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寫的是武俠小說,而不是政治小說,大背景也基本符合曆史。按照作者的說法,梁羽生先生你又打算如何安排,他可是寫了很多反清俠士。再說了,上至夏商周秦漢,再到三國歸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的亂世,接着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元明清。我們的國家經過了幾千年的朝代更疊,一直到現在擁有一個安定強大的國家,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民族大團結,任何挑起民族和地域紛争的言行都應該甚之又甚,關乎國之根本,有些人是無知,有些人是憤青,有一些則是見不得光的,巴不得我們國家亂起來。

文字獄下,很多書被毀,很多東西被改,明史說是明朝人修的,但想想可能基本都是罵聲嗎?史官追求真相不錯,有骨氣的史官比比皆是,但适當的粉飾肯定會有,然而呢?我很難想象在文字獄盛行的清,一本誇贊明朝的史書的下場。大明哪有什麼忠臣?架空皇帝,一幫富人合起夥不交稅,皇帝沒辦法隻能靠東廠來搞平衡。都不交稅,隻能向普通百姓要,最後逼人造反。說白了,就是士大夫階層出賣了國家,通金人者比比皆是,最後抵抗的竟然都是普通百姓和不得志的官員。
為什麼老拿清朝自我标榜漢族?那是滿族統禦我們漢族,我們屬于被征服的對象,有本質差別的。文字獄,不發展都有當朝者的考量,是滿族對當時漢族龐大人口的考量,深怕造反。甯于外人,不給家奴這話是怎麼來的?也是出于恐懼!慈溪時期外國列強作威作福,苦的多數還是漢族子民,遺老遺少條件差了?清朝的滅亡更多的是漢族中的精英人才占據廟堂,并且在外壓下開始覺醒!可以縱觀曆史,每個朝代都是武力攻占毀滅的,唯有清朝,自我解體!多爾衮,乾隆等最為恐懼的事情就此發生了,江山易主!
因為金庸是士大夫思維。各朝代對士大夫的态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西漢、大明底層人造反建立的王朝對士大夫較嚴苛,帶有某種心理上的排斥;宋清由貴族建立的王朝一般對士大夫極力籠絡,寬容得很。國共建立的政權不也有這個差別?史書是文人士大夫們寫的,以他們的标準明朝當然不受待見,明朝清朝一個樣,都有輝煌,但是在明清時期中國是在逐漸落後的。明清都有責任。不過明對中國領土的貢獻在于穩定了對雲貴地區的統治,清對中國領土的貢獻在于穩定了對滿蒙疆藏的控制。兩朝五百餘年徹底将一些少數民族接納進了中國。
想了解明朝可以讀讀《萬曆十五年》。明朝是從萬曆年間慢慢進入頹勢的,它的鼎盛時期,當時世界上所有的帝國都為之贊歎,它包涵了一個發達社會的所有要素。後來因為很多原因漸漸趨于沒落,非常可惜。至于清朝,除了把疆土弄大了點,堪稱最黑暗、最腐朽、最無進取、最落後于時代,直接造就了後來中國100年的任人宰割和欺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