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殺父之仇本不共戴天,為何少帥手握40萬兵力卻不敢攻擊關東軍?

張作霖是民國時期一位名副其實的枭雄,他本來隻是草莽出身,卻一步步走上了東北王的寶座。同時在北伐軍席卷全國的時候,他也是北洋政權的最後一位統治者,而且有足夠的實力和北伐軍進行抗衡。他甚至在張宗昌和孫傳芳的支援下當選為安國軍總司令,一時風光無二。

殺父之仇本不共戴天,為何少帥手握40萬兵力卻不敢攻擊關東軍?

直到蔣介石得到了馮玉祥和閻錫山這樣的實力超強的軍閥的支援,安國軍才得以被擊潰。而張作霖此時仍有退路,可以回關外繼續做他的地方霸主。然後張作霖還不知道此時他已經被日本人盯上,随後皇姑屯事件爆發,張作霖被炸死。

張作霖死後,奉軍四十幾萬的兵力就落到了張學良的手裡,而張學良自然也知道關東軍就是他的殺父仇人,但為什麼張學良不立刻為父親報仇呢?

其一是因為張學良新王登基,立足未穩。當時很多奉軍的重要将領都是張學良叔叔輩的人,他們的威望也比張學良更高,像楊宇霆這樣飛揚跋扈的人更是不把張學良放在眼裡,此時張學良就算是想報仇,他未必能調動得了其他人手裡的兵。

殺父之仇本不共戴天,為何少帥手握40萬兵力卻不敢攻擊關東軍?

其二張學良也确實忌憚日本人的戰鬥力,雖然日軍關東軍的人數并不多,但是關東軍的背後是整個日本國,而張學良手下的兵也隻是人數多而已,武器裝備都比較落後。

其三是因為當時蔣介石的北伐軍依舊來勢洶洶,而僅剩下的沒有歸順國民政府的地方勢力就是奉軍。是以張學良隻能優先考慮奉軍的未來,于是他就選擇了投靠蔣介石,奉軍也就變成了東北軍。

而在張學良好不容易在東北軍取得了絕對的話語權之後,日本人又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而此時蔣介石的政策卻是不抵抗,強令四十萬東北軍撤回關内,将東北拱手相讓。而在張學良服從了蔣介石的指令之後,他就基本上再沒有和日本人交戰的機會了。

殺父之仇本不共戴天,為何少帥手握40萬兵力卻不敢攻擊關東軍?

随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調去和紅軍進行戰鬥,直到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才終于硬氣了一回。然而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張學良又立刻遭到了蔣介石的軟禁,這也意味着張學良的軍事生涯直接宣告了結束,張學良從此之後就更沒有機會為父報仇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