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部主任盧仁燦,在參加百團大戰獅腦山狙擊戰中,胸部中彈受重傷,戰友們都以為他犧牲了,後來卻奇迹般地過來了。在入院治療期間,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副主任陸定一在看望盧仁燦時時,對他說:你命大!真乃“福将”!新中國成立後,盧仁燦果然成為開國将軍。

盧仁燦是福建永定人,1915年出生,1929年參加革命,1931年加入紅軍,他參加第三至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裡長征,曆任陝甘支隊第二縱隊連政治指導員,第4師政治部科長,紅31軍第91師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科科長,紅31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等職。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盧仁燦任八路軍129師弟386旅第772團政治處教育股股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第385旅政治部主任。
1940年,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一面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一面在正面戰場上集結重兵,陰謀進犯西南、西北,妄圖迫使中國投降,我八路軍為粉碎日軍的侵略陰謀,争取華北戰局更加有利于我軍的發展,并影響全國的抗戰形勢,決定從8月20日起,在華北敵後出動105個團,約40萬兵力,在2500公裡長的戰線上,發動了規模最大的“以徹底破壞正太路若幹要隘,消滅部分敵人……截斷該線交通”為目的的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1日,盧仁燦陪同旅長陳錫聯前往獅腦山,指揮狙擊日軍。
日軍一個大隊加僞軍一個中隊強攻獅腦山,戰鬥異常激烈,雙方損失慘重。擔任前線狙擊任務的一營大部分是新兵,雖然他們勇敢頑強,但他們剛從平原進入山區作戰,不太懂得如何利用地形地勢,一營教導員又在戰鬥中犧牲。
盧仁燦見此情況,二話不說,來到一營所在陣地,指揮戰士們隐蔽狙擊,打退了敵人一次次沖鋒。其間,敵人的一顆流彈擊中他的胸部,戰士們都誤以為他犧牲了,義憤填膺,“為盧主任報仇”的喊聲響遍山野。而他的名字也随陣亡将士名單上報到了師部。
師長劉伯承得知盧仁燦“陣亡”消息後,心情十分沉痛,在電話裡狠狠地批評了旅長陳錫聯。誰知,盧仁燦在與死神作了一番掙紮之後,竟又奇迹般地蘇醒了,并且活了過來。
幸運地從死神手裡掙紮出來的盧仁燦,從此之後覺得自己的生命已經不屬于他個人,他活着就應該替那些犧牲了的戰友們為黨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
盧仁燦後來先後擔任太行縱隊第二支隊政治委員,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政治部主任,皖西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委員,志願軍三兵團政委、海軍副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2007年3月12日去世,享年92歲。
更多精彩文章:
紅軍長征後,湘贛邊紅軍的上司誰犧牲?誰叛變?誰堅持到了勝利?
葉挺獨立團在抗日戰争時期都是啥番号?其主要上司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