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中最為經典的一場厮殺,為人津津樂道。
那麼在這場戰鬥中,呂布确實是因為抵擋不住桃園三兄弟的合力圍攻而敗逃的嗎?咱們通過原著中對戰鬥過程的描寫來細細分析一下。
這場精彩的鏖戰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回中。
回目:
發矯诏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在三英戰呂布之前,呂布其實已經厮殺了四局。
得知董卓派兵來戰,聯軍盟主袁紹先派出八路諸侯往虎牢關當先迎敵:王匡、喬瑁、鮑信、陶謙、公孫瓒、孫融、張楊、袁遺。
兩軍擺開陣勢,河内太守王匡麾下河内名将方悅“
縱馬挺槍而出
”,與呂布交鋒,“
無五合
”,被呂布“
一戟刺于馬下
”。呂布乘勝殺來,盟軍敗退三十裡。
盟軍剛站穩腳跟,呂布又來挑戰,上黨太守張楊麾下的穆順“
出馬挺槍迎戰
”,這位先生連一個回合都沒堅持住,被呂布“
手起一戟,刺于馬下
”。
北海太守孔融麾下猛将武安國出戰,這是個力量型的錘将,“
戰到十餘合
”,被呂布一戟砍斷了手腕。非常可惜,武安國能和呂布打十幾個回合,非常厲害了。
諸侯們商議中,呂布又來挑釁。這時候老大哥公孫瓒為了鼓舞大家的士氣,“
揮槊親戰呂布
”,但實力差距太大,“
戰不數合
”,就敗下陣來。
大家檢點一下呂布在與桃園三兄弟交戰之前的四次厮殺:
1.無五合,刺死方悅;
2.一合刺死穆順;
3.十餘合重傷武安國;
4.不數合擊敗公孫瓒。
算起來,呂布也已經有将近二十個回合的體力損耗。
這個時候,張飛撲上來了,“
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呂布此時的體力消耗已經有70合以上了)。
此時關羽掄刀上陣,與張飛合力夾攻呂布。為什麼關羽不讓張飛退下休息一會兒,由他獨自應對呢?
原因有二:1.關羽知道自己獨自敵不過呂布;2.如果張飛退下,關羽獨戰呂布,如果抵擋不住五十個回合,觀戰的衆人們就能發現他的武藝不如張飛。關羽這個人心高氣傲,性情驕狂,當然不願意讓大家看破。
關羽和張飛聯手夾攻,“
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
”(此時呂布的體力消耗在百合以上)。
這時劉備又沖了上來,“
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
不要小瞧劉備,雖然在三兄弟中,他的武藝最低,但在十八路諸侯中,劉備的武力絕對能排進前三。劉備“
手可過膝
”,殺傷範圍很大,而且雙股劍能刺能劈能砍能削,戰鬥方式也是很多樣的。
劉備上場後,這樣戰鬥又持續了多久呢?正文中沒有交待,隻說是“
轉燈兒般厮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
”,肯定不可能是一兩個回合的事。
在後面的贊詩中有這樣的描述:“
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
”,可見劉備參戰後,回合數仍然不少。
“
呂布力窮尋走路
”,呂布敗退是因為“
力窮
”,體力消耗太大了,陸陸續續經曆了一百二十合以上的厮殺,對付一矛一刀雙劍,逐漸“
架隔遮攔不定
”,即使在這種狀态下,呂布仍然很清醒,敏銳地找到了包圍圈中最弱的一環,“
看着玄德面上,虛刺一戟
”,蕩開陣角,突圍而出,全身而退。
以原著的描述,在桃園三兄弟的合力夾攻之下,呂布确實是敗陣了。但能夠以一己之力獨抗張飛、關羽(
兩員超級猛将
)、劉備(
二流戰将
),在整個三國時代,也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