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讀《說嶽》,書中第六十一回講到:南宋愛國名将嶽飛、嶽雲父子,與張憲一道被秦桧勒死在風波亭。于是掩卷棄書,泣不成聲。心想:當忠臣最慘的下場,莫過于此。
等長大了才知道,原來當年趙構、秦桧,還不肯給嶽飛留下一具全屍!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記載:嶽飛先是被害死在獄中,後又被枭首示衆。而嶽雲、張憲則被押到菜市口,當衆斬首。
更加讓人難以接受的是,
監斬官竟然是北宋“楊家将”後人——楊存中。
楊存中本名楊沂中,北宋末年參軍。三十歲的時候,已經當上了皇帝的宿衛親軍統制。他
為人性格陰沉,青年時代屢建奇功,是一位百戰沙場的名将,不過他後來當了大官反而政績平平。但是,因為善于逢迎,得到了宋高宗趙構和奸相秦桧的信任。
當初嶽飛在前線抗敵,秦桧想要把他騙回來,于是寫信叫楊存中去辦。
因為他是楊家後人,嶽飛對他不存戒心,結果就上當遇害了。
一、楊家将裡的敗類
有人說,《楊家将》的故事在宋代之是以那麼火爆,就和楊存中這個人有關。
楊存中是南宋初年的名将。他30歲升為神武中軍統制,曾經領兵大破金人“拐子馬”,名震一時。楊存中48歲封恭國公。紹興三十一年59歲時,被陸遊上書彈劾免職,
但是不久後,又被封為同安郡王。
這樣算下來,楊存中
一生裡有近三十年的時間,都在替趙構統領禁軍。
而他也被認為
是曆代楊家将中,生前獲得爵位最高的人。
楊存中一直替南宋皇帝管理禁軍,他的部隊活動範圍在京畿,手底下的士兵是京城裡娛樂場所最重要的客源。
而楊存中又自稱是楊業後人,于是
民間的那些藝人為拍楊存中馬屁,編寫了各種關于“楊家将”的話本,輪番上演。
不得不說,這些話本編排得十分精彩。再加上那個時候,國家正需要抵禦外族的英雄,于是頓時風靡起來。
曆史上的楊業,本來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話本中的楊業為國殒身後,七個兒子六個戰死。最後楊門女将“十二寡婦征西”,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忠義報國的大戲。
“楊家将”系列故事,堪稱中國古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典範。
若要論名頭之響,“楊家将”名聲遠在“嶽家将”之上。可是,戲終歸還是戲,
現實中的楊業後人楊存中,其實是一個奸佞小人!
史書上的楊存中肆意興兵,強搶民女,貪财無度。他在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被陸遊彈劾罷免後,為抵罪主動捐出了二十二處酒坊,七十二萬零五千貫錢,外加良田39000畝。而嶽飛當時隻有1985畝良田,相當于他的5%。
另外,南宋孝宗在位的時候,有大臣提議擴充京城兵力,每一個司補充三千人,
楊存中居然直接派士兵上街捉普通市民充數。
不知道是年老昏聩,還是天生庸才。
二、楊存中監斬嶽雲之謎
在紹興年間,
嶽飛手下曾經有一名叫楊再興的大将。據說他和楊存中一樣,都是楊業的後代,但是屬于不同的分支。
楊再興
是嶽飛手下的頭号猛将,勇冠三軍。曾經試圖單人匹馬,沖進金人營帳捉拿金兀術,事敗後還能全身而退。後來誤走小商橋,萬箭穿身而亡。
現在河南省臨颍縣還有一個“商橋東村”,村中建有紀念他的陵園。而
同為楊家将後人的楊存中,
貪财好色,胡作非為。
不思殺敵報國,辜負了祖宗英名就算了,為什麼還要和奸相秦桧沆瀣一氣,去陷害嶽飛呢?
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也就是
嶽飛死前一年,楊存中已經被封為恭國公,官當得很大了。據說他還和嶽飛結拜過兄弟。
是以也有人懷疑楊存中監斬嶽雲、張憲的事,不屬實。
關于楊存中監斬的說法,出于一份《刑部大理寺狀》。
在這一份檔案當中,提到
“有旨: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并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
這裡的“楊沂中”就是楊存中。但是據考證,嶽飛死後半個月,朝廷才出了所謂的聖旨。是以一直有人覺得這份刑部獄狀,是秦桧等人瞎編亂造的。裡面講的内容,包括許多嶽飛部屬對他的揭發、指控,極有可能是子虛烏有。
除了這一份獄狀之外,包括《宋史》在内的諸多正史、野史之中,都沒有提到有人指派楊存中當監斬官的事情。
根據
“孤證不立”
的原則,楊存中監斬嶽雲、張憲的事,就無法成立了。
不過,
絕大部分人在相信獄狀内容為假的同時,也相信楊存中監斬的事是真。
這隻能說,楊存中這個人,在曆史上的名聲實在糟糕。因為他一直和秦桧屬于同一陣營,秦桧可以在獄狀中捏造事實誣陷嶽飛造反,卻根本不需要捏造事實來誣陷他。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繼位。兩個月後,宋孝宗就給嶽飛平了反。又過了幾年,到了
公元1166年,楊存中以太師的身份緻仕,病死追封和王。
結語
曆史上有許多名人的後代,所作所為都讓人大跌眼鏡。這些人中,除了有“監斬嶽雲”重大嫌疑的楊家将後人楊存中外,還有秦、嶽兩家的後人,以及孔聖人的後人。
據說,
奸臣秦桧的曾孫秦矩,為保家國自告奮勇死守蕲州,最後兵敗,壯烈殉國。而嶽王爺的後代嶽鐘琪卻幫助清朝四處平叛,成為了清朝的一位大忠臣,他的祖先抵擋金人,而他卻幫助金人。
孔聖人一生最注重禮儀興邦。儒家也一直提倡: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但是孔子身後的衍聖公們卻不太争氣,竟然主動向清人上了《上剃頭奏稿》。
名人之後往往因為其祖先過去的貢獻,受到世人的關注。也往往因為祖上的榮譽,占得一些常人占不到的便宜。有一些名人之後,比如楊再興這種,尚能好好延續自己祖先的威名;而另一些名人之後,活着就隻能敗壞門風,反而搞臭了祖先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