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舞劇《絲路花雨》藝術的必然與時代的必然

舞劇《絲路花雨》藝術的必然與時代的必然

陳曉斌

舞劇《絲路花雨》藝術的必然與時代的必然

嘉賓簡介

陳曉斌

青年作家

《絲路花雨·誕生》作者

舞劇《絲路花雨》誕生于改革開放初期的甘肅,在中國當代舞蹈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晃,四十多個年頭了。青年作家陳曉斌,用一本《絲路花雨 誕生》從舞劇《絲路花雨》的創作萌芽寫起,描繪了《絲路花雨》誕生的時代背景和地域環境,闡釋了絲綢之路、敦煌石窟與《絲路花雨》的内在精神聯系,記錄了一代代藝術家解放思想、百折不撓,用集體智慧迎來柳暗花明、成就經典之作的艱苦曆程。4月29日是世界舞蹈日,本期《新華訪談》通過專訪作家陳曉斌,帶大家走進大型舞劇《絲路花雨》背後的故事。

精彩觀點

為什麼《絲路花雨》誕生在祖國西部甘肅?

舞劇《絲路花雨》藝術的必然與時代的必然

當年,甘肅的舞蹈界流傳着一個說法:“甘肅的戲,不過陝西”,甘肅舞蹈藝術作品的影響力,往往到鄰近的陝西省就停止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化事業強勁發展,全國舞蹈團體雨後春筍般出現,而舞劇創作核心地一直以北京為重鎮,其次是上海。在上述時代背景之下,舞劇《絲路花雨》橫空出世,在甘肅這片土地孕育誕生,可謂石破天驚。舞劇的成功,我想大概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甘肅有敦煌莫高窟。美的東西,有自己的生命力。從舞劇産生的藝術背景看,舞劇是敦煌莫高窟美的曆程發展的内在結果。莫高窟用自己的美拯救了自己,有了常書鴻、段文傑這些敦煌藝術的守護者,莫高窟的保護和傳承有了很好的基礎,進而吸引着更多藝術家、舞蹈家去莫高窟去采風。這就有了《絲路花雨》的藝術源頭。第二、甘肅的省會蘭州,有條黃河。五湖四海的藝術工作者,為了建設大西北,彙集到蘭州,他們共飲黃河水,在黃河之濱奮鬥、創業,他們身上流淌的情感、汗水和精神,是黃河文化的集中展現。第三、甘肅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從過去的向上看、向外學,轉到向下看、向内學。舞劇的創作過程,是認識藝術規律、用實踐檢驗真理的生動展現。舞劇展現出我們甘肅的文化自信。第四、文化藝術也可以走在經濟基礎前面。

為什麼《絲路花雨》要從敦煌尋找主創元素?

舞劇《絲路花雨》藝術的必然與時代的必然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舞蹈藝術取得了豐碩成果。甘肅省歌舞團的同志們深入敦煌苦心學習、研究,反複實踐,終于把靜止的、片斷的莫高窟壁畫藝術,創造性地化為連貫的、生動優美的舞蹈形象。在認真掌握人體造型藝術的科學規律的基礎上,不僅複活了敦煌壁畫,而且複活了唐代舞蹈,創造了許多嶄新的舞蹈語彙,為發掘、整理大陸古代舞蹈藝術,寫下了新篇章,提供了新經驗。舞劇的成功,使得在大陸現代舞蹈史上,一個新的獨立成型的舞蹈流派——敦煌舞派創立起來了。《絲路花雨》誕生的生動實證啟示後來的舞蹈創作者,要重視對舞蹈史的研究,對中國文化藝術史的學習和研究應該深入。

為什麼《絲路花雨》選擇普通人物成為主角?

舞劇《絲路花雨》藝術的必然與時代的必然

黨的文藝工作者永遠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熱情讴歌普通的人民群衆。舞劇的主人公有三位,大唐的畫工神筆張和他的女兒英娘,波斯商人伊努斯,他們都是普通的百姓。曆史上雖然不曾有過神筆張父女這樣兩個人物,卻有千百個和神筆張父女同命運的畫工和塑匠。是以,編導者分析研究大量史料,懷着對古代無名匠師們的崇高敬意,構思出了神筆張父女這樣兩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神筆張”這個名字是段文傑根據史實概括得來。唐代有四五萬所寺院,幾千個石窟,大量的壁畫和雕塑,都是“神筆張”這樣的無名畫工創作的。他們是唐代藝術、敦煌壁畫的真正創作者。神筆張的女兒英娘是唐代歌舞伎的化身。唐代樂舞極其發達,在朝廷,有太常寺、教坊、梨園三大宮廷樂舞機構并存。隋唐時期,琵琶大盛,彈奏技術高度純熟,上自宮廷,下至民間,響徹琵琶聲。敦煌壁畫中大量彈奏琵琶的形象,就是當時時代風氣的反映。而敦煌作為當時的國際化城市,世界各國的舞樂、商人在這裡交流彙聚,是以在敦煌,有英娘這樣善彈琵琶、舞技超群的藝人,有波斯商人伊努斯合乎情理。

在現階段,再現《絲路花雨》的創作曆程,有哪些現實意義?

舞劇《絲路花雨》藝術的必然與時代的必然

《絲路花雨》不隻是将文化展示出來,更是回歸到文化深處。《絲路花雨》能表達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舞蹈曆史由多元民族文化構成。敦煌舞派的産生,是絲綢之路文化基因生生不息、文藝創作者長期積累吸收多民族文化基因而産生的一個碩果。絲路古道上多元文化持續輸入,在河西走廊、甘肅境内不同民族的傳統舞蹈中早就埋藏下古代舞蹈藝術的基因,隐藏着絲綢之路浩瀚的曆史。《絲路花雨》高度展現絲綢之路精神。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通道,更重要的是絲綢之路展現的“絲路精神”。 絲綢之路作為人文社會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彙融合,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各個國家之間積澱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 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