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本是國軍團長,起義加入八路軍,後成四野名将,可惜運氣不好

在中國當時的四個野戰軍中,規模最大也是公認的就是四野,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可謂名垂青史。而四野的鐘偉、梁興初、韓先楚也都是公認的四野名将,今天介紹的這位也是一位四野名将。

他本是馮玉祥西北軍出身,後來投靠蔣介石,因外婆不疼舅舅不愛被降為團長,率部起義加入八路軍,此後戰功赫赫威震敵膽,一舉躍身四野名将之列。

他就是馬仁興,河北平鄉人。

他本是國軍團長,起義加入八路軍,後成四野名将,可惜運氣不好

馬仁興出生于1904年,一個農村教師家庭,深受父親的教誨,聰明上進在當地都小有名氣。相信小時候老師都問過你們的理想,小嗨現在還記得當時的理想是當“科學家”,但已蹉跎半生毫無目标。馬仁興雖沒有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也立下了“從軍報國”的理想。

1919年,15歲的馬仁興在父親的支援下,第一走出家門到陝軍第三混成旅當兵,奈何“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兵是當了,但不是為國,而是為了軍閥個人的私欲而混戰不止。

1924年,馬仁興回到家鄉,一段時間後又心有不甘,報考開封軍官學校,畢業後進入革命軍參加北伐。1929年在馮玉祥的西北軍騎兵第二師任團政訓處處長,中原大戰時,他升任第三師參謀長,晝夜在前線宣傳反蔣工作。

他本是國軍團長,起義加入八路軍,後成四野名将,可惜運氣不好

後來大家都知道,馮玉祥失敗了,所部西北軍被蔣介石收編,馬仁興成為國軍騎三師參謀長。九一八後,馬仁興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非常不滿,想起了在軍校時接觸的共産主義思想。

1932年的時候,因部隊缺衣少糧,籌借糧草又不得,一氣之下砸了刁難的國民黨豐縣黨部,被國民政府縮編為旅,他也降為了團長。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馬仁興随軍轉戰河南立下赫赫戰功,并且在周口硬漢日軍鈴木旅團,血戰一周取得了勝利。

在抗日戰争中,所部和八路軍聯合作戰取得了不少的勝仗,而就在這一時期,馬仁興加入了共産黨,在1940年的時候營救兩名地下黨員被懷疑,率全團1600餘人起義加入八路軍,被任命為騎二團團長。

他本是國軍團長,起義加入八路軍,後成四野名将,可惜運氣不好

此後,馬仁興率部南征北戰,1943年還率部保衛延安,重創敵軍立下大功,被任命為晉綏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參加反掃蕩和攻勢作戰,收複東村、岚城、普明等據點,使第一、三、八分區連為一片。

抗日戰争勝利後,馬仁興率部随呂正操挺近東北,擔任沈陽保安第一旅旅長,1946年擔任首戰四平戰役副總指揮,率部全殲守敵3000餘人,解放了四平,而後擔任四平衛戍司令部司令,積極建構防禦工事。

面對國軍的優勢兵力,馬仁興率部參加四平保衛戰,曆時一月多,取得了殲敵一萬六千餘人,再次取得大勝,為解放軍奪取長春、哈爾濱等大城市赢得了時間。1946年5月,馬仁興率部撤出四平,轉戰遼甯、吉林等地,發動人民群衆建立政權,幹得熱火朝天。

他本是國軍團長,起義加入八路軍,後成四野名将,可惜運氣不好

1947年,馬仁興升任獨立一師師長,6月率部參加四平攻堅戰,作為虎将,上級将路西方向突破的任務交給了他。馬仁興确實不負衆望,戰鬥打響後,他率指揮部深入前沿,接連攻克陸軍醫院、大白樓、大紅樓等敵人重要據點,進入市内。

這還不算,他完成任務後又率部從市内向東發動猛攻支援友軍,一時間軍威大振。馬仁興不失為名将,但運氣确實不怎麼好,6月23日傍晚,他和參謀長在涵洞邊分析戰況時,突然被流彈擊中胸部,當場犧牲。

馬仁興犧牲後,中共遼吉省委追認他為“遼吉功臣”,在四平烈士陵園中,他的紀念碑上刻着“四平名将,遼吉功臣,建場紀念,無上光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