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作者:符瓊尹

編輯:張友發

來源:毒眸

國産劇現實題材裡的女主角們,正在成為講述的“第一視角”。

在近期熱播的幾部劇裡,《小敏家》中的“小敏家”,由一位離異的母親和她兩位同樣離異的女兒組成,從她們的角度切入展開一系列故事。《女心理師》則是從女主角賀頓的視角,帶觀衆去關注全民心理健康。

在電視台還是觀看主流的時代,男性往往是現實題材國産劇裡的故事主體,女性多以主角的附屬關系出現,或是家庭中的一員,或是情感裡的過客。我們鮮少能在這樣的故事裡讀到女性細微的感受和體驗,但現在的國産劇,正在慢慢展現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故事視角。

這當然與消費者的變化有關。自觀劇主流管道逐漸從電視台過渡到網際網路,90後女性使用者無論在社交讨論還是劇集流量上,都是主力軍,她們對女性角色的要求也發生變化。

豐富多樣的女性形象在今年得以井噴,也是網際網路平台洞察使用者需求的結果。内容制作有周期,而今年現實題材女性話題的熱門正是前幾年使用者的回報,平台或許也正是從觀衆的回報裡找到了“密碼”。

優酷就在近期接連播出了包括《小敏家》《女心理師》《星辰大海》在内的幾部現實題材女性劇集。在這些劇集的助推下,優酷女性使用者的占比也有了提升。據資料顯示,11-12月份,優酷女性使用者平均占比同比去年同期增長6.3%。

國産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這些題材在滿足90後女性意識覺醒大勢的同時,也具有破圈的潛質。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就曾表示,優秀的現實題材作品最能引發廣泛的社會心理共鳴,具有擊穿社會各圈層的能量。

一場溫柔但蓄力已久的内容變革,在劇集領域發生了。

“第一視角”的迂回:從斜視到平視

翻看2010年以前的收視率排行,排名前列的國産現實題材劇,通常都會讓男主角成為整部劇的“第一視角”。

2006年在網際網路大火,并反哺了電視台收視率、最終獲得多個大獎的《士兵突擊》,就是典型的“男人戲”。百度百科這樣介紹這個故事:劇中沒有一個女性角色,完全是男人的情感世界——意氣飛揚的軍旅生涯,生死與共的成長歲月。

在都市劇裡,主角團的核心也常常是男性。《奮鬥》的絕對主角,是豎着Polo衫衣領的佟大為,腦海中鬼點子不斷,一堆朋友畢業後各自“奮鬥”,還有一個自己的基地“心碎烏托邦”;《北京愛情故事》裡主角團也是三位男性,更準确的概括是“三位男性在北京的愛情故事”。

女主角想要在現實題材海報裡擁有一個C位,隻有在家庭劇和愛情劇裡。

家庭劇對女性有較為延伸的書寫,但多數從婚姻關系、親子關系、婆媳關系作為切入點。2007年的衛視收視冠軍《金婚》,就是講述一對夫妻50年的婚姻;2010年一部《媳婦的美好時代》走紅,拉開了婆媳劇占領熒幕的潮流。

愛情劇則要麼是偶像劇,要麼帶有偶像劇元素的愛情戲,2013年收視率領跑上半年的《百萬新娘之真愛無悔》,融合家庭倫理狗血之大成。《又見一簾幽夢》是《一簾幽夢》的新版,不過仍然保持了四角戀的情感關系。

在這些戲中,多的是“閣樓上的瘋女人”。比如《一簾幽夢》中失去雙腿,記恨妹妹的綠萍。

1979年,美國兩位女性學者桑德拉 吉爾伯特、蘇珊 古芭出版了專著《閣樓上的瘋女人》,認為《簡愛》中羅切斯特客廳的家庭教師簡愛和閣樓房間裡關着的瘋狂前妻伯莎,看上去是天使和瘋婦般的二進制對立,但事實上,簡愛和伯莎“其中一個代表的是能夠被社會或者傳統所接受的人格,另一個則是自由、不受限制、經常具有毀滅傾向的自我外化。”而 “每個溫順善良的女人背後,都或多或少拖着一個癫狂的影子。”

國産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這也幾乎可以概括彼時多數高收視率的女性劇集。女主角通常設定為溫順善良,與之相對的,總有一個、甚至幾個歇斯底裡的“壞女人”企圖破壞她的人生。

2010年後,後來雖然有出現了一些以“獨立女性”為噱頭的劇,但仍然包裹着婆媳、親子的核心。孫俪在《甄嬛傳》後出演的第一部劇集,主角就是一位職場女性,但名字也叫《辣媽正傳》。

随着網文IP改編潮以及女性意識崛起,“大女主劇”出現了,但劇集裡的女主角頗有些“矯枉過正”的意味。在這些大女主劇裡,女主的成長才是“第一視角”,他們慢慢成長為與男性并駕齊驅的重要話事人,當然這一過程少不了男主角款款深情的保駕護航。但這也難免落入“幻想”的“斜視”中。

不少職場女性劇也是一樣的“斜視”視角。比如《翻譯官》《談判官》《完美關系》,這幾部評分未過6的國産劇,職場部分處理得較為懸浮、敷衍,女主角在職場的乘風破浪并沒有職場上的說服力,即使女主角坐上了高管的位置,本質仍然是愛情故事。

在這些劇集裡,女性現實的困境與挑戰,反而被忽視了。

到了今年的國産女性劇,慢慢“平視”了起來。

在優酷獨播的《小敏家》中,離婚後的女性,沒有好閨蜜和好閨蜜的丈夫幫着自己東山再起,也不會再發生複雜的三角關系。小敏在北京奮鬥的苦,開篇第一集就已不動聲色地透露:下班後,坐在男友的車上準備去慶祝戀愛紀念一周年,卻累的睡過了,從天亮睡到天黑。

“真愛”在這裡也沒有豁免權,她一樣要去面對生活裡的雞零狗碎:母親的憂慮,與兒子相處的無所适從。但劇集在呈現時整體是日常的,并沒有太多大起大落的“重情緒”。

國産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今年另一部8分口碑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也是以平視的視角在寫普通上班族。開篇就是令人窒息的上班族擠地鐵,北漂時的住宿難題:黑中介騙錢、遇到不靠譜室友的事情也都一一出現。劇中做到管理層的任素汐,也免不了被催婚和遭遇職場歧視。

女性也終于可以奪回了自己的“解釋權”。在優酷另一部現實題材劇集《機智的上半場》中,每一集都會有劇中角色樊潇雨的旁白,為劇情做出注釋,也給了每個角色更豐富的解讀。微網誌上有不少網友将這些旁白記錄下來,并表示“從來沒有看劇這麼認真的記筆記”。

國産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女性的成長終于被細緻描繪了,以一種不狗血、不失真的方式。

女性角色,從單一到多元

随着國産現實劇的視角轉移,女性角色也慢慢從單一變為多元。

這種多元,首先展現在職業呈現上。在優酷剛完結的《女心理師》,也是少有的把心理咨詢師作為主角,并把心理咨詢案例如此鋪開來描繪的國産劇 。“幽閉恐懼症、驚恐障礙、暴食症”等多個心理健康問題,還有“女性性别歧視、依賴心理、兩性婚姻關系”等社會議題,在該劇中都有觸及。而在《理想之城》中,孫俪的成長是串起整個故事的關鍵線索,它也是國内首部以造價師為背景的職場劇。

國産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多元”既展現在職業設定上,也展現在群像設定上。

女性群像劇可以看作是“女性向”的爽劇,它們主要服務于女性觀衆,在展現女性真實生活的基礎上,提供一部分的“合理”幻想。而群像劇和經典的“大女主”範式相比,可展示的樣本更多,且能夠同時包含友情、愛情、職場關系等當下女性關注的各種話題。

這也讓女性群像劇成為這兩年的熱門題材。據新京報統計,2020年到2021年8月期間播出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女性群像劇多達15部。

在這一過程中,女大學生也有了自己的《奮鬥》。上半年在優酷播出的《機智的上半場》,就是講述四位女大學生的故事。劇集用很多的筆墨來落實“大學生活”:早上起來搶衛生間,wifi總是那麼慢,宿管阿姨沒收違規電器,嚴苛的軍訓等等,畢業後選擇創業要面臨的一系列艱難也都有所呈現。

國産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觀衆也得以在豐富的女性群像中,看到了她們真實的、有欲望的那一面,并不像過去的國産都市劇,對此避而不談。

《小敏家》中開場幾集,就有兒子和母親上門後,小敏不知道該把避孕套藏在哪裡的情節,小敏還會拍照給男友陳卓調侃。

影視作品應該如何正确塑造女性角色?這個成熟編劇們早已達成認同:把女人當成人來寫。她有缺點、有欲望,有掙紮、也有前進,就是一個多面的、複雜的人,而不是僅僅隻有她承擔社會角色的那一面。

隻有這樣,女性才能真正在現實題材中,實作和男性的“并駕齊驅”,可以建立更多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據悉,在優酷2022片單裡的《盛裝》,講述的是時尚雜志《盛裝》在轉型之時意外面臨主編空缺後引發的一系列職場故事,五位男女主演之間都沒有發生感情戲,專注職場“明争暗鬥”。

國産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如果不是從“斜視”到“平視”,這般多樣的女性故事也不會出現在現實題材中。

大青衣演媽媽,又怎樣?

“就業難”,是這些年中年女演員時常在各個場合提及的話題,不論是“大青衣”還是“大花旦”,均有岔路口的迷茫。

梁靜承認轉型制片人是“曲線救國”,希望這樣能給自己找到好的角色;海清還在First上代表中年女演員自薦:“我們是一群非常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沒有傳說中那麼不好合作,一定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演媽媽”也是她們要經曆的一個檻。大S就曾在綜藝裡表示這些年接戲很難,“已經有人要我去演王大陸的媽媽了。”

但對“媽媽”的拒絕,一方面也是過去現實題材中對中年女性的“窄化”表現,讓“媽媽”一角沒有表演空間。在多數現實題材劇裡,媽媽都不是一個可愛的形象,而是負責給年輕的主人公使絆子的劇情助推,“工具人”屬性較強。

另一方面,也是現實題材對中年女性的展現不夠豐富,似乎過了30歲就隻有母親這一屬性。這一情況,也随着這些年來“30+”女性不斷成為國産劇主角而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為這批演員打開了新局面,也是迎合當下女性思潮的選擇。36歲的童瑤如今已出演了兩部女性群像劇,35歲的江疏影在《三十而已》之後,也加入到了《歡樂頌》劇組當中。

但是現在,“演媽媽”又何妨?她不再是一個重複、功能性的角色了。

《小敏家》裡,過去是“仙氣”代言詞的周迅也可以落地為有成年孩子的母親,她依然可以談甜蜜的戀愛,也能在大城市擁有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以上,也都是現實題材的改變導緻的。中年女性在國産劇裡的形象越來越豐富,85花也不必總在大女主劇或古偶劇裡打轉,現實題材劇裡有更多供她們開拓的空間。趙麗穎就在《幸福到萬家》中扮演一位帶領村民跟利益集團勇敢抗争,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擁護的農村女性。

女性劇集,是各個平台都在努力突破的課題。這兩年來,各大平台就以女性話題為主打,推出了包括懸疑、都市、古裝等多種類型的女性話題劇。

優酷也早從2019年品牌更新之後,就明确了“年輕化”“女性化”的更新方向,比如推出女生季品牌,提出“酷女孩”一詞,表達女性自信的态度。早在2018年,優酷的《女子圖鑒》系列和《東宮》就已成為當年熱劇。2020年3月推出“寵愛劇場”,産出了《冰糖炖雪梨》等熱門女性向内容,繼續加磅年輕化、女性化内容排播帶。

國産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從優酷近期連續推出的三部現實題材劇也能看出,女性故事的叙事視角正在持續拓寬,從播出回報來看,也滿足了多年齡層女性使用者的需求——

《星辰大海》以90年代女性職場故事為基礎,女主角從大灣區打工妹到後來成為外貿集團的老總,俘獲了一衆中、老年女性觀衆的心。《女心理師》從播出到收官,在多平台收獲超100個熱搜,引發了觀衆對多個社會議題的讨論,戳中了年輕人對于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熱點。《小敏家》則從有多重身份的現代女性小敏身上切入,探讨了中年女性現實困境。

從這三部劇取得的成績來看,優酷的年輕化、女性化戰略也取得了初步成功。從優酷待播片單來看,現實題材劇的女性故事還将繼續。

除了《幸福到萬家》之外,在正午陽光出品,雷佳音、袁泉主演的《落花時節》中,袁泉飾演一位中年離異,果斷決定白手起家的獨立女性。劉家成執導的《情滿九道彎》則以胡同裡一同長大的發小為主角,将其放到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大背景裡,熱依紮飾演的葉菲也會經曆一系列坎坷。

當女性的多面與複雜被更多創作者正視,何嘗不是劇集又進入一個新天地的時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