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國軍騎兵團長,抗戰時率部投奔八路,戰四平後追認為遼吉功臣

他原是國軍騎兵團長,抗戰時期率300人馬投奔八路軍,四平攻堅戰中犧牲,為東北民主聯軍犧牲的兩名進階将領之一。他犧牲後,東野首長林總親自起草他的《詳細略曆》,還被追認為“遼吉功臣”。

他就是馬仁興,犧牲時任西滿縱隊獨立第1師師長、解放四平前線副總指揮。

他是國軍騎兵團長,抗戰時率部投奔八路,戰四平後追認為遼吉功臣

馬仁興是河北平鄉人,1904年生,開封軍官學校畢業後在馮玉祥部當兵,先後任西北軍騎兵第2師團政訓處處長、騎兵3師參謀、團上校參謀長、師少将參謀長、14旅騎兵28團團長等職。

抗戰全面爆發後,馬仁興率部參加了蘭封戰役和周口保衛戰等,屢立戰功。1940年4月15日在率全團在林縣起義,宣布脫離國軍陣營加入八路軍。

在當時全國團結合作抗日的大前提下,本不應該有這種事情發生的。然而,由于國民黨的錯誤政策,卻導緻了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發生。

1939年冬,國民黨以抗日為名,不斷制造反共摩擦,搞得很多熱心抗戰的愛國将領紛紛起了投奔八路的心思。在那段時間裡,馬仁興經常接到這種倒行逆施的“中國人打中國人”的指令。但身為國軍的騎兵團團長,馬仁興雖然義憤填膺,也隻能軟磨暗抗,消極對待。

馬仁興的騎兵28團當時駐守在山西林縣,第40軍軍長龐炳勳獲悉28團有“赤化”傾向後,除加以嚴密監視外,在兵力部署上也有意對28團進行鉗制,同時還在28團安插親信加以盯梢,甚至準備借檢閱之名解除28團的武裝。

馬仁興又不是傻子,對于龐炳勳的意圖自然非常明了。

他是國軍騎兵團長,抗戰時率部投奔八路,戰四平後追認為遼吉功臣

1940年4月15日,在經過前期的周密策劃後,馬仁興決定率部起義。那天下午,馬仁興以全團訓話為名全體集合,安排警衛人員迅即控制了龐的親信和頑固分子,切斷了與軍部、旅部的所有聯系。下午4時,馬仁興率全團300餘人馬,指令機槍排做前衛,以執行偵察任務為名,沿太行山偏僻小道一路北上。如遇攔截,全力開火,否則不準開槍。

就這樣,他們躲過了國民黨軍的層層封鎖線,硬是從軍部和旅部的鼻子底下沖了出來,并且一鼓作氣行程百餘裡,于黎明時分順利抵達了八路軍129師司令部所在的涉縣地界,投入到了八路軍的隊伍。

對于馬仁興等人的壯舉,我八路軍總部首長非常重視,朱老總、彭老總、左參謀長對他進行了高度贊揚。

為發揮騎兵團的有效作用,八路軍總部決定将馬仁興的28團與原冀中騎兵合編,組建為晉察冀軍區獨立騎兵第2團,歸冀中軍區指揮。後來人們所稱的“冀中騎兵團”,馬仁興就是他們的首任團長。

騎兵團先後經曆了50多場戰鬥,打出了騎兵團的威名,一度讓日軍聞風喪膽。

他是國軍騎兵團長,抗戰時率部投奔八路,戰四平後追認為遼吉功臣

馬仁興後來擔任八路軍第6支隊第27團團長、晉綏一分區司令員,負責保衛延安的任務。

抗戰勝利後,馬仁興随呂正操挺進東北,組建了東北保安第1旅并任旅長。1946年3月,馬仁興先後任解放四平前線指揮部副總指揮、四平衛戍司令員兼城防總指揮、西滿縱隊獨立1師師長。1947年6月,馬仁興率部參加四平攻堅戰。

大家都知道,在我軍開辟東北戰場後,四平攻堅戰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戰鬥,對手就是後來參加湖南起義的陳明仁。為完成上級交給有任務,馬仁興率部首先突破敵軍防線,占領西郊機場,全殲國民黨軍第71軍運輸營和保安營,後相繼拔除多個敵據點,突破多路防線,攻入城内縱深地帶。

但是,令人痛惜的事情發生了。1947年6月23日傍晚,師長馬仁興和政委商定,要出去察看一下地形。突然,一顆流彈擊中了馬仁興的胸口,馬師長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沒能起來。他是繼4縱10師師長杜興華之後,第二位犧牲在東北戰場上的将領。

他是國軍騎兵團長,抗戰時率部投奔八路,戰四平後追認為遼吉功臣

馬仁興師長犧牲後,東北各界人士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遼吉省委追認馬仁興為“遼吉功臣”,林總親筆起草署名《馬仁興師長詳細略曆》,東北行政委員會和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決定,将四平市四道街命名為“仁興大街”。

英雄固然遠去,但他的英名卻永留人間,為世人所傳頌。

他是國軍騎兵團長,抗戰時率部投奔八路,戰四平後追認為遼吉功臣

更多精彩文章:

14歲參軍的“紅小鬼”,三年活捉了3個敵團長,後成為炮兵司令員

衛立煌想做省主席,老蔣為何不讓?無奈之下他給老蔣評了四個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