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蔣評他“對人忠誠,是一将才”,他卻不給蔣面子,後怎麼樣了?

大家知道抗日名将于學忠在東北軍的,但在之前,他并不是東北軍張作霖麾下的,而是北洋直系軍閥吳佩孚手下的一員名将。

老蔣評他“對人忠誠,是一将才”,他卻不給蔣面子,後怎麼樣了?

于學忠出生于一個軍人家庭,他父親于文孚,曾在淮軍宋慶部下任營副,于學忠就是一個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孩子。18歲那年考入通州速成随營學堂步兵科學習,畢業後在毅軍排長、連長。後調任直系吳佩孚部陸軍第十八混成旅炮兵營長,就在他任營長期間,得到了吳佩孚的賞識。

1920年夏,直皖戰争爆發,于學忠随旅長趙榮華參加了對皖系長江上遊總司令吳光新的作戰。1921年秋,川軍熊克武、劉湘号稱援鄂,大舉向湖北進攻,直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當時盧金山、趙榮華準備棄守宜昌,但于學忠建議固守。那天,吳佩孚乘艦來到宜昌視察前線,發現隻有于學忠的一個營尚與川軍對峙。趙榮華聞吳大帥來到前線,便急忙收拾潰兵傳回第一線,使局勢轉危為安,最終擊退了川軍。

老蔣評他“對人忠誠,是一将才”,他卻不給蔣面子,後怎麼樣了?

這一次戰役後,吳大帥對趙榮華旅長說,“這個于營長我帶走,給我去當團長。”趙旅長那裡肯定放,他報告大帥說,我這裡也有個團長缺,就在我這兒任團長吧。結果趙旅長把步兵第二團的原團長免去,任命于學忠為團長。

于學忠得到吳大帥的賞識,自然官運亨通,很快升任18混成旅旅長、14省聯軍第26師師長、第9軍軍長兼荊襄警備區邊防總司令等職,後在與北伐軍的戰鬥中,他始終與吳大帥共進退。

老蔣評他“對人忠誠,是一将才”,他卻不給蔣面子,後怎麼樣了?

1927年,吳佩孚與南方的革命軍作戰失敗後,蔣介石就看上了于學忠。蔣派人與于學忠接洽,希望他率部歸符革命軍,還帶來了任他為川、鄂、豫、陝四省邊區總司令的委任狀。于學忠見狀,氣憤地說:“他委任我?我還想委任他呢!我這腦袋瓜上今生不戴他國民黨的帽花!”并把委任狀撕了個粉碎,一點也不給老蔣面子。

但老蔣還是給他面子,他在投靠東北軍後,參與了西安事變,但老蔣還是沒去追究他的責任。據說老蔣有一個習慣,喜歡在随身攜帶的小本子上寫下對将領們的評論。對張學良,蔣的評語是“大事糊塗,小事精明。”對于學忠評價卻是:“兩眼炯炯,對人忠誠,是一将才。”說明老蔣是非常賞識于學忠的。

老蔣評他“對人忠誠,是一将才”,他卻不給蔣面子,後怎麼樣了?

盡管于學忠說過“今生不戴他國民黨的帽花”,但在國家統一和抵禦外敵時,他還是表現出了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

抗日戰争中,時任第3集團總司令的于學忠1938年1月率部參加了淮河戰役,他親率2個師2.5萬人死守蚌埠,在臨淮關頂住了日寇3個師團共4萬人的瘋狂進攻。在連續8天的防守中,51軍傷亡7千人,日軍傷亡達9千人以上。他後又率部參加了台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

老蔣評他“對人忠誠,是一将才”,他卻不給蔣面子,後怎麼樣了?

1939年2月,于學忠主動向蔣介石請纓,率3個軍去敵後方山東打遊擊戰,指揮51、57軍從大别山鄂豫皖地區越隴海、津浦路向敵後魯南進發,于山東、江蘇兩省交界處與八路軍并肩抗日。到1943年9月底,他率部在魯南抗戰的5年中,軍隊傷亡慘重,但擊斃敵寇在萬人以上,僞軍不下數千人之多,在魯南地區牽制了日軍4個師團的兵力,分散了敵人正面進攻的兵力。

于是,他成為我國著名的抗日名将。

抗戰勝利後,于學忠淡出軍界,改任軍事參議院副院長等閑職。老蔣敗退去台,也力促他也去台,但他卻隐居在了四川鄉下。

于學忠與我黨關系融治,他在東北軍時就知道他隊伍裡有我黨黨員,他是睜一眼閉一眼;在山東期間與我八路軍更是和諧相處,因為他心中隻有一個宗旨:“隻抗日,不打内戰”。主席曾這樣評價他:“熱誠愛國”,是“共産黨的朋友”,也我“個人的朋友”。

老蔣評他“對人忠誠,是一将才”,他卻不給蔣面子,後怎麼樣了?

新中國成立後,于學忠先後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等職,1964年9月22日去世,享年74歲。作為著名的抗日愛國将領,于學忠的骨灰安葬在八寶山烈士公墓。

更多精彩文章:

此人智勇雙全,22歲任師長,差點被張國焘害死,後被譽為遊擊大師

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的主要上司是誰?唯一的幸存者後為上将

他是張學良衛隊長,一生做了3件大事,2件錯,有1件讓他安享晚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