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商業标準報》報道,在12月23日的時候,印度财政部稅收局對當地的的中國企業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打擊。

整個在印度的手機制造商和分銷商都包括在内,其中,有來自中國的手機制造商OPPO、小米、富士康等等都遭遇了印度稅收局的突擊檢查。
在21日晚上的時候,印度二十多個地區都開始了突擊檢查;孟買、德裡、班加羅爾等等地區都在其檢查行列中。據印度當地媒體報道稱,此次突擊檢查持續了整整一天,從21日的晚上一直到22日晚,稅收局才宣布行動結束。
紅米、OPPO以及富士康等等來自中國制造商的企業,還有和這些企業相關的分銷商都被檢查了,其中部分公司還被印度稅收局帶走問訊。
有一名印度官員透露,之是以會進行突擊檢查是因為接收到一份“情報”,上面顯示,中國企業隐瞞實際收入,營造虧損假象等等有損商業市場的行為。雖然不知道是哪來的情報随意污蔑,但是也不過是給了印度政府搜查的噱頭而已,因為這已經不是中國企業在當地第一次遭受突擊檢查了。
印度政府為突擊檢查尋得一個借口:有“證據”顯示,中國多家企業和其合夥人都不排除通過注冊空殼公司,來為自己洗錢的嫌疑。
22日的時候,小米發言人對此作出了回應稱,作為印度的投資合作夥伴,在當地嚴格遵守印度法律,違法和破壞當地規則的事情從不會做,因為中國企業的所作為并不隻是在表公司的形象,更是代表國家的形象,是以凡事都會反複斟酌,不會做出有損國家和公司形象的錯誤事情。
還有其他企業也都表示,會高度重視和積極配合印度政府的相關調查,提供正确資料。
有相關人士對此分析到,從去年中印兩國邊境發生重大沖突之後,印度一直打着“國家安全”的名頭,對中國企業進行多次打擊,并且還多方限制使用中國企業開發的相關程式。是以,這一次不難看出,突擊檢查實則是印度對中國企業新一輪的打擊。
印度一直以來都想發展屬于自己的手機品牌,但是由于中國智能手機在印度非常的暢銷,印度群眾對中國智能手機非常的偏愛,其次就是南韓三星手機。但是越是暢銷,對印度自己品牌的“阻礙”就特别大,這樣印度本土品牌想要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幾乎是不可能。
是以,在莫迪當選總理之後,更是推出了“印度制造”計劃,希望通過此計劃為本土企業保駕護航。甚至,還出台了一些政策來限制外國在印度市場的發展。而莫迪這一做法無非就是把國家封閉起來,強迫群眾接受本土資源,但實際上,不得不承認的是,印度在各方面都沒有成績,難以服衆。
更何況,因為中國企業生産的産品物美價廉,在價格不變動的情況,品質有非常高的保障;并且還讓很多家庭貧窮的家庭享受到了這樣的産品,為印度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換做誰不會心動呢?
現在,在印度的打擊之下,很多企業都已經開始向“東南亞”轉移。
我國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員對此解釋道,印度這樣的做法夾雜了政治因素于其中,本身中印關系就很緊張,印度始終認為中國阻礙了印度的發展。在集上印度經濟形勢不樂觀,在兩方面的攻勢之下,印度做出了拙劣的選擇。
印方不在乎中國企業是否會在印度市場發展,甚至對于他們來講,最好的事情就是印度本土的企業強大,這樣對本國的經濟發展是“最好的”,但是,在不久的将來,随着外國企業陸續續撤離印度市場,莫迪在之後的時間裡才會明白自己現在的行為是多麼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