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隻為保“家”,民國軍閥馬步芳,貪财好色為何要與外敵拼命?

“我們家的官是從血裡撈出來的。”,這句話是由縱橫青海幾十年的“西北王”馬步芳所說,而正如這句話所講,馬步芳所代表的青海家族軍閥不管是在晚清還是在抗戰乃至解放時期,身上帶着的,永遠是一股洗不掉的血腥味。

這股血腥味從哪來?為什麼會有?想知道這個答案,得先從馬步芳的先祖身上找找答案。

抗日隻為保“家”,民國軍閥馬步芳,貪财好色為何要與外敵拼命?

馬步芳的祖先是馬海晏,發家也是從這裡開始的,馬海宴主要做藥材、木材的販運生意,是當地馱幫領頭人,善騎術,會拳擊,善使流星錘與槍。二十六歲時随表兄馬占鳌起兵反清,成為馬占鳌的得力幹将,但他很快投降清軍董福祥。

清将董福祥利用馬安良、馬福祿等鎮壓反清回民,馬福祿部旗官馬海宴因為血腥的屠殺和鎮壓得到嘉獎,其子馬麒也得到六品軍功牌。馬家初次嘗到了血腥味裡的甜頭。

庚子拳亂時,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清政府調董福祥統領的甘軍入衛京師,同時令馬海晏帶簡練軍入京,駐防直隸一帶,不久又調守永定門。

同年7月21日,慈禧攜光緒帝逃離北京,馬海晏奉旨護駕,在同月23日接旨後星夜急追,于8月15日在宣化縣追上皇宮車駕。六十三歲高齡的馬海晏因連夜奔波,辛勞過度,在宣化病故。

抗日隻為保“家”,民國軍閥馬步芳,貪财好色為何要與外敵拼命?

慈禧顧念其效忠有功,追贈記名總兵,遺職由長子馬麒接任,自從,馬氏家族的發家史開始了。

馬海宴、馬麟家族是在晚清時以造反起家的,經過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明争暗鬥才成為一方地方軍閥,也正是以,繼承了家業的馬步芳理所應當地将青海視作自家的地盤,禁止他人染手,馬步芳在統兵期間一共有三次較大規模的出兵作戰行動,毫無例外,這三次出兵都是保護青海地盤。

1932年,西藏噶廈政府在英國支援下出兵入侵青海門戶玉樹,馬步芳為了保住青海南部邊境直接激戰,收複玉樹,表面上維護了民族的統一。

1933年,蔣介石認為青海部隊對自己不忠,于是指令41軍軍長孫殿英率十萬大軍去柴達木任職,意圖分化馬步芳權利,馬步芳對此極為反感,以“保衛桑梓”之名悍然出兵甯夏,緻使孫殿英入青海之舉直接成為泡影。

抗日隻為保“家”,民國軍閥馬步芳,貪财好色為何要與外敵拼命?

而1936年,長征進入甘肅的紅西路軍進入了馬步芳的眼中,這支經曆長征,已然十分疲憊的軍隊在他看來是大敵,是以,一場戰鬥開始了,兩萬多西路軍最後接入新疆者僅400餘人,但馬步芳也付出慘痛代價,原本三萬多的正規軍死了兩萬多,家底也被打得差不多了,氣急敗壞之下,馬步芳展開了極其殘忍的報複行動。

無論是紅軍、日本人還是國民政府,隻要是想搶占青海的地盤或者是威脅到了馬步芳在青海的統治權,那麼馬步芳就一定要不惜血本,與其拼命,這正準确說明了他的态度。

抗日隻為保“家”,民國軍閥馬步芳,貪财好色為何要與外敵拼命?

在馬步芳看來,青海是他們馬家先祖拼命打下來的,那麼,這塊土地就得永遠姓馬,他絕對不能允許任何外部力量染指青海這片土地,他費那麼多心思,這才爬上了青海省代主席之位,誰想取代他,都不行,都得殺。

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群眾,都是他家的家仆,是他家的奴隸,必須要一輩子乖乖地聽話,馬步芳曾經說過:“我把青海當成自己的家務治着呢”。

在當地的方言裡,“治家務”這個詞就是置辦家業的意思,是以馬步芳不管是搞經濟、辦教育還是擴充軍隊抗擊日本,都是在辦“家事”,既然是置辦自己的“家事”,為什麼不給“家”裡好好打扮一番呢?

家裡出了問題自然得治,1940年,馬步芳強令青海各縣将麻風病人一律槍斃,焚屍消毒。家裡的一切财産不必多說自然是自家的,是以馬步兵敗後,攜帶的黃金、銀元差點把飛機壓垮。

抗日隻為保“家”,民國軍閥馬步芳,貪财好色為何要與外敵拼命?

再進一步講,自己的家産,自己的兵被殺了一半還多,這絕對是莫大的恥辱,那麼,報複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了。是以1936年10月,馬步青、馬步芳率部在甘肅河西對紅軍西路軍進行瘋狂堵擊,曆時7個月,予西路軍以重大殺傷。西路軍被活埋、扒心、割舌、鞭死、挖膽者衆多。

西路軍被俘女戰士更慘遭槍殺、活埋、充奴。不過這些畢竟都已經是往事了,曾經風光一時的“青海之主”馬步芳最後還是被打敗,倉皇逃竄到沙特,連家裡的房子也成了别人的觀光景點。

抗日隻為保“家”,民國軍閥馬步芳,貪财好色為何要與外敵拼命?

若說馬步芳對現在還有什麼影響,在本世紀初,你如果去馬家軍的老家臨夏地區随處走走,你肯定能會見到不少頭戴白蓋頭,一身回族衣着還操着道地方言的回族老婆婆,個個子孫滿堂。

雖然看起來和當地人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如果你問起馬步芳和她們的經曆,她們個個淚水盈滿眼眶,但卻絕口不提五六十年前的那段往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