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到現在都沒有完美解決,但其實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對于台灣問題的方針已經是和平統一的方向,當時毛主席說,隻要台灣願意回歸到祖國的懷抱,一切問題都可以按照蔣介石和陳誠的意見進行研究和解決。

于是在1963年,周恩來就讓和平将軍張治中給陳誠寫了一封親筆信,轉達了毛主席當時對于台灣的政策,希望陳誠能從國家統一的民族大義出發,推動兩岸向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隻可惜當時的陳誠已經身患肝癌。沒人知道病痛中的陳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的。
1965年3月3日,陳誠回光返照,從昏迷中醒來。他看着身邊圍攏的家人,示意大家都先出去,隻把長子陳履安留下。大家都明白,這是陳誠要立遺囑了。陳履安湊到父親身邊,拿出了紙和筆,準備記錄父親的遺囑。陳誠雙眼無神地望着天花闆,在短暫的沉默之後,說出了下面的三句話:
一、希望同志們一心一德,在總裁上司之下,完成國民革命大業;
二、不要消極,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國軍民共此患難;
三、黨存俱存,務求内部團結,前途大有可為。
兩天之後,陳誠就離開了人世,終年67歲。在陳誠去世之後,大家最關心的自然是他的遺囑。國民黨的一些人知道陳誠話語的分量,就專門找到了陳誠的夫人譚祥,想對陳誠的遺言進行修改,以達到某些政治目的。但陳誠的夫人譚祥堅決不同意。
這個事情就被彙報給了蔣介石,蔣介石知道之後沉默了很長時間,是尊重逝者,還是把陳誠的死作為政治宣傳的工具,他的腦中也有激烈的思想鬥争,最終蔣介石決定,陳誠的遺囑還是按原文發表吧。
陳誠的葬禮規格非常之高,蔣介石親自到場獻上花圈,靈堂中挂着的牌匾也是蔣介石親自書寫,上面寫着“黨國精華”四個大字。這場葬禮極盡哀榮,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同年夏天,李宗仁來到大陸,周恩來親自去上海迎接,兩人說起了陳誠的去世,周恩來對陳誠的評價很高,說他是一個愛國的人,一直堅決反對美國制造“兩個中國”,隻可惜他的身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