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548年貝利撒留離開哥特戰場回到君士坦丁堡後,逐漸淡出公衆視野,過上了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直到565年去世。但他的晚年并非一帆風順。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一、貝利撒留的隐退

貝利撒留回到君士坦丁堡後,鑒于自己的處境,選擇了平淡低調的生活方式。

主觀上,他多年來南征北戰的事迹己經為國内外所熟知,成敗自有評說,他本人對于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大可問心無愧,以樂觀的态度來看甚至可以功成名就自居;從客觀上說,歲月的流逝也令貝利撒留的心态和思想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血氣方剛、一往無前的年輕軍人,此時的他人到中年,不得不考慮個人的進退,自身的安危等現實問題。

況且,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已經明顯失寵,查士丁尼一世似乎也找到了替代他的合适人選,貝利撒留這個時候無論願意與否,隻有一條路可走:隐退。

然而,貝利撒留畢竟是一位非常聰明的人物,在為國家、為皇帝盡忠的同時,也并未完全忘記為自己的将來進行打算。作為拜占庭帝國對外戰争的一線指揮官,他在多年來同國内外敵人進行較量的過程中,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這些财富或多或少有一部分歸于他個人私有。查士丁尼一世對于他立下的赫赫戰功也給予了不菲的獎賞。貝利撒留本來便出身殷實之家,再加上他所擷取的應得回報,必然成為富裕之人。是以,他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在人生的後半期盡享榮華富貴而不再卷入無謂的是非漩渦之中。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二、貝利撒留的巨額财産

普羅柯比在他的著述中多次提及貝利撒留在各地的産業。從他擁有七千人的私人衛隊,能看出他有足夠的财力供養大批的啟從,此外,他在君士坦丁堡市郊還擁有一處被稱為潘泰希昂的領地,是通過繼承得來的,由此也證明了斯坦霍普所推斷的貝利撒留的貴族出身。

普羅柯比在該處明确寫到,“到達拜占庭之後,他便在那裡永久定居了,這時他已經積累了一大筆财産…”。同樣,《秘史》裡也重申貝利撒留在東方掠取了大量财富,他在意大利戰場更是巧取豪奪,大發橫财,“他的心己經完全為貪婪所占據”,後來狄奧多拉迫使其将三千鎊黃金上交皇帝,理由是他将蓋利默和維提卻斯的财産據為己有。而這些黃金僅僅是他家産的一小部分,其總資料稱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得而知。

雖然我們有理由相信皇後以上的指控或普羅柯比的記載,可能帶有虛假和誇張的成分,但貝利撒留晚年生活在物質上有足夠的保障,卻是不争的事實。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三、貝利撒留人生的最後一戰

他一直默默無聞地生活,直到559年,一次突如其來的事件再次讓他意外地重新披挂上陣。這次事件主要由阿加西阿斯或迪奧法尼斯記載,當時貝利撒留還挂有帝國禁衛軍司令的職務,突然傳來蠻族軍隊渡過多瑙河大舉南侵,兵鋒己達距君士坦丁堡二十裡處的消息。

時值寒冬,整個君士坦丁堡人心惶惶。晚年的查士丁尼一世由于對軍隊的極度不信任,因而在首都布置的兵力極少,身邊隻有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神甫和學者。貝利撒留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臨危受命,他率領着匆忙征集起來的一千多人開赴前線,其老當益壯的無畏氣概給予了市民很大激勵,使得全城團結振奮,軍民士氣高昂。貝利撒留一馬當先,拜占庭軍發起沖鋒,首戰就斬敵四百多人。保加爾人為他的氣勢所震撼,很快撤兵,此後多年沒有再度來犯。

貝利撒留拯救首都的大義之舉赢得了萬民歡呼,但查士丁尼一世卻對他更加嫉恨,凱旋歸來的貝利撒留在朝堂上隻得到了一個冷淡的擁抱,之後皇帝便令他退到奴隸的行列中去。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擊退保加爾人是貝利撒留人生的最後一戰。他不辱使命地為自己的軍事生涯畫上了句号,但吉本卻認為,這次勝利帶給他的隻是一項罪名;斯坦霍普也表示查士丁尼一世對此不快。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四、卷入謀殺查士丁尼一世的事件中

關于貝利撒留終老的境況,約翰·馬拉拉斯和迪奧法尼斯的編年史殘卷中有真實記錄,但這些内容卻成為中世紀一直到近現代關于他個人的文學戲劇作品中最為令人感興趣的部分。

史家可以證明的是,貝利撒留在562年卷入到一起謀殺查士丁尼一世的事件中。

當年查士丁尼一世因年老健康狀況急轉直下,久病未愈。朝中重臣馬賽盧斯和塞爾吉烏斯等人密謀用匕首行刺皇帝,但計劃洩露,前者自殺,後者被入監拷問。塞爾吉烏斯不知出于何種目的,供出貝利撒留的兩名家臣,這兩人為圖自保,不惜賣主求榮。563年12月,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貝利撒留仍被判處有罪,而查士丁尼一世為表示其“寬大與仁慈”,特許免他一死,代之以沒收全部财産和終身監禁。由于此案的不公難息衆怒,次年查士丁尼一世終于同意為他平反,其自由和名譽得到恢複,财産也被部分歸還。565年3月,貝利撒留撒手人寰。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安東尼娜可能是看破紅塵,将剩餘的遺産全部捐出後,隐居修道院,直至去世。

五、貝利撒留出獄後的生活究竟是怎樣?

盡管絕大多數史家相信,貝利撒留出獄後獲得的補償仍然足以維持體面的生活,但文藝作品中卻不約而同地将他的最後時光刻畫得凄慘悲苦,頗具戲劇色彩。

傳誦最廣的說法是:貝利撒留在監牢被刺瞎雙眼,出獄後也沒有被返還财産,隻得流落街頭以乞讨面包片為生。“賞貝利撒留将軍一個便士吧”,這句話成為一句經典台詞。對此,曆史學家們給予了一緻的否定。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筆者在此問題上有兩點需要補充。

第一,關于貝利撒留瞎眼和乞讨的傳說,有一個重要的媒介是19世紀英國著名文學家羅伯特·格拉芙的劇本《貝利撒留伯爵》。這部劇本是迄今為止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有關貝利撒留的文藝作品。雖然其中引用了很多史料,且它的文學水準和藝術價值被公認為在19世紀的同類作品中首屈一指,但畢竟基于它劇本的特性,其中杜撰和改編的成分頗多,因而沒有史學價值。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第二,幾幅西歐啟蒙時代晚期的名畫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該傳說起到了宣傳普及的作用。

其中一幅是法國畫家讓·佛朗索瓦·皮埃爾·佩龍的《貝利撒留與農夫》,他所塑造的貝利撒留不是在乞讨,而是在關心救助窮苦的農夫,貝利撒留被置于陰暗的古建築内,雖己淪落為民,但昔日的英雄氣質猶存,他以同命相憐的心境關心着身邊的人;另一幅則是拿破侖的禦用畫師雅克·路易·大衛的《貝利撒留在乞讨》。畫中一名婦女正向蓬頭垢面、白發蒼蒼但仍身穿铠甲的貝利撒留施舍,而一旁的一個士兵卻好像突然認出了昔日的老将軍,舉起雙手呈驚訝狀,畫面極為細緻傳神。

英雄暮年:拜占庭帝國将軍貝利撒留,晚年真的流浪街頭嗎?

這些畫作更強化了貝利撒留晚年慘境這一曆史傳聞的戲劇性色彩。無論如何,貝利撒留的晚年必定是在郁郁寡歡中度過的。不過筆者相信,他的最終離去應該是有尊嚴的,當然也帶着深深的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