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著名清史專家李治亭評論吳三桂:“在明清之際的大舞台上,吳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他以迎清兵入關而名噪一時,30年後又舉兵叛清,一度割據西南”。吳三桂是一位“褒貶不一人物”,有人認為吳三桂是“漢奸”,因為吳三桂原本是鎮守遼東的邊将,後來投降清朝,充當了引路人,帶領清軍開進了中原地區,他們攻打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招降漢族地主,一路打到雲南、貴州、廣東、廣西,起着開路先鋒的作用。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康熙塑像)

吳三桂對清朝來說,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吳三桂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順治皇帝封吳三桂為“平西大将軍”讓他鎮守雲南,雲南、貴州都受吳三桂的節制,讓人好奇的是年過花甲的吳三桂,為何在人生最後時刻起兵叛亂呢?

三藩影響清朝的統治,康熙決定撤藩

吳三桂占據雲南,已經成了一股勢力,首先吳三桂在經濟上有很大的勢力,吳三桂占據雲南沐氏莊田700頃作為藩莊,吳三桂又和西藏的達賴喇嘛做生意,用茶換取蒙古的馬匹,吳三桂還讓手下的人販賣遼東人參以及四川的黃連,謀取利潤。吳三桂又大量地貸款給商人,還強征關市之稅,開礦鼓鑄。吳三桂從各方面培植自己的勢力,包括兵員、經商、私人買賣。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影視劇中的康熙)

除了上述以外,康熙皇帝下令削藩,三藩割據一方,已經形成了獨立的王國,嚴重影響清朝的統治,在經濟上也給清政府帶來沉穩的負擔,三藩每年都要消耗官兵2000餘萬兩,每年消耗如此大的财力,康熙皇帝更加加大了撤藩的決心。

康熙皇帝毅然決定撤藩,吳三桂和朝廷的利益已經不可調和

康熙十二年(1673年),忠于大清的尚可喜,請求康熙皇帝回遼東,尚可喜想讓尚之信留鎮廣東,康熙皇帝趁尚可喜請求的機會,下令讓尚可喜父子帶領家裡的兵丁同時撤離廣東。這個時候的吳三桂、耿精忠想試探康熙皇帝撤藩的态度,也請求撤藩。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畫像)

讓吳三桂沒有想到的是,康熙皇帝竟然下令撤藩,很顯然撤藩已經嚴重損害了吳三桂集團利益,吳三桂認為我幫大清入關,現在江山穩定了,要撤藩屬于不仁不義,隻有起兵叛亂才是唯一的出路。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沖突已經激化,隻有武力才能平息、化解沖突。

回到今天的題目,假如吳三桂不顧自身利益,選擇接受康熙皇帝的撤藩,他也不會得到善終。

第一,清朝和吳三桂隻存在利益關系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之前,他就開始考慮到底歸順誰,他看到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的以後,開始貪圖享樂,荒淫腐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軍紀渙散,吳三桂看李自成最終成不了氣候,吳三桂從政治上的角度來考慮和多爾衮合作。吳三桂幫助清朝入關以後,清朝讓吳三桂鎮守雲貴,這也使得吳三桂利益最大化。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吳三桂畫像右)

然而康熙皇帝的撤藩,無疑對吳三桂的利益造成影響,當吳三桂和清朝沒有合作關系,隻有利益關系以後,吳三桂即使接受康熙皇帝的撤藩,吳三桂的日子也不好過,康熙會把吳三桂的軍權給要回,康熙皇帝會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把吳三桂的勢力給削弱。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吳三桂漫畫)

第二,雲、貴兩地是吳三桂最後的根據地,他不可能失去根據地

從大局上來看,吳三桂先是反了明朝,順從了清朝,雲、貴兩個地方,就是吳三桂最後的根據地,而且吳三桂在雲、貴兩地也是紮根多年,吳三桂失去根據地,接受撤藩的話,吳三桂和他的集團去哪裡?沒有地方可以呆的吳三桂,恐怕會任由康熙皇帝處置。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秦焰飾演的吳三桂)

總結:吳三桂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的話,吳三桂是不會得到善終的。吳三桂已經處在兩難之間,一邊是大勢已去的感覺明朝,另一邊是剛建立的清朝,康熙皇帝又不讓吳三桂在他的“雲南的小朝廷”裡生活,兩家沖突激化以後,吳三桂最終還是敗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吳三桂病死,吳三桂一死其勢力土崩瓦解,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軍進入雲南,吳三桂之孫吳世璠自殺。曆時八年,波及數十省的三藩之亂,終于被平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