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作者:趙心放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劉娥是宋真宗趙恒的第三任皇後,谥号章獻,在其65年人生中,創造了兩個第一:

其一,北宋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後,爾後宋代共有八位皇後垂簾聽政;

其二,第一個身穿龍袍祭祖卻沒有稱帝的女子,也是最後一個身穿龍袍的皇後。

清代慈禧太後自稱是她的特杆粉絲,曾下令自己一切聽政的體制都要參照“宋代章獻皇後故事”。

劉娥一生充滿傳奇,可聊的話題多多。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一)出身于沒落的官宦之家

劉娥祖籍太原,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後晉、後漢時官至右骁衛大将軍,父親劉通在宋太祖朝官至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劉娥出生不久劉通戰死,家中再無男丁,家道開始中落,母親帶着襁褓中的劉娥回娘家居住。

劉娥10多歲時,被外公家嫁給鄰居銀匠龔美為妻。由于在當地打造銀飾的生意不好,龔美帶着劉娥外出,龔美邊走邊承攬生意。劉娥天生聰慧,從小鼗(táo)鼓打得好,邊走邊賣藝。過了數十日,來到了京師。

在京師,龔美的生意同樣不溫不火,但劉娥的鼗鼓卻打得人氣爆棚,一來豆蔻年華的劉娥容貌出衆,二來打鼗鼓這玩藝兒在京師新鮮,一傳十,十傳百,不少人争先恐後來看她的表演。某天,襄王趙恒帶着太監和護衛也來湊趣了。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真格是男女有緣天撮合,那趙恒一見劉娥就動了心,立即派人向龔美買下了劉娥(一說是龔美日子過不下去後賣的),送到襄王府中作侍女。二人年齡相當,都是少年心性,劉娥天生麗質,聰明伶俐,極得趙恒的歡心,很快就如膠似漆,寵幸專房。這事引起趙恒乳母泰國夫人的不滿,因為泰國夫人認為來曆不明的劉娥出身低賤,且聽聞結過婚的,有辱皇家名聲,立馬給宋太宗打了小報告。宋太宗責令趙恒将劉娥趕走。

趙恒舍不得放走劉娥,但父命又難違,思來想去玩起瞞天過海之計,表面上說将劉娥送回四川老家,實際上暗地裡送到親信幕僚張耆家金屋藏嬌。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二)身處逆境自強不息

這事不僅說明趙恒膽子夠大,也說明趙恒對劉娥的感情很深。兩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一藏啊藏了十五年,趙恒一直到登基後才把劉娥接到皇宮。

在這十五年裡,劉娥既不哭哭啼啼叫日子難過,也不死纏爛打表示剛烈,而是做好生活學習安排,每天孜孜不倦地閱讀史書典籍,進而極大地增長了自己的見識和才幹。

為啥劉娥有如此超人般的意志力呢?據民間傳說,劉娥早年時有個相士給其算命,看了她的手掌後連聲說:後妃之相,後妃之相。雖然無從考證真僞,但可以認為劉娥或把自己的期望、或把有好命當作盼頭,作為好好活下去的動力。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公元997年,趙恒即位,是為宋真宗。趙恒的确是個情種,一上台後就立即派人把劉娥接進了皇宮,先封其為美人,不久晉為德妃。随着時光的流逝,劉娥的韶華慢慢消逝,但趙恒仍深深迷戀着她。身在福窩,劉娥不貪圖享樂混日子,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逐漸通曉經史。朝廷之事,聽一次就能記住事情的原委。

趙恒的前兩任皇後和寵妃,不是生不出孩子就是産後夭折。趙恒人到中年仍膝下無子,一直引以為憾。後來劉娥有了孩子(這中間的說法多多,有“狸貓換太子”之說;有劉娥流産後,将李妃生的兒子占為己有之說;有劉娥派自己的侍女為趙恒侍寝産子後作為己出之說。限于篇幅,恕不贅述),趙恒打算立劉娥為皇後,遭到一些權臣的反對。劉娥以退為進,上書向趙恒“固辭”受封皇後。這一招實在是高,硬是比諸葛亮還會出招,趙恒被劉娥的賢德深深感動,而權臣們也不好過分堅持原有意見顯得自己小氣。

好事多磨一番後,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12月24日,劉娥被冊封為了皇後。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三)垂簾聽政政績斐然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54歲的宋真宗駕崩。時年11歲的太子趙祯繼位,是為宋仁宗。劉娥為皇太後。根據遺诏安排,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後處分”。自此開創了北宋太後垂簾聽政的先河。

聰明的劉娥知道自己出身卑微,能夠順利實作垂簾聽政,完全是大臣們看先皇的面子,如果打算篡位奪權,弄得不好恐怕性命難保。是以在長達11年之久的垂簾聽政中,基本能勤政謀政,總的來說政績斐然。

丁謂有不臣之心,打算趁機篡權,在朝堂上飛揚跋扈,甚至還妄想篡改先皇的遺诏。

劉娥心生一計,安排丁謂掌管修建先帝陵墓的工作。丁謂叫一個雷姓太監具體負責。那雷姓太監為了讨好皇室,号稱選了一塊風水更好的陰宅。

真是無巧不成書,有書才有故事。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這事沒向劉娥明确禀報,陵墓修了一半時地下水滲透出來了。古時這種事算犯了大忌。雷姓太監被問斬,丁謂被貶官流放到海南。

從丁家抄出了很多書信,其中部分是一些大臣在丁謂掌權時寫給其表忠心的。如同當年官渡之戰後曹操的舉動一樣,劉娥令人當面全部焚燒。群臣們豁然解開了心結,無不真心歸附。

清除了朝中的奸人,朝内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如王曾、張知白、品夷簡、魯宗道等,都得到了她的提拔重用。她充分吸取武則天的教訓,絕不任人為親。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某天,她叫百官報出自己的親族姓名,衆人起先還認為她要從中擇優錄用,都迫不及待的上報。她把這份長長的名單挂在卧室,有人推薦某某當官,表中有姓名的,除非證明有奇才,一律不予錄用。劉娥還專門下達了一個“限制子弟诏”,要大臣們管教好自己的子女親朋,違反子弟诏者嚴懲不貸。

在對外關系處理上劉娥也頗有手腕,早在宋真宗治喪期間,劉娥就主動照會遼國,現由皇太後主政。遼聖宗年青,原本擔心兩國關系是以出現問題,如今見了劉娥的表現甚感安慰。但他派人來悼念時,劉娥卻不接待,理由很簡單,“澶淵之盟”是宋真宗和遼聖宗的老爸簽定的,叫她“大嫂”于禮不合。

這麼做帶來了連帶效應,震懾了黨項人和西夏人,讓外界看到了一個強悍的當朝者,暫時打消了因新帝年幼而觊觎北宋的野心。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四)補白

明德二年(1033年)二月,按照慣例舉朝要行祭太廟大典,可能劉娥感到自己命數将盡,穿上天子袤冕,頭戴儀天冠,去太廟行祭典。之後還政于兒子宋仁宗。臨死之前,劉娥把這套行頭去掉了,沒有走武則天那條路。她以前也沒有像武則天那樣修一個劉氏家廟,交且還多次拒絕獻谄者提出的直接當皇帝的建議。

宋仁宗在她病重時,大赦天下,同時四處征召名醫來救治她。宋仁宗執政後,明知她不是親媽,自己的生母死于非命,但還是非常尊敬她,隆重地安葬她。估計宋仁宗是從心眼裡認定她是一代賢後吧?

平民皇後劉娥為什麼身穿龍袍卻不登臨禦座?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寫乎》簽約作家。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繼續閱讀