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極生悲,明明是喜事非得弄成喪事,古人這操作厲害了

我國古代曆史中一直就有樂極生悲的典故,最初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齊國,本身齊國就是戰國時期中比較富庶的國家,盛産海鹽和生鐵,經濟比較富裕,再加上齊國這個地方雖然比較大,但是基本沒有什麼天然的屏障,同時人一旦富裕了就不想打仗,這就使得齊國成為了一些諸侯國眼中的肥肉。于是楚國就派兵準備進攻齊國,齊國知道後,知道自己無法獨自抵抗楚國的進攻,于是齊王就讓自己信任的謀士帶着錢财到趙國去借兵。果然從趙國結論來十萬大軍,于是就将楚國逼退了。

樂極生悲,明明是喜事非得弄成喪事,古人這操作厲害了

在楚國退兵之後,齊王就準備開一個party來慶祝一下,就問自己信任的謀士:你能喝多少酒?謀士一聽,王上這是打算和我幹個通天亮啊,楚國剛剛退兵,威脅還沒有徹底解除,怎麼能在這個時候放松警惕呐?為了勸阻齊王,他就說,自己能喝一兩也能喝十斤。齊王不明白為什麼這麼說于是就問他。

樂極生悲,明明是喜事非得弄成喪事,古人這操作厲害了

他說,他見過很多人都喜歡喝酒,很多的酒量都不錯,但是他也見過很多人因為喝酒導緻事情沒有辦成,同時因為喝酒而做了一些違反禮節的事情。最開始他們都是因為神火中發生了高興的事情,想要慶祝一下,但是最後卻因為喝酒這件事情導緻本來是一件好事,最後卻成了一件壞事,進而造成一些非常嚴重的後果。

樂極生悲,明明是喜事非得弄成喪事,古人這操作厲害了

齊王聽了這件事情之後,覺得很有道理,畢竟楚國的軍隊才剛走,雖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這個時候如果發生什麼意外也是有可能的。是以就聽取了謀士的意見,并且讓人嚴加防守邊疆,不得松懈。從此之後,就有了極樂生悲的成語。

樂極生悲,明明是喜事非得弄成喪事,古人這操作厲害了

當然這是最初的成語起源,由于在經曆了長時間的緊張狀态之後,一旦安分下來,人放松之後很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後果,這就是其本意。比如在明朝的時候,一個皇子就是這個成語的典型。

樂極生悲,明明是喜事非得弄成喪事,古人這操作厲害了

明朝的萬曆皇帝是一個非常有名并且非常有作為的一個皇帝,就是在他治理國家的時期,明朝的經濟也上了一個新高度。但是萬曆有一個皇子,也就是後來的明光宗,雖然是皇帝的孩子,但是萬曆卻非常不喜歡這個孩子。因為他是在萬曆一次精蟲上腦臨幸了一個宮女之後生下來的孩子。古人常說,子以母貴。萬曆很看不起這個宮女,本來還想不承認這個孩子是他的,但是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是有記載的,是以想賴也賴不掉。

樂極生悲,明明是喜事非得弄成喪事,古人這操作厲害了

就是因為這樣,雖然是長子,但是皇帝非常不喜歡他,并且多次想要廢除其太子的位置,立自己的三皇子為太子。因為這個孩子是皇帝最愛的妃子所生的孩子,但是由于有着大臣們的拼死阻谏,才保住了他的太子位置,但是皇帝不喜歡他,總是想着法兒的廢掉他的太子位子,是以太子也是過得非常的謹慎,生怕自己會出什麼錯誤。

樂極生悲,明明是喜事非得弄成喪事,古人這操作厲害了

本來太子就是想要等着皇帝死了,自己當了皇帝就好了,但是誰能想到,萬曆皇帝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最後太子熬了很長時間才等來了自己光明。在長時間的壓抑之後,剛一上位,就打算施展自己的抱負,同時享受皇帝帶來的權力。據說這位皇帝一夜臨幸十人。本來上位的時候就老大不小了,再這麼一瞎胡搞,皇帝居然登基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