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士兵們受閱時對大将三呼萬歲,後者趕緊做一動作,成功地保住性命

北宋名臣張詠年輕時為人任俠使氣、不拘小節,即使生活貧困、地位低下,卻從未覺得低人一等(“少任氣,不拘小節,雖貧賤客遊,未嘗下人。”見《宋史·卷二百九十三》)。張詠雖然家境貧寒,但自幼酷愛讀書,而且天資聰穎,由是學業大有所成,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考取進士,從此踏上仕途。

張詠入仕後,由崇陽縣令做起,由于為人精明強幹、政績顯著,由是深得宰相李沆、宋湜、寇準等人的薦舉,并被太宗看重,得以連番晉升,逐漸被拔擢為湖北轉運使、樞密直學士等職。等到王小波、李順在四川發動起義後,宋太宗因為倚重張詠的能力,便拜他為益州知州,命他平息暴亂。

士兵們受閱時對大将三呼萬歲,後者趕緊做一動作,成功地保住性命

張詠是北宋名臣,曾在四川為官

此時距離北宋滅亡後蜀、占據四川已近30年時間,但蜀中百姓苦于地方官員的盤剝,經常群起而叛亂,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莫過于茶販王小波、李順上司的起義(993-995年)。這次起義前後持續了2年多時間,人數規模達到幾十萬人,幾乎占領了整個四川,最終在張詠等人的強力鎮壓下,才算是穩定住局勢。

王小波、李順起義時,蜀中大量的平民被脅迫為兵,等到叛亂被平定後,這幫人便被朝廷的軍隊捕獲。協同張詠前來平叛的監軍太監王繼恩為了以懲效尤,便把大量的“亂兵”交給張詠處決,沒想到後者卻把他們全部釋放。王繼恩聞訊大怒,便厲聲質問張詠為何放縱“亂黨”。

士兵們受閱時對大将三呼萬歲,後者趕緊做一動作,成功地保住性命

王小波、李順起義形勢圖

面對着王繼恩的指責,張詠笑着解釋道:“當初李順脅迫良民為賊,今日張詠幫助他們重新變為良民,豈不是一件美事嗎?”王繼恩一時語塞,便由着張詠這樣做。由此,大批“亂黨”得以保全性命,而蜀中百姓對張詠也是感恩戴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且曰:‘前日李順脅民為賊,今日吾化賊為民,不亦可乎?’”引文同上)。

然而王小波、李順起義雖以失敗告終,但圖謀脫離朝廷、恢複“蜀人治蜀”局面的仍然大有人在,并在軍隊中有大量的擁護者。這幫人以四川籍将士為主,因為不滿地位的低下和進階軍官的苛責盤剝,為了改變現狀,很希望能擁立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将為首領,然後在四川建立割據政權。

士兵們受閱時對大将三呼萬歲,後者趕緊做一動作,成功地保住性命

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篡位稱帝

但是四川籍将領、官員們的名望普遍較低,不足以擔此重任,最終他們看中的人選,正是對百姓有深恩厚德的張詠。但張詠是外地人,且是忠于朝廷的大官,要想把他“拉下水”,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是以為了實作這個目的,這批将領們決定效仿當年陳橋驿的士兵,把張詠架上圖謀稱帝的“火爐”上,讓他不得不就範。

這幫将領想到便做,利用某次舉行大閱兵的機會,指使士兵們對着張詠呼喊“萬歲”,足足有三次之多。面對着如海嘯一般的歡呼聲,騎在馬上的張詠瞬時間驚慌失措,渾身顫抖不止、冷汗淋漓,差點沒昏死過去。好在張詠是個聰明人,腦子隻稍微轉動幾下,便馬上想到應對之策。

士兵們受閱時對大将三呼萬歲,後者趕緊做一動作,成功地保住性命

張詠急中生智,輕易便化解危機

隻見張詠翻身下馬,朝着汴梁所在的東北方向,接連高呼三聲“萬歲”,以便應和士兵們的舉動。随後,張詠翻身上馬,然後繼續校閱軍隊。将士們沒料到張詠會使出這一招,一時間彷徨失措,先前制定的計劃就此“流産”。事後,張詠将此事的主謀搜查出來,然後就地正法,對于從犯和不明真相的“瓜兵”,則免于懲罰。就此,一場大變故就此化解在萌芽之中。

張乖崖守成都,兵火之餘,人懷反側。一日大閱,始出,衆遂嵩呼者三。乖崖亦下馬,東北望而三呼,複攬辔而行。衆不敢讙。見《智囊全集·卷六》(張詠号乖崖)。

張詠治理蜀中四年時間,期間平定暴亂、寬厚愛民、發展生産、創制紙币(即“交子”),功績斐然。卸任益州知州後,張詠入朝擔任左谏議大夫、給事中、戶部使、禦史中丞等職,在任期間以直言敢谏、糾彈不避權貴而著稱(“承天節齊會,丞相大僚有酒失者,詠奏彈之。”見《宋史·卷二百九十三》)。

此後,張詠又曆任杭州知州、知永興軍府、益州知州(再任)、工部尚書、禮部尚書、陳州知州等職,最終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卒于任上,終年70歲。張詠死後,宋真宗悲傷不已,下令追贈他為左仆射,上谥号為忠定。随着張詠的離世,屬于他的傳奇人生正式謝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