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着急上馬,文心一言注定吃不了汽車這碗飯

着急上馬,文心一言注定吃不了汽車這碗飯

文|趙嘉琪

  編輯 |張   坤

設計|李正偉

經過一個多月的造勢和萬衆期待,文心一言終于來了。隻是,一開場似乎就“撲街”了。

3月16日,百度在北京總部召開釋出會,正式将文心一言推向台前。成功搶在谷歌、Meta等科技巨頭前,成為全球繼微軟Bing之後第二家釋出大語言模型的網際網路公司。

釋出會中,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從文學創作、商業文案創作、數理推算、中文了解、多模态生成五個使用場景展示了文心一言的綜合應用能力。

而令人失望的是,作為一款實時互動的大語言模型,百度并沒有選擇現場實時示範,而是更為保守地使用提前準備好的問題和答案進行展示。這樣的表現顯然不能令人信服,也是以不少人調侃道,“别人是ChatGPT,而文心一言是ChatPPT”。

但無論大衆如何嘲諷,文心一言似乎都已成為當下中文網際網路領域最靓的仔。而文心一言爆火背後所裹挾的這股ChatGPT的熱潮,事實上早已傳導至整個汽車行業。

1

車企與百度的“雙向奔赴”

事實上,從2月初官宣之日起,便不斷有車企買下“早鳥票”,試圖搶先一步進入文心一言的朋友圈。

着急上馬,文心一言注定吃不了汽車這碗飯

截至目前,已經有長安、集度、吉利、岚圖、紅旗、長城、東風日産、愛馳、零跑、海馬等多家車企,确認将優先内測體驗并接入其相關能力,與百度共同打造針對汽車智能場景的達模型人工智能互動體驗。據有關人士透露,若項目能順利推行下去,搭載雙方合作成果的車型或在兩年内與大衆見面。

可以看到的是,兩者合作的重點方向,依然集中在人工智能交流對話領域,而搭載的對象,則是智能座艙,這也是目前階段文心一言上車的最核心功能。

這樣的操作其實并不奇怪。面對越來越内卷的汽車市場,車企們迫切需要一項突破性、具有颠覆性的“賣點”,來為自身産品競争力賦能,如此風口自然不會輕易放過。與此同時,文心一言的落地也同樣需要依靠車企的上車幫助其快速鋪開應用網絡,并提供回報加以完善。換句話說,如今文心一言與車企們的大規模合作,并不是某一方單方面的“倒貼”,而是一次基于商業考慮的“雙向奔赴”。

但是,從釋出會上來看,文心一言的表現似乎有些辜負了車企們的期待,所展現出的能力在汽車應用上也并不具備颠覆性的效果。

為什麼這麼說呢?就目前展現的功能而言,文心一言并不突出。

例如,文學創作和商業文案創作,衆所周知,在網際網路領域,這項功能早已不是一個新鮮詞彙。早在2015年,新華社就啟用了寫稿機器人“快筆小新”,能夠實作3到5秒迅速出稿,引發了記者編輯這一類職業是否會被AI取代的讨論。如今依靠技術發展,AI寫詩、寫小說等高要求、高創新性的文字創作活動,已經不在話下。

再比如百度此次展示中最為亮眼的多模态生成,可以根據一段文本生成圖檔、音頻和視訊。如果再早一陣,或許還能引發一陣驚呼,但不巧的是,就在文心一言釋出的前一天,ChatGPT-4中也出現了多模态,并且相比之下,它的展示更為直覺。

着急上馬,文心一言注定吃不了汽車這碗飯

此外,相比于ChatGPT-4展現出的連貫的語言了解能力,文心一言似乎有所缺乏。在釋出會的展示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對于文心一言的測試均采用一問一答的事實性問詢,回答的方式也更加模式化。在一組對比測試中,這一差別就更加明顯了:在交給文心一言“要電話号碼”的隐藏任務之後,它在第二輪就忘記了,而ChatGPT還記得上一輪的隐藏任務。

而且,在汽車應用上,就百度目前的技術,文心一言并沒有能夠在汽車的核心競争力上産生太大作用,而僅僅停留在體驗的互動層面。在文心一言所展示的五個使用場景中,大機率隻有中文了解這一項能夠恰當地利用起來,将原本略顯笨拙的AI模型變得更“聰明”,改善駕乘者的智能駕駛體驗。除此之外,你還會在汽車裡進行數理推算嗎?‍‍‍‍‍‍‍‍

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無論是全場景應用,還是單就汽車領域而言,現階段的文心一言并沒有做好準備。

2

百度的“硬傷”

其實,也無怪乎百度如此急匆匆地下注。

近年來,百度可以說是非常焦慮。從2011年到2021年,同為BAT陣營中的阿裡營收從200億元增長到8530億元,騰訊也從285億元增至5602億元,而同期的百度,僅從145億元提高到1244億元。截至目前,百度、阿裡、騰訊的市值分别為462.64億美元、2450.11億美元、3.44萬億港元,百度墊底。

着急上馬,文心一言注定吃不了汽車這碗飯

在這之前,人們提起BAT想到的就是百度、阿裡和騰訊,而如今很多新生代會把BAT中的“B”很自然地了解為位元組跳動,再加上美團、拼多多、京東、網易等網際網路公司的崛起,百度的處境很難說好。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百度頻繁押寶各大風口,晶片、智能汽車、人工智能、元宇宙,什麼東西火百度都願意搞。但是,錢花出去了,收效卻甚微。

以與汽車聯系最為緊密的智能駕駛為例。2013年起,百度就開始全面布局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先後參與了多項相關國家标準制定;2017年3月1日,百度通過内部郵件宣布,對現有業務及資源進行整合,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一個月後,百度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台Apollo。

着急上馬,文心一言注定吃不了汽車這碗飯

如今,盡管百度Apollo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并打造出自動化率已達到96%的智能駕駛高精度地圖。但是,由于高階自動駕駛長期的落地難、商業化難,這條盈利路線始終未能跑通。時至今日,IDG智能駕駛事業部依然處于虧損狀态。

此外,随着元宇宙的爆火,百度也是馬上跟進,推出元宇宙平台希壤。但是由于組織架構未打通、缺乏遊戲和社交基因、上馬倉促等原因,除了寥寥數家車企在希壤開了幾場釋出會之外,這個平台似乎再無音訊。

而究其根本,有行業人士認為,百度缺乏體系能力,這是它難以支撐如此大規模的新探索的“硬傷”所在。

為什麼類似于大衆這樣的車企抵抗風險的能力強?核心就在于“體系力”上。而缺乏強體系能力的百度,邊界效應非常強,是以組織内部的協調和對于具體事務的把控上較為乏力。

着急上馬,文心一言注定吃不了汽車這碗飯

這一次,百度再一次站在了風口上,将寶壓在文心一言身上。不同于以往的是,由于此前在搜素引擎、子產品化能力和資料工程的技術積累,以及人才資源的儲備上,百度有着不可比拟的相對優勢。

客觀來講,在類ChatGPT這一技術的探索上,百度很合适。

但是,如果這一“硬傷”得不到改善,百度能否帶領文心一言與ChatGPT正面硬剛,真正意義上深入汽車領域甚至全場景應用的腹地,還很難說。

3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可以看到的是,現階段文心一言正在受到來自許多方面的批評,但批評的另一面,卻也是人們對于國内類ChatGPT技術的殷切期待。這一點從人們對于文心一言的稱呼——“中國版ChatGPT”中便可見一二。

毫無疑問的是,百度走在了前面,但是這條路上其實不隻有百度。在汽車應用方面,除了語音互動之外,業内也有意将這一模型融入自動駕駛。

在剛剛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歐陽明高院士就曾表示,“ChatGPT将會引發人工智能新一輪的革命,對智能駕駛也會産生深遠的影響。雖然目前車企與ChatGPT的合作大多還處于人車溝通的階段,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随着智能駕駛的不斷進化,ChatGPT的模型和技術邏輯也将逐漸應用在自動駕駛情境之下。”

着急上馬,文心一言注定吃不了汽車這碗飯

對此,不少企業也開始有所嘗試。例如,深耕自動駕駛領域的毫末智行。

今年1月,毫末智行CEO顧維灏在AI DAY上重點提及ChatGPT,并表示:“毫末已經展開了對ChatGPT背後的技術研究。”

在顧維灏看來,類ChatGPT技術思路和自動駕駛認知決策的思路其實是一緻的,通過模型讓自動駕駛系統學習正确的駕駛行為,然後在面對不同行車場景穩定輸出最優解。通過這種方式,毫末智行在掉頭、環島等困難場景中,通過率預計能提升30%以上。

但是,必須承認的是,這一切才剛剛開始。要想真正實作這一技術在汽車領域的真正落地,以百度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車企們同樣也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用現在的一句流行語來說就是,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是應對突如其來的巨大變化的最佳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