,相對于正常的衛星導航5-10米的精度提升了10倍以上。

那麼在隧道、高架橋下等遮擋、丢星工況下如何保證定位的準确?高精慣導就派上了用場。

一旦衛星信号出現中斷,“預備隊”馬上補齊,通過精細模組化,實作姿态識别、速度預測、動靜檢測等識别任務,提供同樣可靠的定位結果。

在使用者端,第二代車道級導航給人的智能化感受,主要來自高精場景識别。

将簡單坐标資訊表達成為普通使用者也能了解的實體世界位置,背後支撐是感覺、識别、模組化和語義化等等AI技術。

前期地圖的采集繪制階段,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模組化,對主輔路、平行路、高架等的車道定位和識别,實作對使用者所在道路的快速準确識别。

百度AI能力對地圖産品提升,還展現在更底層的模型算法方面。

地圖導航産品必須适配市面上所有主流的機型,不同機型提供給地圖的算力支援也不一樣,很考驗模型壓縮能力。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而百度基于飛槳的PaddleSlim工具,可以根據不同模型和硬體的特點和壓縮級别的要求,自動選擇最佳壓縮路徑。

常見的模型,平均精度損失控制在1%内,加速比能達到3-5倍。

最後,除了北鬥+5G、百度地圖自身積累,你我這樣的普通使用者,也為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有國民級導航産品之稱的百度地圖,擁有龐大的使用者規模,能夠及時掌握大量使用者回報,在功能上抓準痛點,推陳出新。

是以百度地圖的第二代車道級導航何以煉成,答案也就很明确了:

國家層面的基建大工程、百度地圖自身技術突破、還有産品的群衆基礎。

地圖導航再次進入技術創新周期

當然,随着百度地圖的這波更新,也随着“車道級導航”喊得越來越響亮,實際也意味着整個地圖導航領域,來到了新的關鍵節點:

以技術為驅動的新賽道、新體驗和新格局的新競争節點。

什麼是新賽道?比如車道級導航就是新賽道。

什麼是新體驗?車道級導航帶來的智能薦道和指引,以及更加精細化的分屏顯示,就是新體驗。

什麼是新格局?在一個使用者體驗優先級最高的行業,使用者會随着産品體驗轉換,來去之間就會帶來市場新格局。

也隻有放到整個行業變局次元,才能更好看清百度地圖的更新,以及背後展現的趨勢。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在百度地圖率先推出“車道級導航”之前,這個領域,其實并不存在這樣的細分賽道。

但正是百度地圖自身一直以來的技術屬性和積累,更早實作了趨勢預判,敢于押注,敢于引領新方向,才有了獨創和先發。

而且科技企業的努力,也與國家基建的大趨勢,實作了交融交織。

在北鬥系統啟用、移動5G鋪設完備後,自主創新在導航産品上彙聚,更精細的亞米級車道導航,不光是産品技術上的質變,也是使用者體驗層面的質變。

三大自主創新技術合體,百度地圖這波預判了導航的未來

是以歸根結底,一場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變革,正在對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導航地圖格局,展開重塑。

誰能率先開辟競速方向,誰擁有更厚的技術積累,誰能基于技術帶來颠覆級體驗革新,誰就能在變局中掌握主動權。

至少現在,從車道級導航來看,百度地圖,展現了這種趨勢,正在進一步實作這種趨勢。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