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埃夫特許禮進:從步履蹒跚到小巨人的這些年

埃夫特許禮進:從步履蹒跚到小巨人的這些年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馮慶豔濃眉大眼、國字臉、偏分頭,常年戴着一副無框眼鏡,許禮進本人給人一種親切樸實的感覺。近來他常對外感歎,“這些年,機器人行業是急不得,也慢不得,也等不到”。許禮進看到,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688165,下稱“埃夫特”)面臨的外部環境,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今正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埃夫特董事長許禮進近日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時坦言。

1998年大學畢業後,許禮進一直從事與裝置打交道的工作。“從維護裝置到自己動手研發裝置,最終我所帶領的企業,實作在科創版上市,”他回憶到。如今埃夫特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第一批名單,許禮進稱,這更多的是對他們的一種鞭策和鼓勵。

“颠覆性技術的誕生、新商業模式的出現、定制化和智能化需求的改變等等,”許禮進稱,為了迎接這種變化,埃夫特也一直緊跟時代的趨勢和發展,在新的方向和領域布局。

許禮進坦言,隻有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和不可替換性,精耕“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方向,才能乘勢而上,做行業的“小巨人”。

緣起

“我大學畢業以後,就加入奇瑞,有幸參與和見證了奇瑞一路高歌猛進的曆史程序。”許禮進對記者說,“這段曆程在我心裡的意義非比尋常,在這段時間,我參與和見證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創立。”

大學畢業後的許禮進,站在了奇瑞的汽車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裡。許禮進當時親身體驗的景象,多年來,一直在他的腦海揮之不去。他看到,沖壓工廠中的房間裡,勞工們擡着幾十公斤重的鋼闆在壓力機邊成型、沖邊,沉重的沖壓件壓得人透不過氣。巨大的噪音,震得人耳膜嗡嗡直響。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碰傷、劃傷或壓傷。

焊裝工廠中的房間裡,焊機火花四濺。盛夏時節,暑氣蒸人,勞工們抱着幾十公斤重的焊鉗,穿着厚厚的防護服,累得汗流浃背,稍不小心就會被空中飛濺的火花和焊屑燙傷。

塗裝工廠中的房間的景象也并不美好。空氣中散發着油漆味,盡管穿戴了防護用具,但長年累月,勞工們在給車子噴上鮮豔的“外裝”時,也不可避免地吸入了油漆和粉塵。

而總裝工廠中的房間裡,勞工們賣力地搬着沉重的零件,一個一個地裝在汽車上,繁重而枯燥。

時至今日,許禮進不得不感歎,雖然當時汽車是奢侈品,買一輛車甚至可以買三五套房。但回想當年,汽車制造業的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勞工們不知疲倦地賣力勞動,不僅辛苦,而且危險。“公司的創業者們,身處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洪流之中。當時,中國的制造業步履蹒跚,而代表高端制造業的汽車工業更是如此。”許禮進對記者回憶到。

2000年初,偶然一個機會,許禮進可以到發達國家參觀學習。“我第一次走出國門去德國學習,當我走進大衆汽車、寶馬汽車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全自動化的生産場景。讓我深刻感受到,國内、國外智能裝備的巨大差距,這樣高效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許禮進對記者說。

那顯然是另一種景象。許禮進看到,發達國家汽車制造工廠中的房間裡全是機器人、自動化流水線。勞工們隻需要坐在監控室,看看現場視訊,遠端啟動和診斷裝置。勞工一按按鈕,從沖壓工廠中的房間順遞至總裝工廠中的房間,一台台汽車就下線了。“‘中國要想趕超國外,僅靠人海戰術顯然是不行的。’這是我當時最大的感悟,”許禮進坦言,也正是因為看到了國内外的巨大差距,奇瑞開始引進國外裝置,同時考慮經濟性,在可以替代的工序上,都用自動化裝置替代,開啟了奇瑞的自動化之路。

緊接着,新的問題又來了。許禮進說,當年中國還不具備自己制造機器人的條件,那就得買!汽車企業進口國外的機器人高端裝備,來自比如庫卡、ABB這樣的國際知名企業。雖然這改變了工廠中的房間生産條件,但駕馭這些高端裝備所必須的能力和财力,卻不容小觑。“若生産現場的機器人出現故障,請求國外工程師技術支援,不僅價格高昂,更耽誤生産周期。”

“從國外買來的裝置,卻遭遇了售後服務的瓶頸,這觸發了我想自主研發機器人的想法,”許禮進講述埃夫特的誕生由來。

許禮進的一個深切感觸是,“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如果中國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永遠受制于國外。”買來先進的裝置,隻能解決一時之急,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唯有先進的“武器”,才能讓中國打赢智能制造這一場“硬仗”。

于是,2007年,埃夫特的雛形——奇瑞裝備公司成立了。許禮進或許沒有想到,這家脫胎于奇瑞汽車裝置部下屬的裝備制造科的公司,日後會成長為中國産銷規模最大的機器人領頭羊企業,并且于2020年7月在上交所科創闆成功上市。

基因

“端于偶然,卻行之于必然。”許禮進對記者說。伴随着公司的成立,公司的使命雛形也誕生了——“制造智能化裝備,解放人類生産力”。許禮進帶領着埃夫特,從此開啟了機器人高端裝備的研發和制造之路。

許禮進深切體會到,高端裝備制造,确實不像做鞋子、做杯子一般容易,不是僅僅靠借鑒就能做出來的。機器人産業需要更高的技術含金量,但當時機器人行業,幾乎都在國外發達國家聚集着。

許禮進記得,2008年,公司成立的第二年,發生了公司一路走來,第一個關鍵性的節點事件。那一年,埃夫特與哈工大合作開發的第一台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這是我們的一個研發成果的重大突破,”許禮進告訴記者。那是一台重載165公斤的點焊機器人。在埃夫特的股票代碼“688165”裡,後三位數字“165”,正是埃夫特為了緻敬這款機器人而特意標明的。

那之後,埃夫特實作了在汽車行業應用第一台點焊機器人工作站、第一條點焊機器人生産線的最初的夢想,但公司依然是背靠奇瑞這顆大樹乘涼的孩子,不僅在公司性質上,是奇瑞的全資子公司,而且生産的機器人産品,多數供應給了奇瑞的汽車生産線。

“2013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許禮進說,他認為這是繼2008年之後,公司第二個關鍵性的節點時刻。那一年,為尋解難題而苦悶的許禮進,無意間聽到,衛浴企業老闆吐槽噴釉環節高薪都招不到人之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此,埃夫特開始逐漸走出汽車行業,将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在衛浴、陶瓷、家電、3C電子、家具等細分行業,并取得了市場拓展的階段性的成功。

兩年後,埃夫特迎來了第三個關鍵性的節點。“2015年,在後續細分市場開拓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技術上的短闆。必須引‘智’、必須出‘洋’。”許禮進告訴記者,為了提升技術能力,埃夫特踐行“自主創新+海外并購”雙輪驅動戰略。2014年之後,埃夫特先後并購意大利CMA機器人、EVOLUT、ROBOX等。“先後并購的四家歐洲企業,都能夠和埃夫特形成深度互補,真正的補短闆、強能力。”許禮進對記者說,埃夫特切切實實拿到,并消化吸掉了國外的技術,不僅守住了中國市場,更借力國産化智能裝備的超高成本效益,搶到了歐洲甚至全球的市場。

這個過程中,公司的使命也更加清晰。即“制”造智能化裝備,變為“智”造智能化裝備。許禮進認為,必須創新,必須學習,必須要有國際化的視野,必須打造國際一流的水準。是以公司的使命成形為:“‘智’造智能化裝備,解放人類生産力”。公司的願景成形為:“緻力于成為國際一流的智能化裝備提供商。”

許禮進告訴記者,從2008年埃夫特第一台焊接機器人的誕生,到現在成千上萬家企業應用了埃夫特的産品。曆經時間的考驗,埃夫特機器人和跨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汽車及零部件、3C電子、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鑄造、家具木器、衛浴陶瓷、光伏、工程機械等各行各業,并出口到歐洲、亞洲、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為全球客戶提供用得起、好用和會用的智能機器人,以及跨行業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打造中國工業機器人第一品牌、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第一梯隊企業。”許禮進對記者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