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失敗的間諜,被秦始皇發現卻全身而退,還留下一大奇迹工程

在陝西省泾陽縣西北方泾河北岸,有一座關中地區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西引泾水東注洛水,全長300多裡,灌溉面積超過4萬頃,這便是赫赫有名的鄭國渠。

從秦朝到清朝兩千多年,關中一直被看成天下糧倉,但在此之前,這塊地區隻是看老天吃飯普通平原,甚至會出現糧食欠收的局面。

出現這種變化,鄭國渠的貢獻至關重要,而它的設計者鄭國更是傳奇。

一個失敗的間諜,被秦始皇發現卻全身而退,還留下一大奇迹工程

戰國末期,秦國已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國土面積可媲美楚國,軍事能力強于趙國,經濟實力比肩齊國。

尤其是長平之戰後,天下形成一超六弱的格局,秦國滅六國的大勢已形成。

從地理位置來看,南韓不僅是秦國近鄰,而且控制了崤函通道,這可是秦國東進中原的必經之道,是以南韓必然是秦國第一個攻打的對象。

對于這種情況,南韓君臣都心知肚明,雖然實力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家,但也不會坐以待斃,這時候鄭國出馬了。

一個失敗的間諜,被秦始皇發現卻全身而退,還留下一大奇迹工程

在實力相差很大的情況下,南韓沒有太多主意,隻能想出一個笨拙的辦法,那就是“疲秦”計劃。

所謂的“疲秦”,就是派鄭國出使秦國,以修渠為理由,讓秦國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放在地方建設,沒有精力對外用兵。

這個方法雖然笨拙,但是效果卻很不錯,從主觀上來說,鄭國是潛入秦國的南韓間諜,但從客觀效果來說,修建的這條渠卻對秦國相當有利,是以鄭國沒有花太多心思便說服了秦始皇。

一個失敗的間諜,被秦始皇發現卻全身而退,還留下一大奇迹工程

然而,鄭國雖然是一位了不起的水利專家,卻不是稱職的間諜,在秦國沒多長時間就被發現了真正身份。

《史記》記載: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

在很多人眼中,這是一件大過天的事情,但在戰國這段特殊的時期,間諜活動相當頻繁,秦始皇也談不上多麼生氣。

可是這件事卻在秦國掀起了狂潮,讓所有在秦國的六國客卿都受到牽連,這源自于秦國内部勢力的互相争鬥。

一個失敗的間諜,被秦始皇發現卻全身而退,還留下一大奇迹工程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本土貴族的勢力大受打擊,尤其是六國客卿逐漸充斥着秦國廟堂,本土勢力的權益越來越小,最有代表的便是赢氏宗親。

鄭國事件曝光之後,秦國本土勢力借題發揮,誣陷所有客卿來秦國的目的不單純,秦始皇一時惱怒,下令驅逐所有六國客卿,幸虧被李斯勸住了,否則秦滅六國又會有變故。

《史記》記載: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

一個失敗的間諜,被秦始皇發現卻全身而退,還留下一大奇迹工程

事情發生後,秦始皇不僅沒有處罰鄭國,還依舊讓他負責修建管道,這出于兩方面的考慮。

一是關東六國已經不是秦國對手,甚至兩三家聯手都鬥不過秦國,是以僅憑這種伎倆根本不足以抵擋秦國東進的計劃;

二是秦國對外戰争常常取勝,但也架不住連年累月的窮兵黩武,沒有源源不斷的後勤支撐,秦國将士再強大也無濟于事。

修建管道後,關中必然會變成繼蜀地之後的又一大糧倉,為後續秦滅六國打下基礎。

一個失敗的間諜,被秦始皇發現卻全身而退,還留下一大奇迹工程

十餘年後管道修成,沼澤鹽堿之地變成了肥美良田,關中一躍成為天下最富裕的地區。

《史記》記載:渠就,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

這條管道讓關中的糧食産量超過其他地區的三倍,直接支援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戰争,為了紀念鄭國的功績,秦始皇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條管道,這便是鄭國渠的由來。

(參考文獻:《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