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鼎文在國軍隊伍中也算得上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僅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将” 之一,而且還是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之一,軍閥混戰中以“飛将軍”名震一時。抗日戰争期間,曆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西安行營主任和第十、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他一生中打了無數場戰役,毀譽參半,但總的來說,也算是英勇善戰。
但是,曾經骁勇善戰的大将軍,卻在抗戰時期打出了他有史以來最恥辱的一場仗。

抗日戰争爆發後,1939年2月,他擔任了第十戰區的司令官,帶領部隊在通關一帶設防,抵抗前來掃蕩的日寇,他果然不負衆望,指揮有力,日寇一度被黃河阻攔,無法朝陝西進發。
他在當陝西省主席時為官不夠清廉,吃喝嫖賭,作風腐敗,日軍無法跨過黃河,感到非常憤怒,就派人在黃河北岸濟源縣一帶,四處張貼他懷抱美女,手拿鈔票的宣傳畫,但即便是這樣,也不能影響他被晉升的步伐。
1941年12月,他被晉升為國民黨第一戰區的司令官,并兼任一查戰區的司令,而總部設在河南洛陽,他便成為中原地區抗日的第一軍事長官。
1944年4月,日寇從南面渡過黃河,進入河南,企圖把中國分割為南北2個部分,逐個擊破,蔣鼎文人在洛陽指揮軍隊與日寇進行決戰。
雖然他召集了國軍将領進行軍事會議,但是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到最後也沒有對攻打日軍的戰術進行确定,而且也沒有調整或加強部隊的部署。相反,他隻研究了軍官的家人,行李和檔案向後方撤離時的計劃。由于決策不力,日軍發動強大的攻勢後,在前線指揮的副總司令湯恩伯節節敗退。
5月4日,日寇到達了洛陽陰暗20裡地的龍門,第二天,他就下令炸毀洛陽的重要橋梁,以阻止日軍前進。 26日,洛陽陷落,他帶領部隊撤退到洛甯以南的伏牛山。
在這場大的戰役當中,他所帶的兵力超過40萬,是日軍的三到四倍。但是,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便失守了38座城池,兵力減損一半。中原地區戰敗,舉國震驚,輿論一片嘩然。
雖然他不幸戰敗,但也還算條漢子,并不像湯那樣竭盡全力為自己辯護。他羞愧地說,這次失敗是他“過去40年來參軍參政的最大挫折”,是以之後他引咎辭職了。是以他也變成了抗戰以來國軍唯一一個因為打了敗仗而引咎辭職的戰區司令官。
雖然他引咎辭職了,但是還是免不了感到羞愧,從此以後再也沒臉帶兵打仗了,雖然後來他也擔任過一段國軍的上将主任委員,但是還是沒去上戰場帶兵打仗。
後來,他另謀出路,連軍人都不再做了,直接從商去了。
1974年1月2日,病卒于台北。追晉一級陸軍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