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国军骑兵团长,抗战时期率300人马投奔八路军,四平攻坚战中牺牲,为东北民主联军牺牲的两名高级将领之一。他牺牲后,东野首长林总亲自起草他的《详细略历》,还被追认为“辽吉功臣”。
他就是马仁兴,牺牲时任西满纵队独立第1师师长、解放四平前线副总指挥。

马仁兴是河北平乡人,1904年生,开封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冯玉祥部当兵,先后任西北军骑兵第2师团政训处处长、骑兵3师参谋、团上校参谋长、师少将参谋长、14旅骑兵28团团长等职。
抗战全面爆发后,马仁兴率部参加了兰封战役和周口保卫战等,屡立战功。1940年4月15日在率全团在林县起义,宣布脱离国军阵营加入八路军。
在当时全国团结合作抗日的大前提下,本不应该有这种事情发生的。然而,由于国民党的错误政策,却导致了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1939年冬,国民党以抗日为名,不断制造反共摩擦,搞得很多热心抗战的爱国将领纷纷起了投奔八路的心思。在那段时间里,马仁兴经常接到这种倒行逆施的“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命令。但身为国军的骑兵团团长,马仁兴虽然义愤填膺,也只能软磨暗抗,消极对待。
马仁兴的骑兵28团当时驻守在山西林县,第40军军长庞炳勋获悉28团有“赤化”倾向后,除加以严密监视外,在兵力部署上也有意对28团进行钳制,同时还在28团安插亲信加以盯梢,甚至准备借检阅之名解除28团的武装。
马仁兴又不是傻子,对于庞炳勋的意图自然非常明了。
1940年4月15日,在经过前期的周密策划后,马仁兴决定率部起义。那天下午,马仁兴以全团训话为名全体集合,安排警卫人员迅即控制了庞的亲信和顽固分子,切断了与军部、旅部的所有联系。下午4时,马仁兴率全团300余人马,命令机枪排做前卫,以执行侦察任务为名,沿太行山偏僻小道一路北上。如遇拦截,全力开火,否则不准开枪。
就这样,他们躲过了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线,硬是从军部和旅部的鼻子底下冲了出来,并且一鼓作气行程百余里,于黎明时分顺利抵达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所在的涉县地界,投入到了八路军的队伍。
对于马仁兴等人的壮举,我八路军总部首长非常重视,朱老总、彭老总、左参谋长对他进行了高度赞扬。
为发挥骑兵团的有效作用,八路军总部决定将马仁兴的28团与原冀中骑兵合编,组建为晋察冀军区独立骑兵第2团,归冀中军区指挥。后来人们所称的“冀中骑兵团”,马仁兴就是他们的首任团长。
骑兵团先后经历了50多场战斗,打出了骑兵团的威名,一度让日军闻风丧胆。
马仁兴后来担任八路军第6支队第27团团长、晋绥一分区司令员,负责保卫延安的任务。
抗战胜利后,马仁兴随吕正操挺进东北,组建了东北保安第1旅并任旅长。1946年3月,马仁兴先后任解放四平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四平卫戍司令员兼城防总指挥、西满纵队独立1师师长。1947年6月,马仁兴率部参加四平攻坚战。
大家都知道,在我军开辟东北战场后,四平攻坚战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战斗,对手就是后来参加湖南起义的陈明仁。为完成上级交给有任务,马仁兴率部首先突破敌军防线,占领西郊机场,全歼国民党军第71军运输营和保安营,后相继拔除多个敌据点,突破多路防线,攻入城内纵深地带。
但是,令人痛惜的事情发生了。1947年6月23日傍晚,师长马仁兴和政委商定,要出去察看一下地形。突然,一颗流弹击中了马仁兴的胸口,马师长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没能起来。他是继4纵10师师长杜兴华之后,第二位牺牲在东北战场上的将领。
马仁兴师长牺牲后,东北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辽吉省委追认马仁兴为“辽吉功臣”,林总亲笔起草署名《马仁兴师长详细略历》,东北行政委员会和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决定,将四平市四道街命名为“仁兴大街”。
英雄固然远去,但他的英名却永留人间,为世人所传颂。
更多精彩文章:
14岁参军的“红小鬼”,三年活捉了3个敌团长,后成为炮兵司令员
卫立煌想做省主席,老蒋为何不让?无奈之下他给老蒋评了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