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原突圍時,他是“皮定均旅”的政委,雖沒有軍銜但評價很高!

“皮定均旅”的正式番号是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因為旅長是皮定均将軍,大家便約定俗成它為“皮旅”。

中原突圍時,他是“皮定均旅”的政委,雖沒有軍銜但評價很高!

“皮旅”的前身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隊。該支隊成立于1944年9月5日,大約1500餘人,他們是由太行軍區七分區第3團和六分區第35團為基礎組建而成的,目的是為了開辟豫西根據地。支隊成立後,便開赴豫西地區開展對敵鬥争,隊伍也發展到了5000餘人。抗戰勝利後,先遣支隊奉命南下至桐柏地區與新四軍第5師會合,不久便改編為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此時部隊兵力已經達到7000多人。

“皮旅”從組建最初就是一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隊伍,他們的營以上幹部和部分連級幹部都是經過長征的紅軍老戰士;戰士也是經過嚴格挑選的,他們覺悟高、身體強。武器裝備也比較精良,甚至每人都配備了一個繳獲日軍的黃牛皮子彈匣。

中原突圍時,他是“皮定均旅”的政委,雖沒有軍銜但評價很高!

“皮旅”之是以名揚天下,就是因為他們在中原突圍中,在成功地完成了掩護中原局、中原軍區主力突圍的任務之後,巧施疑兵之計,帶領7000英勇健兒東進,馳騁2000餘裡,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此舉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一個奇迹。

他當時就是這支創造世界軍事史奇迹的“皮定均旅”的政委,他叫徐子榮。

徐子榮是河南确山人,早年曾就讀于确山縣第一高等國小、開封甲種農業學校,與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是同鄉同學,兩人曾一起聆聽過聽王若飛、肖楚女等人的進步思想宣講,18歲參加革命工作,後又與楊靖宇等人回鄉參加組織農民起義、農協等活動,先後擔任确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青年部長、區委書記、宣傳部長和縣委書記等職,後因農民起義失敗,調往北方局工作。

中原突圍時,他是“皮定均旅”的政委,雖沒有軍銜但評價很高!

九一八事變後,徐子榮在北平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8月,因攜帶傳單前往示威集合地,途中被國民黨憲兵逮捕入獄,直到1936年9月,經北方局營救後出獄。

出獄之後的徐子榮先後被派往河南恢複、整頓黨組織;被派往派往太原,出任山西省工委秘書長。抗戰時期,一直在省委任職的徐子榮主動要求調往基層工作,從此之後他調到太行區任五地委書記兼五分區政委。

中原突圍時,他是“皮定均旅”的政委,雖沒有軍銜但評價很高!

1944年5月,豫西淪陷。中央指令由皮定均、徐子榮組建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皮定鈞任支隊司令員,徐子榮任支隊政委、豫西地委書記,強渡黃河,挺進敵後,開辟抗日根據地。經過一年多的浴血奮戰,建立起以嵩山為中心,包括洛陽、登封、密縣、荥陽、臨汝、禹縣等10個縣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建立了10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9個獨立團的地方武裝,有力地牽制和打擊了日僞軍。

後來,支隊被改編為中原軍區1縱1旅後,徐子榮任旅政委,與旅長皮定均一道率部完成了中原突圍中上級交給的任務後,成功突圍并創造了奇迹。

此後,徐子榮先後擔任華野獨立師政委、一野61軍政委等職,率部參加了兩淮(淮安、淮南)保衛戰、漣水保衛戰、鹽城保衛戰、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戰役戰鬥,戰功卓著。

中原突圍時,他是“皮定均旅”的政委,雖沒有軍銜但評價很高!

但到了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有着赫赫戰功的徐政委卻沒有軍銜呢?

原來在開國大典之後,徐子榮被調到了公安部任辦公廳主任兼人事局局長,不久升任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本着在地方任職的原軍隊幹部不再授軍銜的原則,是以,徐子榮也就不再授軍銜。若按徐子榮的功績,竊以為授中将的幾率是比較大的,皮定均就授了中将軍銜。

中原突圍時,他是“皮定均旅”的政委,雖沒有軍銜但評價很高!

1969年6月20日,沒有軍銜的開國功臣徐子榮不幸離世,年僅62歲。不過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對人民有功的人,是以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這在1979年1月25日為徐子榮舉行的追悼會上的悼詞中就可以看出,悼詞評價他是“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産階級堅強戰士”、“優秀的政治從業人員”、“公安保衛工作的卓越上司人”,總之他是值得我們後人永遠敬仰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