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危險!孕媽發燒、嘔吐,原來是子宮肌瘤在作祟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孕期需警惕子宮肌瘤紅色變性

病例詳情

一位懷孕26周的二胎孕媽媽以“下腹痛伴不規律宮縮2天”為主訴入院,伴惡心嘔吐、發熱。

診療經過:入院後完善血正常、肝腎功能檢查、胎兒超聲等相關檢查,發現血象升高,孕媽媽的子宮右後壁有一大約4cm的肌瘤,考慮是子宮肌瘤變性;其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告知患者子宮肌瘤對孕期胎兒和孕媽媽的影響,患者表示知情了解;給予黃體酮抑制宮縮、抗生素預防感染、補液等對症支援治療一周,患者好轉後出院;至孕37周經陰道分娩一健康男嬰。

其實孕期碰到子宮肌瘤的情況并不少見,有些孕媽媽比較焦慮,擔心肌瘤是否對孩子有影響或者在行剖宮産手術時是否可以把肌瘤切除掉等等疑惑,那麼今天一起來探讨下。

為什麼子宮肌瘤

容易在孕期快速生長、變性?

衆所周知,子宮肌瘤是女性體内非常常見的良性惡性良性腫瘤。有一部分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還沒來得及處理就已經懷孕了,然而在妊娠過程中由于豐富的雌孕激素的刺激,使得肌瘤生長快速。

另外在懷孕期間子宮肌瘤容易發生紅色變性。紅色變性是子宮肌瘤的一種特殊類型的壞死,可能與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變引起的血栓及溶血有關。當肌瘤發生紅色變性時,孕媽媽容易表現劇烈的腹痛伴惡心、嘔吐、發熱、白細胞升高,檢查發現肌瘤增大,壓痛。本文中的孕媽媽就是典型的肌瘤紅色變性的情況。

肌瘤會不會影響妊娠?

子宮肌瘤按生長部位可分為宮體肌瘤和宮頸肌瘤,按與肌層的關系分為: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包括闊韌帶肌瘤)。是否所有的肌瘤影響懷孕和分娩呢?答案是未必,需要根據肌瘤的位置來決定。

危險!孕媽發燒、嘔吐,原來是子宮肌瘤在作祟

圖源網絡

宮角部位的肌瘤:可壓迫輸卵管導緻不孕;

黏膜下肌瘤:可影響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發育導緻流産;

肌壁間肌瘤:較大的肌壁間肌瘤因機械性壓迫可導緻宮腔變形或内膜供血不足導緻流産、胎兒宮内發育遲緩或胎兒畸形;

宮頸肌瘤:分娩期宮頸肌瘤可導緻産道梗阻;胎兒娩出後易因胎盤粘連、排出困難及子宮收縮不良導緻産後出血。

妊娠期合并子宮肌瘤,

可以不處理嗎?

原則上一般不需特殊處理,但需要密切随訪;若有症狀時,多數采用對症支援治療,本文中的孕媽媽則是采取了保守對症支援的治療方法。

待産時,則需要進一步随訪,根據孕媽媽的情況決定或剖宮産時根據肌瘤的大小及部位決定是否切除。

若是不大的肌壁間肌瘤或者漿膜下子宮肌瘤,不影響産程進展,并且孕媽媽沒有别的合并症的情況,一般可經陰道分娩。

若是宮頸部位的子宮肌瘤,影響胎頭下降,導緻分娩困難,則需剖宮産手術。

如果是帶蒂的漿膜下肌瘤若發生蒂扭轉、繼發感染等,經保守治療無效則需急症手術。

是以,對于黏膜下的子宮肌瘤,由于會影響胚胎着床或者影響胎兒發育以及完全位于漿膜下且帶蒂的子宮肌瘤,因易發生扭轉,建議孕前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剩餘的子宮肌瘤一般不影響受孕,則建議充分考慮後,和患者充分溝通後再做處理。

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資助(項目編号:20DZ2311000)

本文來源:醫學界婦産科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