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東陵聖母祠相關問題的答客問之七(揚州江都)

關于東陵聖母祠,前幾年曾寫過一篇《東陵聖母祠的千年興衰》。我一直認為:對于神話傳說,可以作為地方史研究的一個方面,但不必花費過多精力。但是,無奈見到有人言之鑿鑿地考證出東陵聖母本出海陵,如臯建有東陵聖母祠,且又被引用在網絡,報紙上廣為傳播,而我湊巧又在江都一中學同學處見到《泰州志》上關于東陵聖母祠“與泰無涉”以及如臯從無東陵聖母祠的記載,這才有了《答客問》文的“出籠”,以正視聽!

關于東陵聖母祠相關問題的答客問之七(揚州江都)

誰知,卻又意外引出東陵聖母是“仙”還是“妖”的疑問來。

餘生也晚,且學淺識薄,寫不出洋洋灑灑,引經據典的大塊文章來,隻有老實本分,從原有文本中去尋求答案。

《博物記》曰:“女子杜姜,左道通神。縣以為妖,閉獄桎梏。卒變形,莫知所極。以狀上,因以其處為廟祠,号東陵聖母。”

“左道通神”。一提“左道”,有人搬出《辭海》:“左道乃邪道。《禮記 王制》曰:執左道以亂政,殺。”東陵聖母自然是該殺之“妖”。

其實,漢字有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字多音與一音多字,一詞多義與一義多詞。1980年版的《辭海》對“左道”隻有“邪道,該殺”一種解釋。其實,在《禮記 王制》下,鄭玄就有注曰:“左道,若巫盅及俗禁。”1983年版《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也是:“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也借用在學術上。”而2016年第七版的解釋是:“指不正統,不正宗的宗教派别。也借用在學術上”。2015年《新華成語詞典》的解釋也是:“指非正統的學術派别與宗教派别,也泛指不正當的方法,途徑。”這一解釋就顯得客觀準确得多了。現在“百度”則列有多種出處。其中引《資治通鑒》文有“變幻無所不為”的意思。結合杜姜“卒變形”,似相吻合。

而杜姜“左道通神”,應與“妖”毫無幹系。因為“神”不會與“妖”通,隻有“神”與“仙”才會相通的。

關于東陵聖母祠相關問題的答客問之七(揚州江都)

“縣以為妖”。看來,東陵聖母是“神”是“妖”的問題,并非自今日始,早在千年以前就有争論了。然而,亊發當時,隻是“縣以為妖”。那他的上司是怎麼看的呢?文中說:“以狀上”。縣太爺向上司禀報後,文中隐匿了“上”的态度,但卻明确了處理結果——“因以其處為廟祠,号東陵聖母”。如果“上”也認為杜姜是“妖”,肯定會殺無赦,但卻明确訓示:立廟以祭,封号“聖母”。設想“上”會為“妖”建廟封号嗎?那恐怕是極其罕見的了!

看來,還是泰州學者一篇文章的标題準确:《東陵聖母傳奇:從丈夫厭棄的妖女到名列神仙榜的女神》。

行善作惡。其實,分辨妖與仙,有一個最原始也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凡妖皆作惡,是仙總行善。東陵聖母是作惡還是行善呢?懷素在《聖母帖》中說得很明白:“水旱劄瘥,無不禱請,神贶昭答,人用大康,奸盜之徒……罪必斯獲。”這些描述,雖有誇大渲染的成分,但總不會是無中生有吧!這從“遠近立祠以祭”也能反映出來。

社會反響。是“妖”還是“仙”,還有一個檢驗的标準,那就是看社會反響。據《聖母帖》雲,其時,上自晉康帝,以為“中興之瑞,诏于其所置仙宮觀,慶殊祥也”。下至百姓是“自晉至隋,年将三百,都鄙精奉,車徒奔屬”,“遠近歸附,傾匝江淮”。及至隋炀帝,将其東遷荒野,仍然是“奠禱雲集”,而“耆老銜悲”,還發出“誰其興之”的感歎與期待。東陵聖母,是“仙”是“妖”,古人早有判斷。

關于東陵聖母祠相關問題的答客問之七(揚州江都)

再說,東陵聖母,仙耶?妖耶?聖母祠的女道姑康紫霞尚且列為仙女,有“仙女廟”以祭,而東陵聖母反倒為妖,這又叫人如何了解?

其實,仙也罷,妖也好,東陵聖母等都是幻化了的人物。然而,卻也折射出當時百姓的願望與祈求。我們今天再也不應以“左”的眼光來看待這些民間神話傳說了。(朱毓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