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的漢魏洛陽城,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中國擁有56項世界遺産,總數和意大利并列位居世界第一。如何揭秘中國世界遺産背後的故事,呈現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的新奇觀、新地标、新景象、新人文?這正是近日首播的探訪紀實文化類節目《萬裡走單騎》第二季的重要使命。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的漢魏洛陽城,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第一站首先探訪的是十三朝古都洛陽,第一處世界遺産則是漢魏洛陽城遺址。“萬裡少年團”的年輕團員們,通過與當地的人文學者、申遺專家等進行交流,在腦海裡勾勒出幾千年前這座規模龐大的都城的輝煌。

漢魏洛陽城的興建,始于3000多年前的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建立了西周,定國都于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那時候,周武王考慮到新征服的東方區域非常遼闊,便将都城遷移到河南洛陽,是為成周。

洛陽位于西周王朝的中心,是伊水、洛水、瀍水、澗水4條河流的流經之地,土地寬平,千裡沃野,堪稱“天然糧倉”。同時,在洛陽的南方,有龍門山和香山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如一道天然門阙,人稱“伊阙”,屬于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能夠保障洛陽的安危。是以,洛陽作為都城,再合适不過了。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的漢魏洛陽城,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周武王在洛陽營建了都城,将殷商頑民遷到這裡來,并以成周八師嚴密監視。成周八師西可以保衛宗周,東可以控制東方各諸侯國家,南可威服淮夷,北可扼幽燕,作用非常巨大。

洛陽都城由周公負責營建。經過大約8年的營建,到公元前1038年,洛陽都城宣告建成。洛陽都城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國家層面詳細規劃建設的都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将國都遷到洛陽,開始了東周的曆史,并逐漸形成了春秋時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在秦朝和西漢時,洛陽不再是都城,先後是三川郡和河南郡的郡治所在地。“河南”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始于河南郡。不過,三川郡和河南郡地位重要,經濟文化較為繁榮,有27.6萬戶174萬人,隐隐有了大都市的派頭。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的漢魏洛陽城,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公元25年,劉秀建立了東漢,定都于洛陽。這是洛陽曆史上第二次成為都城。在東漢時期,洛陽得到了大規模的營建,變得更加繁華。城内宮殿分為南宮和北宮。南宮位于洛陽城南部中央,南北長約1300米,東西寬約1000米,面積約130萬平方米,接近于兩個故宮的面積。北宮的面積比南宮還要大。

也就是這一段時期,洛陽變成了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的漢魏洛陽城,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我們知道,絲綢之路的真正形成,始于西漢張骞鑿空。那時候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位于西漢都城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到了東漢,名将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隔絕58年的絲綢之路,東方、西方商人駝隊的鈴聲,又在絲綢之路上響起來。

遺憾的是,到了東漢末年,董卓為了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将洛陽數百萬人口,全部驅趕到長安。臨走的時候,董卓又派人燒掉了南北兩宮、宗廟官府、居民房屋。昔日繁華熱鬧的洛陽,頃刻之間盡為焦土。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的漢魏洛陽城,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公元220年,曹魏定都于洛陽,這是洛陽曆史上第三次成為都城。公元265年,西晉代魏,仍然以洛陽為都城,這是洛陽曆史上第四次成為都城。

西晉末年,發生了八王之亂等事件。311年,劉聰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并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制造“永嘉之亂”。317年,西晉滅亡,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重建晉廷,為晉元帝,史稱東晉。

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這是洛陽曆史上第四次成為都城。第二年,洛陽城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修建了宮城、内城、外郭城等。在荒廢、沉寂了184年後,洛陽得以重建。在東漢、曹魏宮殿的遺址上,拔地而起一座座高大巍峨的新宮殿。接下來的幾年裡,一批批人口遷入洛陽。有了人口,城市就有了活力,這座千年古城再次繁榮興盛,恢複了昔日的活潑和生機。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的漢魏洛陽城,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有意思的是,北魏孝文帝是一名鮮卑人,他卻顯示了舉世無匹的宏大氣魄,采取了各種民族融合的舉措,架起了民族融合的橋梁。不僅如此,北魏孝文帝重建了絲綢之路,洛陽再次成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魏書》本紀記載,先後有5個波斯使團到達了洛陽,促進了中西方之間經濟貿易、生産技術的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