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仁安羌大捷中,解救了7000英軍的劉放吾團長,後來的結局如何?

仁安羌大捷發生在1942年4月中旬,它是中國遠征軍新38師113團在緬甸仁安羌與日軍發生的一次戰鬥。當時英緬軍隊,破壞了仁安羌的油田設施後撤退,結果被日軍切斷後路,當時被日軍包了餃子的有英緬軍7000餘人和500多人的記者和平民。面對這一情況,這個老牌的帝國主義軍隊,竟然被來勢洶洶的吓壞了,喪失了反抗能力,隻能請求中國遠征軍給予解圍。

仁安羌大捷中,解救了7000英軍的劉放吾團長,後來的結局如何?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遠征軍新38師孫立人派出劉放吾率113團向仁安羌推進,113團将士們在經過與日軍的3天激戰後,以800多人的兵力成功地将被困的英緬軍和記者平民等7000餘人解圍并全部撤出仁安羌。

仁安羌大捷,是世界軍事史上來說是一個奇迹,中國軍隊以少勝多,以客勝主,以寡救衆的一場勝仗。遺憾的是,這也是我遠征軍第一次出征中的唯一一次勝仗。

接下來龍叔就和大家說說這位解救了7000多英軍的113團團長劉放吾以及他後來的結局。

仁安羌大捷中,解救了7000英軍的劉放吾團長,後來的結局如何?

劉放吾是湖南桂陽人,1899年生,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曆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教導師特務連排長,國民政府警衛軍特務3連連長,第5軍及财政部稅警總團步兵4團連長,抗日戰争爆發後,任稅警總團幹校軍士隊少校隊長,稅警總團第2團第2營營長,新編第38師113團上校團長,參加了淞滬抗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

仁安羌大捷中,解救了7000英軍的劉放吾團長,後來的結局如何?

劉放吾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戰,在解救了英軍之後,于1942年4月底随新38師退往印度的英帕爾,1942年7月開赴藍姆咖,參加印度藍姆伽戰訓班學習,後升任為新38師副師長,參加了緬北戰役。

抗戰勝利後,劉放吾被授予陸軍少将,但擔任的職務基本都是副職,後來主要是負責兵員的訓練,退台後不久便退役,開了家煤球店做點小生意,之後便移居美國。

仁安羌大捷中,解救了7000英軍的劉放吾團長,後來的結局如何?

可是,他在入緬對日作戰的戰功卻一直無人提及,這是為何呢?

一是由于國民黨内部的派系之争、孫立人被軟禁等情況,在當時的軍事曆史資料及國民黨内許多高官的回憶錄中,那場戰事總在有意無意間被輕描淡寫,有的甚至将團長之名誤寫成他人,比如杜聿明将軍撰寫的《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述略》一文中,就把113團團長寫成了孫繼光。

二是被人冒名領功。當年被解救出來的英國炮兵團長菲士廷在擔任香港三軍司令後,想找到當年在仁安羌的恩人,由于語言不通,誤将“劉團長”聽成了“林國章”。到使騙子林彥章趁機冒名領功、大肆招搖撞騙。

面對這樣的委屈,劉放吾也不去申辯和澄清。直到1963年10月18日,台灣《征信新聞報》以近半版的篇幅,刊出了一組關于劉放吾将軍的報道,其中一篇的主标題就是“光榮戰史從頭說,真假将軍揭謎底”,副标題為“緬甸平牆之役我部馳援英軍,劉放吾任團長救出了菲士廷”。

這麼一位大英雄,竟然被埋沒了這麼多年,無人知曉,真的是太令人吃驚。

1992年,在仁安羌大捷50周年時,英國前首相撤切爾夫人專門到美國芝加哥卡爾登酒店大廳向93歲高齡的中國抗日老将軍、被稱為“英國人的救星”的劉放吾先生緻謝,再三感謝他50年前的壯舉。

仁安羌大捷中,解救了7000英軍的劉放吾團長,後來的結局如何?

從此,英雄頭上的光環才不再被塵埃遮掩。

美國的政要們也都前來拜訪這位老英雄,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榮譽,這位生性木讷、沉默寡言的老将軍隻是淡然一笑,說道:“那是并肩作戰的友軍,友軍遭遇危難,援救是應該的,不能列為戰果。”

1994年6月29日,劉放吾将軍病逝美國洛杉矶,享年95歲。

仁安羌大捷中,解救了7000英軍的劉放吾團長,後來的結局如何?

更多精彩文章:

為革命他曾三易其名,後人為确認他的真實身份,竟用了20年!

長征前,紅2師前後有三任師長,每一位師長的結局為何都令人唏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