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杜聿明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蔣介石的嫡系弟子,是一名作戰能力極其優秀的将領,為抗日戰争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做出了重要貢獻,其獨到的軍事才能和手下先進的坦克部隊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杜聿明

作為蔣介石的手下精銳,杜聿明對于蔣介石忠心耿耿,可謂是說一不二,絕對執行。同時,是以忠心所打下來的一些敗仗,也使得後人對于杜聿明的評價毀譽參半,令人歎惋。其中,野人山一役更是将杜聿明釘在了恥辱柱上,使得野人山成為杜聿明心中難以忘懷的一道坎。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在這場慘烈的戰役裡,杜聿明手下的士兵為了飽腹殺光了所有的戰馬,女兵的遭遇更是讓人不忍直視,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又是什麼讓一代“神将”落得如此下場?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蔣介石麾下最忠心的優秀将領——杜聿明。

杜聿明出生于陝西的封建地主家庭,父親雖然是清末舉人,但是卻十分反抗封建帝制,一度抵制袁世凱稱帝。杜聿明從小對父親的“反對帝制”觀念 耳濡目染,這也為其今後的革命道路奠定基礎。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袁世凱稱帝

從小,杜聿明就表現出對于戰鬥的興趣,頗愛玩弄槍支彈藥。同時,由于父親常年在外教書,家務的重擔迫使杜聿明不得不學會經營,練就了操持家業的本領,但也從中領悟到了戰略的重要性。

後來,杜聿明的父親逐漸意識到杜聿明因長期操持家務而荒廢學業,便将他送去讀書。同時,前往北京求學的他目睹了北洋軍閥理政的腐敗無能和黑暗統治,受到革命思潮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他最終決定報考了在當時國共合建的黃埔軍校,以實作建功立業的偉大理想。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黃埔軍校

在黃埔軍校的學習期間,杜聿明十分刻苦,全身心地投入于軍事訓練和軍事學習,本就極具作戰天賦的他經過系統化學習更是成績優異,名列前茅。在軍校的号令下,杜聿明也積極參與到各項實踐活動之中,在讨伐廣東軍閥一役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由此得到了國民黨派的重視,不久之後,國民黨中央便将杜聿明納入麾下。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國民黨士兵

後來,在北伐戰争之中,杜聿明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圍剿紅軍作戰的時候也因為總能夠按照蔣介石的要求辦事,而備受蔣介石器重;到了抗日戰争時期更是一戰封神。随着戰争經驗的逐漸積累,杜聿明軍階逐升,逐漸在軍中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後來出于對戰局的考慮,蔣介石讓他帶領戰績輝煌的遠征軍前往緬甸,争取搶在日軍之前占領密支那,并取道回國。

未曾想到,也正是這麼一道诏令,使得杜聿明與遠征軍深陷泥沼,大受打擊...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緬甸戰役

被迫挺進野人山

野人山位于緬甸最北方中緬交界的山區,是一片至今尚未開發的原始森林,在緬甸語裡,野人山被稱為“魔鬼居住的地方”,是當地人都不敢輕易踏足的所在。

1941年,太平洋戰争爆發,日軍開始向東南亞進軍,試圖通過侵犯中緬邊境對我國西南地區進行控制。同時,中緬邊境修建的滇緬公路通過不斷運輸物資以保障資源的局面,也加劇了日軍對于中緬邊境的威脅感,由此,滇緬公路也成為了日軍的首要破壞目标。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在此情境下,中國不得不對緬出兵,抵抗日軍的進攻。為了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民政府組建了聲名浩蕩的中國遠征軍,任命杜聿明為遠征軍的第一路軍副司令帶領遠征軍入緬作戰。同時,與國際盟軍一同進行軍事合作,抗擊日本法西斯,同時保障滇緬公路的暢通。

一開始,遠征軍的總指揮是由美國五星上将來擔任,但是随着五星上将史迪威和蔣介石的作戰意見發生沖突,再加上英軍的真實目的也并不是想守衛緬甸,抵抗日軍,而是想利用中國軍隊的掩護和幫助撤離至印度。在這種各懷鬼胎,危機四伏的環境下,遠征軍必然會出現問題,導緻最終沒能如願取得勝利,甚至還被日軍倒打一耙。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史迪威蔣介石等人

而一心隻忠于蔣介石的杜聿明對于讓美國人史迪威作為總指揮這件事情也感到十分不解。面對戰局慘敗,杜聿明心中對于史迪威也漸生不服之氣,慢慢地也就不再聽從他的号令。當時,日軍已經占領了密支、臘戍這兩個靠近緬甸公路的軍事要地,将中國遠征軍的回國路程也進行切斷,遠征軍不得不面臨撤退的境地。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中國遠征軍

此時,關于遠征軍如何撤退,杜聿明就與史迪威産生了意見分歧。史迪威主張與英國軍隊一同向北撤離到印度,而杜聿明主張向東撤回中國。兩人争論不休,始終未能分出個結果。而這時,杜聿明也就想起自己出征前和蔣介石的對話,當時他就向蔣介石請教了這一疑惑:“如果您和史迪威意見不和,我等該聽從誰的意見?”,而蔣介石也給出明确答複:“以重慶的意見為準。”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蔣介石雕塑

一向對蔣介石指令說一不二的杜聿明,便決定堅持自己的撤退路線-回國。再加上本就對史迪威有所不服,于是杜聿明便決定擅自行動,率領四萬精兵向東撤退。然而,就在杜聿明主力向東撤退的過程之中,遭受了日軍的大規模伏擊,迫使杜聿明不得不忽然直轉北上,繼而向北撤退,被迫穿越荒無人煙的野人山。

野人山之殇

野人山,縱深三百公裡,方圓五六百公裡。熱帶地區的參天大樹和茂盛密林的遮天蔽日使得野人山終年不見天日,其間瘴氣蔓延,蚊蟲毒蛇螞蟥肆虐,豺狼猛獸橫行。更加令人痛苦的是,遠征軍進入野人山的時期,正值雨季,暴雨傾盆,大量濕潤的雨水使得林中沼澤遍布,寸步難行。同時,螞蟥蚊蟲的活動也會變得異常活躍,這些猝不及防的蟲子瘋狂地傳播着病毒疾病,仿若人間煉獄。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野人山

為了能夠成功穿越野人山,在進入野人山之前,杜聿明便指令手下的部隊卸下辎重,隻帶上必須的幹糧和武器,輕裝上陣。但是由于之前戰役之中傷耗巨大,許多人都在帶傷穿越野人山,虛弱地彼此攙扶前進,在野人山的駭人環境裡苟延殘喘。

杜聿明和部下們在野人山之中穿越數日,都未曾找到出路,反而在錯綜複雜的密林之中愈走愈深,仿佛困入無盡的迷宮,不見天日。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傷兵為了不拖累大部隊的腳步,請示杜聿明取得汽油自焚,場面極其慘烈,令同行部隊紛紛落淚。與此同時,密密麻麻的螞蟥也在無時無刻趁機吸取着士兵們的鮮血。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虛弱的士兵

根據穿越過野人山的士兵們回憶:

“野人山的螞蟥會不知不覺中鑽到人的心髒、腎髒、肝髒等人體器官裡,并且很快吸走戰士們的血。如果哪個戰士停下來休息,就會被成群的螞蟥爬到身上,随之而來的就是無盡的疼痛。由于失血過多,戰士們會率先昏迷,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白骨。”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穿越野人山

而螞蟥可以吸食鮮血來維持生命,可士兵們們又以何來維持生命?随着時間的推移,士兵們早已彈盡糧絕,被饑餓折磨得頭暈眼花,甚至猝然餓死在路邊,部隊的行進速度也是以越來越慢。

眼見着部隊就要撐不下去,杜聿明便下令陸陸續續将戰馬殺死,當做食物。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直到所有馬匹都被消耗殆盡,他們都還沒有走出野人山這座人間煉獄。馬肉吃完後,士兵們不得不啃樹皮嚼皮帶以度日果腹,不時望着馬骨興歎,“望梅止渴”,艱辛程度今人根本無法想象。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同時,女兵們在此次穿越野人山裡也經受了莫大的苦難,除了對身體素質和生命威脅的考驗,女兵們每天還要經受腐屍遍野、蛆蟲遍地的視覺沖擊,長此以往,有的女兵出現了精神失常,赤身裸體地跳崖自殺以解脫痛苦;有的女兵留下了終身心理陰影,始終戰戰兢兢。還有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小護士則被毒蛇餓狼殘忍殺害...

杜聿明兵敗野人山,戰馬都被士兵殺光了,女兵相比于男兵更慘一些

野人山女兵

此次被迫穿越野人山,總共曆時将近三個月,給遠征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杜聿明手下穿越野人山的四萬人之中,隻剩下不到一萬士兵成功穿越野人山,其餘三萬餘名士兵便隻能永遠地葬身于野人山之中,令人歎惋。

如今當我們去了解這段曆史,也不由得會思考:這場“野人山之殇”,究竟是因為遠征軍的不利,還是蔣介石杜聿明的一意孤行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